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桂華
【摘 要】 本文著力探究怎樣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展開主動閱讀;在閱讀中發(fā)揮自主性;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創(chuàng)設交流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
【關(guān)鍵詞】 激發(fā)興趣;主動閱讀;發(fā)揮自主;培養(yǎng)習慣;合作交流;提升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6)25-0-01
怎樣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這可能是許多老師比較困惑的問題,通過近二十幾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我對閱讀教學有了一些自己的體會和看法,我認為要做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展開主動閱讀
興趣是一種積極而活躍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種積極的認知心理傾向,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對閱讀對象是否感興趣,直接決定著學生的閱讀動機與學習,直接關(guān)系到學生閱讀活動的開展,關(guān)系到閱讀教學的成敗。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以興趣為先導,要加強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激起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與強烈的閱讀動機,這樣學生才能充分調(diào)動知識儲備與生活閱歷,才能形成更多富有個性化的見解。針對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的特點,在閱讀教學中我引入故事、游戲、多媒體等等,大大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與趣味性,更能滿足學生求新求異的特點,使學生對文本產(chǎn)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一課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視聽結(jié)合的特點來向?qū)W生形象、直觀地播放能夠展現(xiàn)桂林山水秀麗風光的各種圖片、圖像與視頻資料,并配以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從而將學生帶入如詩如畫的優(yōu)美情境中,學生如同身臨其境,置身其中,感受著桂林山水風光的秀麗與優(yōu)美。這比起枯燥的講解更加富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學生的關(guān)注,使學生對文本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欲望,進而在好奇心與求知欲的驅(qū)動下主動而積極地展開閱讀活動。學生有了閱讀的激情與動力,更能夠突破文字的限制,產(chǎn)生更多的個性化見解,從而為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
長期以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趕時間或省心省事,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老師拿著教學參考資料,根據(jù)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介紹下來,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如學生學會拼音這個識字工具后,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借助課文注音把課文讀通讀順。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應該是點撥、啟發(fā)、激勵學生,重點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閱讀、理解、品味、感悟。這樣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教師也會更輕松,更得心應手。
三、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于學生的閱讀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覺、專心地思考習慣,閱讀就會毫無效果。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閱讀文章;然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
當然,閱讀還要培養(yǎng)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優(yōu)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讀后感。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創(chuàng)設合作交流平臺,引導學生展開合作交流、匯報、升華
在學生充分閱讀、主動思考的基礎上我們還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將自己的見解與看法表達出來,在學生間展開充分的交流與討論,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個性化閱讀。我們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交流與互動平臺,讓學生學會表達、學會發(fā)言、學會傾聽、學會總結(jié),在學生的交流與討論中拓寬學生的認知空間,延伸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將學生的探究活動引向深處。當學生認知出現(xiàn)偏差時,通過學生間的討論與交流來自行修正;當學生意見出現(xiàn)分歧時,通過激烈的討論來讓學生達成共識。這樣才能真正打破傳統(tǒng)教學中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參為中心,一切以標準答案來約束學生的封閉教學觀,才能真正解放學生的思想與思維的枷鎖,讓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與聯(lián)想,這樣課堂才能出現(xiàn)更多的標新立異,擁有更多不同的聲音,才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這樣的閱讀教學才是我們所追求的。
五、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nèi)容,還要體會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
如《草原》一課教學中,教師課前可播放贊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繪草原景色的課件,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激起學習課文的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細讀第一段時,抓住景物品詞句,先讀出感受再讀出情感,從而體會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觸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轉(zhuǎn)化為學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寫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時,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這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水平。
六、總結(jié)
總之,好的閱讀既是一種教學理念,又是一種教學追求。我們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層次,而是要將理論與實踐結(jié)合起來,真正地落實到具體的閱讀教學實踐中,達到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釋放學生的個性與潛能,達到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