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祝華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一直是我們關注的焦點,也是長期以來解決低效的難點。怎樣理解課堂實效?就是在40分鐘課堂內(nèi)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和發(fā)展提升。課堂實質(zhì)是什么?課堂實質(zhì)就是學生的課堂,是學生成長的天地,是學生心靈的家園,是學生收益的天堂,是學生展示的舞臺,是學生質(zhì)疑探究的場所,更是學生融昨天、今天、明天的時空隧道。因此,要想真正意義上解決課堂實效問題,我認為我們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追求如下境界的課堂。
一、給學生一個自由心境的課堂
“學?!笔菍W生歡躍的樂園,其實就是“學笑”。語文課堂是學生獨特體驗的“笑園”。營造一個充滿民主的課堂氛圍是教學成功的前提,讓學生在課堂上擁有自由的心境,讓學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自由地讀、自由地說、自由地寫、自由地思考、自由地交流、自由地展示等。自由,自由,再自由些,方能提高課堂實效。
為了給學生一個自由心境,我們要能容忍學生出錯,讓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思想的桎梏,沒有傳統(tǒng)的約束,沒有條條框框,沒有繩繩索索,有的只是他們隨心所欲地表情達意。例如,教學《落花生》一文時,如果孩子說“我們要做一個既有才干又能展現(xiàn)自己的人”時,我認為應該給他們掌聲,盡管這與文本的意愿相差甚遠,但體現(xiàn)了學生學得真,學得深,他們不是死讀書而是在真正地學,與時俱進地學。當然教師還應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問題,當時的年代與現(xiàn)今社會的巨大差別。課堂上的錯誤有時候就是一種資源,我們老師就應該好好把握,這樣才是真為學生的成長。課堂的實效不就達到了嗎?
二、給學生一些解讀方法的課堂
荀子在《勸說》篇中早就認為習文的關鍵是以讀為主,感悟自得,“誦數(shù)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這種傳統(tǒng)教學精華融匯到今天的教學理念中,就是指導學生邊讀書邊進入角色,換位思考,設身處地解讀課文的語言文字,領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受到熏陶和感染。因此,教會學生解讀文本,從“披文入境、讀中體情,潛心會文、讀中悟道,知人論世、讀出本意,多元解讀、學會思辨”這些方面入手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實效的。
這里以“披文入境、讀中體情”為例。張?zhí)锶粝壬f:“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那么學生該如何讀?不是讀出語調(diào)高低、輕重緩急,而是要緊扣語言文字,用心去感悟?!坝^文者披文入情”,只要我們引導學生根據(jù)具體的詞句,再現(xiàn)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學生就能讀出自己的情感。例如,《九寨溝》中的這句話:“也許,就在不遠處,有一只體態(tài)粗壯的金絲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樹上,眨巴著一對機靈的小眼睛向你窺視?!比绻麑W生在朗讀時抓住“體態(tài)粗壯”“攀吊”“眨巴”“窺視”等詞語展開想象,頭腦中就會浮現(xiàn)出金絲猴有力的前肢、頑皮的身影、可愛的鬼臉,就會感受到這種動物的可愛,便會產(chǎn)生對九寨溝的向往之情。
三、給學生一個簡潔明了的課堂
渴望“簡潔明了”的課堂。語文課堂容量大、教師活動多、媒體運用濫,便造成了低效的原因,所以要還學生簡約的課堂。
課堂的主人是學生,教師是“牧羊人”,可實際教學中老師卻忘記了,把課堂當作自我展示的舞臺,剝奪了孩子學習思考、探究發(fā)現(xiàn)的權利。多媒體課堂已經(jīng)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在正確評估多媒體教學好處的同時不要忘了存在的“濫用”。語文課堂并不是那么需要多媒體,有時用了反而會沖淡文本,甚至充當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第三者,因為美麗的畫面充斥了學生的頭腦,代替了學生潛心會文的語文學習。例如,學習《索溪峪的“野”》這篇美文時,應該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和感悟,走進索溪,做一次心靈旅行。當然適當運用多媒體,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讓這份感覺更為真切。如果我們簡約些,教師活動簡要些,媒體運用簡單些,把大量的時間放在學生的探究質(zhì)疑、勾勾畫畫、讀讀寫寫上,真正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訓練鋪路搭橋,語文的課堂實效怎么會沒有呢?
四、給學生一個意境開放的課堂
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恰當、適時地引進資源,做好課內(nèi)外和學科之間的有機融合。有時是為課文學習的拓展延伸,帶著好奇或問題走出課堂繼續(xù)探究,營造一種開放境界。教學中我們還需融其他學科之石,來攻我們語文學科這一塊玉。例如,《詹天佑》一文,就可以發(fā)動學生畫圖“中部鑿井、兩端鑿進”來理解課文,感受詹天佑的高超技術。許多古詩教學我們就可以采取配樂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詩句的意境。
綜上所述,面對我們追求的課堂教學實效,我覺得主要取決于學生經(jīng)歷了怎樣的語文學習課堂。我們語文教師應該牢固樹立課堂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上輕松自由地習得一些方法、獲得一些感悟,在簡約而又不簡單的課堂中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課內(nèi)課外的有機結合,學科間的恰當融合。這樣以學生為主體,扎實又樸實的課堂,是能從真正意義上提高語文教學實效的。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