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卿
【摘 要】高三政治復習課內容繁重教學壓力大,必須向課堂要效率,走一條省時高效的路子。如何提升高三政治復習課的有效性是廣大政治教師始終思考的一個問題,本文旨在闡述如何提升課堂呈現(xiàn)藝術,從而讓政治課的復習更加有效。
【關鍵詞】高三政治復習;課堂呈現(xiàn);復習效率
課堂呈現(xiàn)行為指教師以呈現(xiàn)知識、情境為目的的教學行為。一般而言,根據課堂呈現(xiàn)載體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語言呈現(xiàn)、板書呈現(xiàn)、媒體呈現(xiàn)、動作呈現(xiàn)四類。在高三政治復習課堂中倘若能從這四方面加以改進,必能提升課堂復習效率。
一、課堂語言:準確生動有感染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語言的藝術,同人心交流的藝術,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率。”高考的考點多達幾百個,每一個都需要學生達到理解、融會貫通的程度,在復習的過程中,就要求教師能采用高超的語言藝術把考點講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有的老師的語言不夠準確、缺乏邏輯性,有的老師的語言不夠生動、過于晦澀,有的老師的語調平平,缺乏感染力,這些都成為制約政治復習課堂效率提高的因素。
首先,課堂語言要準確,不能有科學性的錯誤,這是課堂語言的最基本的標準。高三復習中會遇到很多的易錯易混的知識點,對于這些易錯易混點,必須要準確解析,避免科學性的錯誤。例如,有老師在講《經濟生活》“貨幣的職能”時指出“貨幣具有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兩大職能”,這句話就把貨幣的職能等同于貨幣的基本職能,從而縮小了貨幣職能的范疇。這種不科學的表述直接誤導學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
其次,課堂語言要生動。在高三復習過程中,學生會暴露出許多在新授課學習中沒有把握好的知識點,而這些知識點當然就是平時教學中的難點所在。為了將這些教學難點講清楚,教師必須千方百計采用新的方式對知識進行重新的詮釋,用形象化的語言予以恰如其分的正確表述。這樣,才能達到課堂語言形象生動而通俗易懂的目的。例如,在《文化生活》今年新增的考點“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教學中,“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這兩個概念,教材的論述抽象,教師要設法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個概念的內涵,而且要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要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以及如何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這是個教學難點。有位老師在解
(上接第73頁)
時,用學生的學習自覺為比喻,指出學習自覺就是對學習的地位、作用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對學習的規(guī)律能夠理解并運用,還有對自己學習責任的主動擔當。在此基礎上指出文化自覺是對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的正確把握、對發(fā)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同理,從做人“自信”就是“有信心,相信自己行”的意思,指出文化自信就是對中華文化發(fā)展前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都充滿信心。這樣的講解,好比采取農業(yè)中的嫁接法,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導入新概念的教學,使之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再次,課堂語言要富于感染力。毫無疑問,高三的學習壓力是巨大的,學生面對的學習任務就是復習,而日復一日的知識復習、題目練習無疑是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想方設法喚起學生的學習激情。古人說:“感人心者,莫先于情?!笨梢姼挥屑で榈恼Z言才能感人,才能廣泛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課堂內產生一種強烈的號召力和凝聚力,使學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師身上、書本上,而不致于使學生“身在曹營心在漢”。
二、課堂媒體:新鮮時尚有針對性
高三的政治復習課堂經常會使學生感到疲倦的一個原因就是語言文字的東西多而抽象,理解起來困難,而很多老師有習慣性地認為多媒體的廣泛運用主要是在高一高二的新授課階段,進入高三之后只要對著一張講義講解即可,這更使得課堂的效率低下。而采用多媒體教學能更大程度上讓學生接觸到新鮮的時事內容,通過更直觀的方式了解國內外形勢,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更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業(yè)的講評。
