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健
摘 要:教師在教學中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主體觀,改變原有角色,變權威性的知識擁有者為學生情感的反映者、學習知識的咨詢者和合作者。因此,身為語文老師,要變“教”師為“導”師,更要多元化地導。教師的評價要真正注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引導他們挖掘自身潛力,而不能以簡單的“對”或“錯”作定論。
關鍵詞:課堂模式;學生為本;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5-067-01
近年來,各地都掀起了教改之潮,我們大廠第二回民中學語文組也進行了“多元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改革。在改革實踐的過程中,我體會最深的就是,要想當好語文老師,就要變“教”師為“導”師。
在“多元導學互動”教學實踐中,我們正在徹底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和思維定式,梳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中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主體觀,改變原有角色,變權威性的知識擁有者為學生情感的反映者、學習知識的咨詢者和合作者。因此,身為語文老師,要變“教”師為“導”師,更要多元化地導。
一、“導”出多元化的課堂模式
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使課堂模式趨于多元化結構,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模式可根據(jù)不同的課型設置。如在講授《傷仲永》時,在探討“仲永平庸誰之過”時筆者大膽引入了辯論這一形式,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思維碰撞出絢爛的火花,并有不少個性鮮明的見解。得到的收獲遠大于文本本身。
二、“導”出多元化的思維角度
學生思維具有多樣性、不穩(wěn)定性的特點,隨時會出現(xiàn)智慧的火光,因此課堂上教師要調動學生多元化的思維角度。
如《武陵春》是一首凄柔哀怨的詞,在授課過程中我緊緊抓住“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一句來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情感探尋,拋出一問:“從該句請各位分析李易安最終去了雙溪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發(fā)言很踴躍,精彩紛呈,有三種答案:(一)、沒去。因為下句有“載不動許多愁”,作者怕觸景傷情,只好無奈地憑欄倚窗,打發(fā)無聊時光。(二)、最終還是去了。因為詞人喪夫落魄,苦于無法消解愁緒,晚春的雙溪會給她一種“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钡目彰斓南胂?,也許這會排解她的愁緒。(三)、認為去抑或是不去都無關緊要,“泛舟雙溪,于小飲中思念亡夫,釋放生命的本真狀態(tài),并立志堅強獨自面對未來的人生”。這是我最欣賞的一種觀點。因為學生無意間已完成了讀者、文本、作者間的三元解讀和相互換位。這樣的多元化解讀令人拍案叫絕。
三、“導”出多元化的教師評價
教師的評價要真正注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引導他們挖掘自身潛力,而不能以簡單的“對”或“錯”作定論。學生的不同見解,合乎情理的應予以肯定贊揚;即使不成熟,也理應給予尊重,作適當指導,畢竟這是學生思考后的所得。于漪老師說過:“愛每個學生,尊重他們,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p>
四、導出多元化的學習方法
葉圣陶先生說得好“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這正是基于學生的今后的發(fā)展,學生的終生發(fā)展的教育思想,正是關注人的發(fā)展的具體體現(xiàn)。教是手段,不需要教是目的。老師的身份角色,是“導”,是輔導、引導、開導。教師千辛萬苦地越俎代庖,費力講解,不如教會學生讀書方法,夯實思維能力的基礎。在課堂中最大限度的引導學生,讓他們有自由發(fā)展的空間、時間。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自主、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
1、導預疑學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讀書無疑須有疑,有疑者卻須無疑,到這方是長進?!鼻罢叩摹盁o疑”是囫圇吞棗,不加疑問的讀書。“有疑”則是積極思維,疑源于思的表現(xiàn)。而后者的“無疑”則是思考省悟的無疑。要無疑,需質疑在每節(jié)課的學案上首先清楚地提出本堂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預習,盡快進入主動學習狀態(tài)。明確學習本課后要達到什么程度。由于目標細化、指向明確,因而學生學習時注意力也容易集中。
2、導問研學
指導學生運用綜合歸類讀書方法,就是教會學生掌握理解詞語的基本規(guī)律,掌握分段規(guī)律,弄清文章脈絡;掌握質疑、評析、鑒賞文章的方法。例如,對詞語的理解,就可采用拆詞法、合并法、近義詞解釋法,反義詞解釋法,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法等等。教給學生方法,在自讀中靈活運用,提高學習效率。
3、導法慧學
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邊讀、邊想邊圈、劃、勾、點、 批注,養(yǎng)成自讀習慣。感受作者的喜、怒、哀、樂。有效地把握文章的正確的句讀停頓,輕重緩急,語氣語調等,養(yǎng)成有感情有韻味地朗讀課文。
四、導出多元化的互動方式
互動就是課堂上合作交流的一種方式。在我校多元互動合作教學模式下,依據(jù)教學目標定位以及學生的特點,除了全班集體討論外,我們主要采用“生生合作”與“小組競賽”兩種形式。
1、生生合作
在實際教學中生生合作非常靈活,對于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 ,可采用“優(yōu)優(yōu)合作”,使基礎扎實,思維敏捷,學習能力強的優(yōu)生得到跨越式的發(fā)展;如果為了起到優(yōu)生對學習困難生的帶動作用,可采用“優(yōu)差合作”; 若為了不使學習困難的學生產生自卑心理,扼殺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降低合作學習的效,可采用“差差合作”。讓那些學習困難生互相合作,反而能無所顧忌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從而使他們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2、小組競賽
小組競賽適用于對較大問題的研討,有利于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闊,分析透徹,從而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既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常規(guī)固定座位,就近組成學習小組;也可根據(jù)學生性別、個性差異、能力水平等方面,打破座位限制,將學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學習小組,這樣各組能力、水平方面要大致均衡;還可自愿結組,創(chuàng)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小組競賽既可以使學生自身獨立學習的能力得到促進提高,又可以不同小組之間形成競爭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
總之,變“教”師為“導”師之路漫漫,我們還將為之繼續(xù)上下求索,相信只要善于總結與借鑒、勤于學習、勇于鉆研,我們一定能在新教程改革浪潮中乘風破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