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偉
摘 要: 數學知識是一個完整的結構體系,但知識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與區(qū)別。本文從重視概念比較,揭示概念本質屬性;新舊知識對比,形成完整知識體系;進行解法對比,提高學生解題能力;重視解法比較,促進知識遷移四個方面進行闡述,旨在運用對比策略強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 對比策略 教學運用
所謂對比,就是把兩種對應的事物對照比較,使形象更鮮明,感受更強烈。在小學數學中,由于許多知識點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聯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混淆。因此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對比的方法,通過對比前后知識點之間存在的聯系,辨析出知識點之間存在的不同,防止新舊知識的混淆。而且運用對比手法也是小學教材的內在要求之一。
一、重視概念比較,揭示概念本質屬性
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思維發(fā)育不完善,因此不能正確理解一些概念。而且在學習新知識時,舊概念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對于新概念的理解更困難。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將相似的概念匯集,然后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數學概念一般都有一定的抽象性,這對學生的理解造成了阻礙。然而數學是源于生活的,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將抽象難懂的概念轉化成具體形象的事物,揭示出概念的本質屬性。例如在教學“整數、小數和分數加減法則”相關內容時,這三者的差距看似很大,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學生學習單獨章節(jié)的時候,可能不會感到太大的壓力,當三者聯系在一起時,便會一片混亂。整數運算強調的是相同數位要對齊,然后進行加減運算,小數的運算法則與其有著相似性,小數運算則強調了小數點要對齊。分數運算要求分數單位統(tǒng)一。這幾章節(jié)有著相似性,卻又不相同,教師將這三個法則比作生活中的事物,解釋三者之間的關系。接著進行比較,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三者之間存在的不同,以后進行混合運算時才不會混淆。
二、新舊知識對比,形成完整知識體系
數學內容由于前后都有一定的聯系,通過這些聯系可以將數學內容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知識體系。然而由于每個章節(jié)的獨立學習,導致有些學生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可以教導學生利用對比方法,通過對比前后知識點,讓學生分析其中的相似所在,進行歸納總結。通過對知識的前后對比聯系,將零星的知識碎片串成線、連成網,這樣可以有效幫助學生記憶理解知識。例如在教學“乘法交換律與結合律”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拿之前學習過的加法交換律與結合律,與新學習的知識相對比。讓學生找出其中的區(qū)別所在,不會在進行混合運算時,產生混淆,導致錯誤。教師要帶領學生,將之前學習的內容復習一遍,接著將“a+b=b+a,a+b+c=(a+b)+c=a+(b+c)”與“a×b=b×a,a×b×c=(a×b)×c=a×(b×c)”公式寫在黑板上,讓學生找出它們的不同點,再通過比較教學找出相似點。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容易地學習新知,比較出不同點,讓學生在學習時不要混淆。
三、進行解法對比,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教師在教學新內容之后,一般會利用習題的訓練,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內容。題目的解決方法不是唯一的,有很多種,有些學生思維能力較強,可以想到很多種方法。然而教師想到的有些方法比學生要好很多,這是因為教師能夠想出很多種方法,并且能夠將方法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通過比較方法之間的共同之處,找出最優(yōu)解,這樣一來教師教給學生的方法便是非常簡潔方便的。學生可以利用對比的方法,自己想出多種解題方法之后,再進行比較,總結出更好的方法,長此以往,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行程問題”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一道問題:A、B兩地的公路長500里,一輛較快的小汽車由A地向B地出行駛,同時有一輛較慢的小汽車由B地向A地行駛,兩車相向而行,經過3個小時相遇,其中快車每小時行駛50公里,求慢車比快車每小時少行多少公里?接著教師讓學生自己想出解題的方法,有方程解答也有算數解答等方法,將不同的方法匯總到老師那里,接著教師將不同方法挑選出來,利用多媒體投影給學生看,接著比較方法之間的不同之處,幫助學生提高解題能力。
四、重視解法比較,促進知識遷移
一題多解可以促使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探索,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幫助學生提高全方位思考的能力。不同內容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教師可以利用現在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拓展,同樣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同的解法自然有著一定的差異,但也有著相似點,教師可以利用存在的相似點,引出新內容,進行知識遷移。有的解法非常簡單,而有些解法不簡單,比較繁瑣,通過舊知識引出的新內容,難度上可能會有所差異,教師要注意難度的把握。例如在教學“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內容時,教師可以復習之前所學兩位數乘法,設置一些習題進行練習,學生一看是之前學習過的,可能會放松,教師接著提升難度,逐漸引出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不知不覺中學生發(fā)現自己所學習的內容變化了,難度增加了,興趣倍增。接著將兩種乘法的解題方法拿出來進行比較,讓學生找出其中的不同之處,進一步鞏固新知識。利用舊知識的提升拓展引出新知識,可以減少學生的理解障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內容。
總之,在小學教學中有著許多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將這些教學方法進行對比分析,找出適宜本章節(jié)的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教導學生掌握對比方法,將對比的方法運用于理解新知識、解決問題、分析解題方法等多個方面,這對學生的學習及思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李文軒.小學生學習數學概念需要進行對比[J].教學月刊,2013(06).
[2]何蓉蓉.讓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受對比的作用[J].吉林教育,2013(11).
[3]李小倩.數學概念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