《2014年江蘇高考政治學科考試說明》指出,“命題將充分體現(xiàn)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理念,反映思想政治學科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做到緊密聯(lián)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富有時代氣息??疾榭忌鷮ΜF(xiàn)階段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的內容和意義的理解?!碑敵霈F(xiàn)重大的時事熱點的時候,都可以通過視頻播放放學生及時把握時事,如李克強總理在2013年10月在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做的經濟形勢報告,對中國經濟發(fā)展現(xiàn)狀和未來中長期走勢做出了深入淺出的分析闡述,我們及時提供了視頻讓學生觀看并做思考,讓學生從總理的經濟學公開課在映射的書本知識,加深理解,也把握黨的大政方針。
同時,毋庸諱言的是,高三政治復習需要努力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提升解題能力除了讓學生進行一定量的題目的練習之外,更要對學生講清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此時,實物投影儀是一種非常好的講評作業(yè)的“武器”。教師可以在學生做題后,當堂選擇做得較好的學生的答案進行展示和講解,也可以將原題投影出來,直接展示自己的解題思路,在題目上進行審設問、審材料、圈出關鍵詞、寫出原理的短語,這樣讓學生清晰地看到老師的解題示范,非常直觀地把握解題方法才,從而使得習題講評課事半功倍。
三、課堂動作:合理適度富有感情
高三的復習階段,學生面臨的是巨大的學業(yè)壓力和巨大的心理壓力,高三老師不僅擔負著教授知識的任務,也擔負著為學生解壓、減負的任務。由于復習時間緊張,除了課后的聊天、談心之外,政治教師更應注意在課堂上通過自己的課堂動作包括面部表情、肢體行為來傳達對學生的支持。
一般情況下,高三階段的老師和學生經過兩到三年的朝夕共處,彼此之間在個性上相互了解,情感上相互磨合,達到了相當程度的熟悉。教師清楚學生的個性特征,而學生也了解老師的情感起伏。教師的一個細微的面部表情、舉手投足都能被學生敏銳地捕捉到。所以,專業(yè)的教師一定會記得,教師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是課堂呈現(xiàn)的一部分,都必須加以注意。在緊張的高三政治復習課堂上,在師生互動中,當學生在思考問題并小有眉目時,教師如果能用期待的眼神去等待;當學生正確地回答出問題時,教師如能用贊許的笑容去祝賀;當學生一時還不能完美地給出答案時,教師如能誠懇的態(tài)度去期待;當學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時,教師如能用專心的態(tài)度去傾聽……學生一定能從教師的一系列動作中感受到老師對他(她)的期許,從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高三復習階段無論是對于教師還是對于學生都是一段艱苦的歷程,尤其是學生,需要老師的鼓勵和扶持,需要老師的“不拋棄、不放棄”,教師如能牢記“眉來眼去傳情意,舉手投足皆語言”,必能使得師生之間情感交流順暢,也能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四、課堂板書:結構清晰合理
板書是近代實行班級授課制以來最經典的教學輔助手段之一,曾幾何時,“一支粉筆一張嘴”就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但在多媒體技術廣泛運用的今天,板書似乎被逐漸忽略了,有些老師尤其是年輕老師的課堂上,甚至出現(xiàn)了一堂課下來黑板上任何板書都沒有的現(xiàn)象。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樣的,例如,有的老師可能是自身粉筆字不夠過硬,故意藏拙,這就需要教師苦練基本功,讓自己的板書“對得起觀眾”;也有的老師可能是在認識上有不足,認為既有了多媒體就無需板書,這就需要教師糾正觀念,實際上,板書和多媒體在課堂中應該是互補而不是互相替代的關系,多媒體更多的是呈現(xiàn)直觀的素材,而板書則是一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的呈現(xiàn),多媒體絕不是板書的“升級換代”。
政治高考復習中,板書不僅是對知識點的重復,更應著重于知識點之間的建構、聯(lián)系;不但要讓學生把握單個的“點”,更應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的面??梢哉f,板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呈現(xiàn)更應成為知識生成的途徑,通過精心設計的板書,讓學生把握知識的重點,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與邏輯,甚至通過自己的知識體系生成出對知識的新的領悟,這才是板書的目的所在了。例如,我們在《政治生活》的復習中,可以首先將整本書的內容從用體系結構的方式呈現(xiàn)如下圖。雖然板書看上去非常簡單,但卻是將整本《政治生活》的內容囊括在其中,對于學生的復習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讓學生通過簡潔的板書把握《政治生活》的主干知識。“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此基礎上,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設計板書,到黑板上進行板演,以此來促進學生自主鉆研教材,自覺把握學習內容。
【參考文獻】
[1]張遲,朱愛華.《文化生活》課堂教學出彩方法拾零.《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4.5
[2]林育明.《喚起求知的欲望和喜悅——政治教師不合理呈現(xiàn)行為透視》《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4.5
(作者單位:江蘇吳江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