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摘要】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突出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使英語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實現(xiàn)人人都能講外語,不同的學生在英語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而農(nóng)村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差、對英語沒有興趣,家庭教育又沒有人指導。需要對他們的英語學習進行分層教學,分層教學依據(jù)“因材施教”“合作學習”考慮學生存在個體差別,有針對性加強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使每一個學生得到最好的發(fā)展。筆者結合在蘇北農(nóng)村小學班級留守兒童13年教學實際經(jīng)驗,淺談班級留守兒童分層教學的具體操作與留守兒童教學成績發(fā)生明顯提高的經(jīng)驗。
【關鍵詞】留守兒童 分層教學 英語分層 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216-02
一、留守兒童的學校教育現(xiàn)狀
1、學習成績差
留守兒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的定義:是指農(nóng)村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nóng)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者母親中的一人,或者上輩親人爺爺、奶奶、老太太,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
二、英語分層教學的背景與理論依據(jù):
1、留守兒童是“學困生”的主力軍
隨著江蘇蘇南經(jīng)濟發(fā)展,蘇北幾百萬農(nóng)村農(nóng)民工去蘇南打工,他們的子女留在農(nóng)村,成為留守兒童的主力軍,再加上一些農(nóng)村學校的撤并和英語教師的不足,大部分學生集中一個班級,致使班級人數(shù)嚴重超編,我班級人數(shù)嚴重超編72人,根據(jù)開學實際統(tǒng)計結果,留守兒童的比例高達83%,在學習英語方面“兩極分化”現(xiàn)象嚴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比例高,部分學生成績甚至一位數(shù),嚴重影響班級和學校教學質量。根據(jù)我五次考試成績的統(tǒng)計,相同的作業(yè)量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同時教師對學困生進行的輔導收效也不大,這要求教師從作業(yè)、輔導的層次性、針對性進行研究改進,否則全班級英語教學無法正常開展。
2、家長的不同需求
不同的家長對教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留守兒童家長希望上課速度慢點,作業(yè)簡單點,讓孩子個子大了好去打工掙錢,早點結婚,沒有什么升學的要求;學習優(yōu)秀的家長則提出老師布置作業(yè)少,學生容易完成,考試題目比較簡單。他們要求作業(yè)多,多考試,提高孩子成績,以后有機會去大學讀書,現(xiàn)在大學錄取率比較高。不同層次的學生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于是,我在認真思考下,采用了分層教學很好解決了這些學生不同的要求,從班級教學與管理看,很好幫助了留守兒童的學習,讓成績好的學生有發(fā)展的空間。
3、因材施教和合作學習理論
依據(jù)《教育學》與《心理學》理論,小學生在生理發(fā)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觀存在差異性,特別是心理方面智力、興趣愛好等因素表現(xiàn)的差異更為明顯。同時,個體與個體之間既有差異性,又有共同性,把某些方面相類似的學生劃歸為同一層次,既可照顧學生個體間存在的差異性,避免不分對象的“一刀切”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規(guī)模化可操作水平。同時,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形式,它是指幾位異質性的學生組合在一起,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進行學習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合作學習也讓各個學習水平的學生最大程度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激發(fā)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分層教學的實施程序和采取不同方法
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學習速度和接受能力等,把學生劃分成三個層次:A、B、C層,其中A層為優(yōu)秀生,他們學習成績好,平時懂得刻苦用功,有良好自覺性和發(fā)展前途; C層為學困生,他們學習基礎差,缺乏動力,不夠自覺主動;其余的為B層,屬于中等生,讓他們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學習成績,也讓留守兒童成績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1.教學目標分層的不同方法
在實際教學中,如果對差異較大的學生制定同一教學目標,很可能會出現(xiàn)優(yōu)秀生吃不飽,中等生提不高,學困生跟不上的局面。英語教學共同基礎目標就是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達到而且必須達到的最低教學目標,也是C層學生的目標;預備內容目標,即多數(shù)學生在教師和同伴的幫助下經(jīng)過自身努力可達到的水平,這是為B層學生而準備;擴展內容目標,適合少數(shù)學有余力的A層學生,為其提供發(fā)展的空間。
2.課堂提問分層的不同方法
課堂提問一定要根據(jù)課堂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水平精心設計,通過分層提問,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各層次學生回答問題的能力。如在設計牛津英語三年級新教材上冊第七單元“Would you like a pie”的課堂提問時,A層學生回答并表演對話,B層學生則回答對話食物練習,C層學生則回答空格所填食物名稱。教師在分層課堂教學中提問時要明確問題的對象指向,即要明確某一問題是針對哪一層次形式學生而提的,同時也要明確目的指向,即某一問題對某一層次回答的教學設計目的是什么。
3.作業(yè)分層的不同方法
由于教學目標不一致,所布置的作業(yè)不同。如在設計牛津英語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My new teacher”的課外作業(yè)時,對于八個單詞:tall short old young strong thin funny kind,A層學生要求會聽說讀寫,在會拼寫、會聽寫的基礎上能夠運用這些形容詞,展開聯(lián)想來造句子;B層學生要會拼寫、會聽寫;C層的學生只要求會聽、說、讀。
4.評價分層的不同方法
學生分層、教學目標分層、課堂提問分層、作業(yè)分層,造成對學生的評價也應分層。分層評價是一種建立在尊重和激勵基礎上的評價方式,使各層次的學生能夠消除自卑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贏得別人的贊同,并逐步建立向更高層次邁進的信心。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外作業(yè)上、在回答老師問題時,我們應給予不同的評價“Good”,“OK”,“Well done”,“Great”,“best”等話語。只要有進步就鼓勵贊美他們,讓他們在一次次贊揚中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
我校我任教班級自開展小學英語分層教學的實踐以后,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明顯提高了,學習比以前更主動積極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在原由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特別是部分成績薄弱的留守兒童學生,英語分層教學的實踐給學生成績薄弱的學生創(chuàng)造了進步的機會,為留守兒童提供了展示的平臺,同時在幾次英語成績測試中,留守兒童的英語成績明顯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極大提高了,英語分層教學效果明顯高于平行班級,英語分層教學讓更多農(nóng)村留守兒童激發(fā)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受到學校領導與留守兒童家長的一致好評。
參考資料:
[1]《分層教學實施的探索》鐘海鷗
[2]《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實施“分層教學”》徐專平 孫玲
[3]《英語新課程標準》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