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珍
摘 要:小學語文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重視課內(nèi)外閱讀的有效結(jié)合,讓課前、課中、課后有效銜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課內(nèi)外閱讀;有效銜接;閱讀能力
葉圣陶先生認為:“語文教本好比一鎖鑰,用這個鎖鑰可以開發(fā)無限的庫藏——種種的書?!彼€再三強調(diào),語文教材是教學的出發(fā)點,語文教材實際上成了通向課外更多閱讀的橋梁。筆者認為,要做到有效銜接,教師必須注重方法和策略。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談些看法:
一、課前——為有源頭活水來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前學生通過搜集與文本相關的、與作者相關的閱讀材料進行學習,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題和思想內(nèi)涵,促進課內(nèi)閱讀的有效進行。
1.搜集與作者相關的閱讀材料
文從心出。只要了解作者,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情感。在教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時,課前可以引導學生查閱有關杜甫的資料,了解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年代。安史之亂讓原本繁華安定的國家岌岌可危,也把詩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層,開始了他長達八年的逃難生活。他的詩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社會動蕩,人民的疾苦,因此,被譽為史詩。資料為學習本文奠定了情感基礎,又為學生以后的課外閱讀開辟了更為長效的通途。
2.搜集與文本相關的閱讀材料
教師要具有教學資源意識,有目的地、有計劃地搜集整理與文本內(nèi)涵相關或體裁相近的資料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解讀文本,了解相關背景、拓展研讀的視野、提升認知的高度。在教學《莫高窟》時,筆者讓學生收集關于莫高窟的資料。學生通過報刊、網(wǎng)絡資源等途徑收集了眾多資料,很多內(nèi)容與教材文本息息相關,有力地補充教材之不足,全方位立體化豐富了學生的信息資源。
二、課中——春水新生不滿塘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備課時,我們就要選擇能夠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并與教材形成合力的課外閱讀材料,與文本進行有效整合,從而幫助學生感悟文本的意義。
1.矛盾疑惑處
以教材疑難問題為切入點,選擇課外閱讀材料指導課內(nèi)閱讀,有利于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加深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對情感的把握,實現(xiàn)對文本知識的意義構建。
《月光啟蒙》一課,明明是母親的啟蒙,為什么作者要以“月光啟蒙”為題呢?這是學生的矛盾疑惑之處。教學時,教師補充了相關的閱讀材料——孫友田的散文《黑土地》的兩個片段。
學生從課外的資料拓展中讀出了母親的身影,讀懂了母親在“我”童年時代,不知不覺中,給“我”播下了愛的種子,詩的種子。讀懂了這《黑土地》就是那些種子開出的花朵,自然而然領悟了文章的主旨。
2.體驗缺失處
閱讀教學的價值應該通過對文本的解讀尋找生命的痕跡。如課文《錢學森》講述的是感人的愛國故事。教師補充課外閱讀材料《魂系中華赤子心》。通過補充閱讀,學生能真切而強烈地感受到錢學森時刻不忘祖國、報效祖國的高尚情懷,這種補充閱讀體驗與文本閱讀體驗的相互印證,既突破了教學難點,又揭示了文本的內(nèi)涵。
3.主題深化處
語文課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它通過一篇篇凝聚著作者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著學生的感受和思考,并最終積淀成為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
如,《示兒》是詩人陸游臨終前所作的一首詩,也可以說是詩人臨終前的遺囑。這首詩里既有“但悲不見九州同”的哀嘆,也有對祖國統(tǒng)一的竭力呼喚。全詩有悲情的成分,但基調(diào)是激昂的。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超越文本,將搜集到的時代背景資料整合成一份閱讀材料。
為了深化主題,教師可以再引入陸游的另一首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與《示兒》進行對比閱讀。在“南望王師又一年”的反復吟誦中,學生進一步體驗到陸游看不到“王師北定中原日”的悲憤心情,體會到詩人在字里行間滲透的愛國情懷。
三、拓展——萬紫千紅總是春
呂叔湘先生有一個精辟的觀點:學語文,三分課內(nèi),七分課外。語文教師只有適時抓住課堂教學中的補白點順勢而導,才能讓學生“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
1.課后閱讀原著
教師推薦原文原著給學生。如《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教師將課文中不曾講到的精彩故事在課上給學生講開頭,在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之時戛然而止,鼓勵學生課外去閱讀。在學習《三打白骨精》后,推薦學生閱讀《西游記》;在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后,推薦學生閱讀《水滸傳》……如此一來,課內(nèi)延伸指向課外,課外閱讀反哺課內(nèi),可謂閱讀之佳話。
2.課后閱讀同一題材的作品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與課文同一題材的作品。如學完《普羅米修斯的故事》后,要求學生“找其他的希臘神話故事讀一讀”;教完《姥姥的剪紙》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課后閱讀《泥人張》《快手劉》。
對教材進行必要的拓寬、調(diào)整、重構,抓準課內(nèi)外的鏈接點,把課內(nèi)外閱讀有效地整合起來,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讓他們的語文學習達到理想境界。
參考文獻:
[1]周榮婷.小學語文課內(nèi)外閱讀銜接方法初探[J].小學教學研究,2014(14):67-68
[2]時麗萍.談小學語文課內(nèi)外閱讀銜接的策略[J].家教世界,2013(0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