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本教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合作探究。從而實現了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就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效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并把學習方法輻射到其他學科。
關鍵詞:生本課堂;合作探究;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能力
“生本教育①”是為了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是由郭思樂教授全面倡導、推廣的一種素質教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合作探究。從而實現了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目前我校正在大力推行生本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初見成效?,F結合我自己的英語教學,談談“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效率”的一些做法。
一、參加教研活動,提高業(yè)務能力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我珍惜州、市教研室及學校組織的每一次的教研活動。前不久在昌吉市七中聽取了郭思樂教授及荊志強校長的有關“生本教育”的講座,感受很深。作為老教師的我現在真正該轉變教師教的角色了,應以生為本,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動起來。是啊,應該將課堂變?yōu)閷W生的舞臺。首先,在上課前,認真研究教材、課標及教師用書,充分發(fā)揮集體備課的優(yōu)勢,在教學研討中,集體交流、探討,從而形成共案,再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不斷完善課堂教學,從而提高自身的業(yè)務能力。
本學期我?guī)С跻唬?)班的英語兼年級備課組長,通過一個月的英語學習,月考之后,結合學生的試卷,我們進行了認真的分析、討論,并明確了下一步的教學措施。例如,好的方面:全組六位老師有著扎實的課堂教學功底,而且能及時檢查教學任務,大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好,對于26個英文字母掌握得較好,為以后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存在的問題:部分學生審題不清,不能很好地理解題目的要求,口語交際和筆頭練習運用不到位,更有甚者自主學習能力差,同樣是入門學習,同一個班學生差別很大。針對現狀,為了抓好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首先為了激發(fā)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我和班委成員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如四人一組(一好生、兩中生、一弱生),對學生進行量化管理,(全班17組中,每周評選出8個優(yōu)勝組),發(fā)揮4人小組長的優(yōu)勢,互幫互助;課后對弱生多些感情投入。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課后預習和復習的習慣,旨在提高教學成績。
二、前置性作業(yè)的布置
“前置性作業(yè)”是生本教育的新生事物,目的是讓學生對課堂上所學的新知識有所準備。它的主題應該圍繞課堂,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進行知識儲備,以便在第二天的課堂上有“展示”的欲望。
在以后的教學中,直接使用英文名字進行語言交際,而且要求學生之間稱呼使用英文名,這一簡單的做法,不僅讓學生很好地掌握了教材中大量的英文名字的讀音,正確地分辨出名字的性別,而且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上學期還利用教師節(jié)、圣誕節(jié)、元旦,讓學生自制英語卡片,并寫上祝福的句子。通過這些前置性作業(yè),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且增強了中西方文化意識,而且使學生體驗到了真情的無價,同時也給學生留下了一次美好的情感經歷。
三、課堂上的小組合作、討論、質疑、探究
郭思樂教授提倡的“生本教育”中談到:小組學習中教師與學生平等參與、全員參與的過程是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具體體現,是
學生對問題深入探討,共同解決的過程。通過學習積極的學生來帶動消極被動的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這樣使學生價值得到了充分體現。
自從我校開始實行“生本教育”以來,我先是將學生合理地分組。在課堂提問上多做文章。因為提問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常用的一種交流,啟發(fā)思維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它更需要學習基礎差的學生的參與。但我發(fā)現這些學生因基礎差,面對老師的提問很膽怯,怕出錯而默不作聲。因此,我備課時有意識地為這些學生設計一些較簡單的問題,課堂上精心安排課堂提問(做同聲翻譯時,基礎好的同學翻譯,弱生讀文段)。對這些學生多些肯定、鼓勵和贊美。目的是引導班里學習好的學生一起來關心和尊重他們,讓他們樹立自信心,克服自卑、膽怯的心理。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學習效率。習題課中復習句型轉換時,我先讓小組長帶領組員從課本中找出不同結構的句子,有的學生還從練習冊里找了許多句子,不斷地進行比較,其中有一個學生在講畫線提問的句子時說道:先用相應的特殊疑問詞替代畫線部分;然后是:一借(若句中沒有be動詞或情態(tài)動詞時,借do或does)、二放(若變否定句,將借的do或does后加not再把它放在句中動詞的前面;若變疑問句,將借的do或does提前)、三還原(借does后,句中的動詞一定要還原)。話音剛落,教室里響起了一片掌聲。我更是高興,并以操行分獎勵給這個學生。
四、注重課堂講評試卷及糾錯
測試是為了檢查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我訓練了10個學生,教他們改卷的技巧,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此項任務。當學生拿到自己的卷子時,我規(guī)定時間,讓學生先自主學習,從中找到卷中粗心的題和不會的題,算出分值。當遇到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再在全班集中解答,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將疑難點摘錄到糾錯本上,并寫出考后反思,家長再寫出評價語。一方面便于學生今后的復習和知識的積累,另一方面,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有了了解。程度好的學生還能利用糾錯時間背報紙上的小作文,這樣優(yōu)生的時間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通過“生本教育”的實踐,獲得顯著的教學效果:(1)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2)掌握了學習英語的方法;(3)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能力,并把學習方法輻射到其他學科;(4)學生參加英語口語大賽,我班的一名學生榮獲全市一等獎。
參考文獻:
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程仕紅,女,1963年4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昌吉市一中,研究方向:初中階段英語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