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
摘 要: 本文從分析目前教師編寫教學目標存在的問題入手,根據新課程理念對編寫教學目標的要求,給出編寫教學目標的方法及編寫時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希望能給老師們一些幫助。
關鍵詞: 新課程理念 教學目標 編寫
最近一段時間,由于工作的需要,經常到小學聽課,順便翻閱一些教師的教案,發(fā)現(xiàn)一些教師在編寫教學目標的時候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師使用的行為動詞基本上是“知道”、“了解”、“掌握”、“培養(yǎng)”等比較模糊、不可測量的行為動詞,有的教師還在這些行為動詞之前加上“使”字,從而對教學目標的描述成為“使學生知道……”、“使學生了解……”、“使學生掌握……”,等等,教學的主體變成了教師;有的教師比較注重“知識與技能”類教學目標的編寫,忽視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類教學目標的編寫。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們應該如何編寫教學目標呢?本文打算從新課程理念對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學目標的功能、教學目標的編寫方法及編寫教學目標時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等方面進行闡述,希望能對教師在編寫教學目標的時候提供一定的指導與幫助。
一、新課程理念對教學目標的要求
《基礎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規(guī)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之一是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整合,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是學科課程目標的共同框架。
二、教學目標的功能
教學目標是對關于學生學完后能做什么的明確、具體的陳述,不僅對教師有用,而且對學生來說有用。如果學生能夠得到關于某節(jié)課教學目標,他們就會對于課程要學習什么及隨后要考什么有清晰的認識。盡管少數(shù)學生還是可能會因為長時間學習而迷失,但更多的學生在知道要學什么的時候就能掌握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開始的時候就告訴學生教學的目標,符合現(xiàn)在關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和建構主義的觀點。對教學目標的了解,有助于學生將新知識和新技能同他們現(xiàn)有的知識和技能聯(lián)系起來。有些教師認為目標會限制學生的自由討論,實際上不僅可以控制討論不走題,目標還可以提高需要教學配合的教師之間的準確性。這些描述了學生完成教學后能夠做什么的語句提供了應該教什么的清楚說明,有助于防止教學的遺漏或重復。目標還可以告訴家長孩子正在做什么,雖然通常的目標也是用于這個目的,但是教師在編寫教學目標的時候通常描述得比較含糊、不準確,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教學結束后要知道什么,能夠做什么。
三、教學目標的編寫方法
1.教學目標編寫的兩類基本方式
新課程理念下教學目標的編寫方式基本可以分為兩為類:一是采用結果性目標的方式,即明確告訴學生學習的結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為動詞要求明確、可測量、評價。這種方式指向可以結果化的課程目標,主要應用于“知識與技能”領域,如“能在地圖上識別不同的地形”、“舉例說明支持某一觀點的證據或事實”、“說出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音樂作品”等。二是采用體驗性或表現(xiàn)性目標的方式,即描述學生的心理感受、體驗或明確安排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所采用的行為動詞往往是體驗性的、過程性的,這種方式指向無須結果化或難以結果化的目標,主要應用于“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領域,如“用不同的物體和方法制造聲音,描述自己對這些聲音的感受”、“閱讀自己喜歡的作品,收藏自己喜歡的書籍資料”等。
2.編寫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
一般認為,教學目標編寫的基本要素有四個: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表現(xiàn)程度。如“在與同學的交往中(條件),學生(主體)能復述(行為動詞)他人的主要觀點(表現(xiàn)程度)”。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目標呈現(xiàn)方式都要包括這四個要素,有時為了陳述方便,省略了行為主體和行為條件,前提是以不會引起誤解或多種解釋為標準的。
本次制定的國家課程標準大體上按結果性目標和體驗式目標來陳述,并確定相應的學習水平,規(guī)范適當?shù)男袨閯釉~。具體列表如下:
四、編寫教學目標時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教學目標的行為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在這個意義上,例如“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這樣的表述是不恰當?shù)摹R驗樗男袨橹黧w是教師而不是學生。這樣的表述意味著只要教師進行了相關的活動,目標就算實現(xiàn)了。至于學生達到了多少預期的學習結果,則是另外一回事。
2.教學目標須用學習活動的結果而不能用學習活動的過程或手段描述。在這個意義上,諸如“學生應受到觀察的訓練”也是一個不合格的目標表述。雖然這一目標的主體是學生,但它沒有表述學習活動最終要達到的結果。我們可以這樣表述:“初中二年級學生在觀看各種云的圖片時,應能將卷云、層云、積云和雨云分別標記出來,準確率達90%?!憋@然,“將卷云、層云、積云和雨云分別標記出來”表達了具體的、可觀察的教學結果。
3.教學目標的行為動詞是具體的,而不能是抽象的。所謂具體,是指動詞所對應的行為或動作是可以觀察的,像“知道”、“理解”、“掌握”、“欣賞”等抽象動詞,由于含義較廣,個人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理解,給以后的教學評價帶來困難,因此在編寫課堂教學目標時要避免使用。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N].中國教育報,2001- 7-27.
[2]何克抗,鄭永柏,謝幼如.教學系統(tǒng)設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