徐建生
【摘 要】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標的實施,對于小學語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教會學生基本的語文知識外,還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文章立足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主要分析了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新思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閱讀;閱讀教學;教學思考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注重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明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明確教學目標,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jù)每個單元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深入分析閱讀素材,找到各個單元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教師對于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要有很好的掌握,明確閱讀教學的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有效的情感滲透,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閱讀教學的規(guī)律,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在有效把握教學的目標的基礎上,優(yōu)化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最終目的。
例如,在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時候,閱讀教學的目標除了讓學生能夠熟讀和背誦古詩外,還應該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學生對于古詩中的情感和思想有所了解,實現(xiàn)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和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因此,教師需要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進行有感情閱讀或者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音頻讓學生跟讀。通過有感情地閱讀古詩詞,學生對于古詩會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高其語文綜合能力有重要作用。
二、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小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開展教學活動。只有激發(fā)了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使學生對于閱讀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閱讀教學的效率才會得到很好的保證。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比較注重讓學生反復閱讀文章內(nèi)容,然后記住一些重點的生詞和生字。這樣的教學方式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會大大降低。因此,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努力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教師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學習中。
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的時候,如果教師僅僅讓學生憑借教材中的介紹進行深層次的閱讀,那么最終會使閱讀教學的效率受到影響。因此,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濃厚的閱讀氛圍,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一些圓明園被毀前后的照片,讓學生對于圓明園的毀滅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在這樣的氛圍中開展閱讀學習,學生對于文章中的語文知識和思想情感會有更好的理解,閱讀的效率會大大提升。
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豐富閱讀教學形式
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比較單一,難以滿足當前社會的發(fā)展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豐富語文閱讀教學形式。保證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豐富閱讀形式,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閱讀形式相結合的方式。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語文誦讀學習,通過誦讀學習,使學生對于閱讀文章中的情感和語句詞義有更好的了解;然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比較閱讀。通過比較,可以強化學生對于語言的理解,增強學生對于語言的敏感度;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想象,也就是加深學生理解的過程。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更加喜歡語文閱讀學習,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例如,在學習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的時候,教師通過組織學生誦讀古詩,可以使學生對于文章中的情感以及所描繪的情景有更好的認識。通過對于古詩描繪事物的對比,可以使學生對于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有更好的認識,學生對于古詩的寫作手法會有很好的了解。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詩人在寫這首詩的時候的具體的場景,包括周圍的景物以及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通過多樣化的閱讀,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學生帶有真實情感開展閱讀學習,語文綜合能力也會有得到有效提升。
四、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
針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應該通過開展合作教學的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小組中閱讀文章,同時加強溝通和交流。這樣學生實現(xiàn)了既提高自身閱讀能力,還可以在合作學習中開展溝通與交流,強化對于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例如,在學習《柳樹醒》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提高閱讀的效率,強化學生對于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很好地避免了學生由于受到理解能力的限制,難以深入認識語文閱讀內(nèi)容的問題。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占據(jù)了學習的主動地位,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很好的發(fā)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得到了很好的保證。
五、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對于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不斷積累教學經(jīng)驗,找到更加有效開展語文教學的方法。同時,對于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應該有清楚的認識,并且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只有努力探索出一條適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才能夠?qū)崿F(xiàn)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馬寶強.小學語文課堂生成性資源的開發(fā)利用[J].內(nèi)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8)
[2]譚會淑.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6(20)
[3]姚奕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