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格玉
摘 要: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訓練項目之一,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采取有效的指導策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關鍵詞:朗讀教學;指導策略;情感共鳴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門藝術,有感情地朗讀,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文本的藝術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一些朗讀教學經(jīng)驗,談幾點朗讀指導的策略。
一、把握文本基調(diào),引起情感共鳴
基調(diào)是一種整體感,是文本中各個局部的有機綜合,一般來說,每一篇文章都具有一定的情感基調(diào),學生只有切實把握好文本的情感基調(diào),才能與文本的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也才能通過朗讀把情感再現(xiàn)出來。
二、采用不同的朗讀方法,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不同的朗讀方法服務于不同的朗讀目的。教師應善于運用不同的朗讀方法促使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
1.比較法
在朗讀中“漏字、填字”一直都是學生的“多發(fā)病”,而“比較法”則是引導學生把讀錯的句子和文本中的原句進行比較,讓學生明白漏字、填字所帶來的各種不良后果,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做到朗讀時口到、心到、眼到,做到不漏字、不填字。
2.示范法
小學生的模仿力極強,教師范讀應以真摯的情感、動人的形象感染學生,這樣可以促使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體會作者思想情感??梢哉f,教師的范讀對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采取此方法的時候:(1)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教師范讀的習慣,如,教師在何處停頓等,在聽的過程中做好筆記;(2)教師在范讀的同時應把停頓規(guī)律告訴學生,然后再進行范讀,這樣學生更能心領神會。
3.表演法
小學生的表演欲很強,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借助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加上各種動作去讀,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文本的情景中,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從而提高朗讀效果。
三、給予朗讀成就感,激發(fā)讀的欲望
朗讀是眼、耳、口等多種感官以及大腦同時參與的一種較為復雜的認知活動。在朗讀中教師應讓學生體會到朗讀所帶來的成就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朗讀欲望,如此不僅可以增強學生讀的信心,還能培養(yǎng)學生讀的興趣。
總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作為語文教師應善于將各種朗讀的指導方法融會貫通,有機結合起來,靈活運用,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陸榮華.小學語文朗讀方法的指導與訓練[J].語文天地,2015(01).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