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梅+王志斌+王繼翠
摘要: 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 是課外語文活動最普遍且重要的形式,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很好的途徑。但是,課外閱讀在農村小學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面臨嚴峻的形勢: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學生擁有的課外書籍數量少且閱讀面窄;學生無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及恰當的閱讀方法。因此,本文提出轉變觀念,營造氛圍;激發(fā)興趣,體驗閱讀的樂趣;開掘資源,改善條件;開拓空間,保證時間;加強引導學生善于讀書;開展活動,強化讀書意識;落實檢查,課內外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關鍵詞:農村小學;課內外閱讀;結合;培養(yǎng)興趣
廣泛的閱讀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礎,而良好有效的課堂教學是課外閱讀的先導和基礎。然而,由于對課外閱讀認知的不足和閱讀資源的匱乏,農村學生的閱讀現狀卻是令人擔憂的。因而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就要立足于課內,放眼于課外,以課內帶動課外,以課外促進課內,通過課內外閱讀的有效結合,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使其終身受益。根據本人長期在語文教學上的探索,在課內外閱讀教學相結合的方法上做了如下嘗試。
一、課內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只要你是個有心人,你就會發(fā)現,課內外閱讀可以如影隨形。預習和前導閱讀就是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先查閱與課文內容相關聯的背景資料,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閱讀水平相對薄弱的農村學校,語文課堂教學更應該加強對前導閱讀的引導。在教學中,有些課文所記敘的事情與我們的現實生活較遠,學生難以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針對這種情況,在學習課文之前,有條件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其通過互聯網、圖書室等查閱一些背景資料;沒有條件的,老師可以幫助尋找相關背景資料讓學生閱讀。例如學習《沉香救母》一課,先引導學生通過看動畫片《寶蓮燈》或查閱關于《牛郎和織女》的故事了解到神人戀愛的故事,故事中女的是神,男的是人。二郎神把沉香的父母拆散,是天神干涉他人婚姻的一個典型,王母娘娘也是這樣對付牛郎和織女的。
二、比較鑒賞
把與教材有一定聯系的讀物進行比較閱讀,不僅大大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更能幫助學生強化對作品本身的理解,加深記憶,提高對作品的品讀、賞析能力,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教學《陳毅探母》,我讓學生比較閱讀《母親的恩情》。學生通過比較閱讀發(fā)現:同樣是以“兒子感恩”為主題的文章,前者是以和平環(huán)境中偉人的口吻,表達出對老人的關愛,孝敬,感恩;而后者則用講故事的手法,表達了母親對子女的關懷及兒子熱愛母親不忘母恩的感情。這樣的課內外結合,不僅極大地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還由于這些作品有相同點,學生由閱讀一篇到閱讀多篇,了解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描寫的方法,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對提高學生的賞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做人很有好處。
抓住文章的作者,閱讀他的其他作品。學生課內學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師可以介紹作者的其它作品讓學生閱讀。這樣既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陶冶情操,增加知識,又可加深學生對作者作品內容的理解和對其寫作風格的把握。如學習冰心的《只揀兒童多處行》,課外讓學生閱讀冰心的經典散文《再寄小讀者》、《我們把春天吵醒了》、《再寄小讀者》、《小桔燈》等。通過比較閱讀,可了解作者在不同作品中表現手法的異同,在閱讀中增長知識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三、拓展延伸
以課文的一個教學內容為中心,選擇課外閱讀材料,向課外的閱讀材料輻射,從而達到以一篇帶多篇、以課內帶課外、以精讀帶博讀,不斷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語言的積累。
農村小學生閱讀的主動性較差,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課堂上學生剛學完一篇課文仍意猶未盡的恰當時機,指導學生運用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課外閱讀拓展,以達到課內得法、課外受益的效果。
四、生活中處處是語文
將課內所學方法,運用于課外閱讀中,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使學生的“閱讀經驗和生活經驗”在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接觸、碰撞、交流探討中升華。
1、開展系列的閱讀、經典誦讀等活動,保持持久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期待,將課內的所學之法運用于課外的閱讀中。
2、倡導廣泛、自主、個性化的閱讀。充分開發(fā)各種閱讀課程資料,進行有效的組織和管理,改善學生的閱讀環(huán)境和閱讀素材,真正實現個性化閱讀。
3、提倡師生共讀、親子共讀。老師與學生一起閱讀,做學生閱讀的領路人。家長和學生一起閱讀,培養(yǎng)家庭的閱讀氛圍。
4、注重激勵評價,養(yǎng)成閱讀習慣,對閱讀能力的評價,不僅關注其結果,更關注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形成的過程,把評價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構建“活動和考核”的課外閱讀評價體系,增強學生課外閱讀的內驅力。
因此,語文教學要把課堂延伸到課外,把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結合起來,拓寬學生的視野,傳承中國近代文化和國粹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發(fā)展語文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yǎng),而且也會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