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凌
摘 要:“教學生活化”源自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論”?!吧罱逃奔唇o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敖虒W生活化”就是“以學生社會生活為基礎”,以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為基礎開展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達到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情境創(chuàng)設;興趣;體驗;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026-01
品想品德教育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德育。學生的知識與才能,不僅來自于課堂,還來自于現(xiàn)實生活。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本內容及學生的生活經驗來設計教學活動,因地制宜地注入生活內容,使教學回歸學生的世界,回歸現(xiàn)實生活的世界,讓學生學習理論的同時,觀察自然、認識社會、體驗生活、學會做人。從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克服成長道路上的障礙。
那么,教師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如何才能做到教學生活化呢?
一、巧用生活導例,激趣引新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堂課中,導入環(huán)節(jié)如果安排和設計得好,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那就會使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接受知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在生活中尋找與課本中的知識有聯(lián)系的學生熟悉的場景、事例,從熟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引入新課,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使他們感到思想品德課不再枯燥、抽象,進而對政治學科產生親近感。我個人認為,巧用生活導例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引領學生探求新知的有效手段與方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曾做過以下嘗試:
1、利用視頻短片導入新課。調動學生情緒,是上好課的前提。只有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才能實現(xiàn)學生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在教學《愛在屋檐下---難報三春暉》一框題時,我設計了富有特色的課堂導入──先觀看視頻《男孩與蘋果樹》的故事,然后由學生談觀后感: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還含辛茹苦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為我們付出了很多,這種恩情我們要永遠銘記在心中,父母理應受到我們的孝敬。
2、利用歌曲欣賞導入新課。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尤其是青少年學生,喜歡音樂更是多數(shù)學生的共同愛好。因此,可以利用學生這一愛好,把音樂引進課堂,吸引學生,正如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魳犯枨胝握n堂,正好適應了中學生求新求異的愛好特點,優(yōu)美的旋律對學生來說如同一個巨大的磁場,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能成為一個極好的教學切入口。如:在講《我知我?guī)?我愛我?guī)煛芬豢蝾}時,我請同學們欣賞歌曲《長大后我就成了你》,聽后我請同學說出歌曲的歌名并問歌曲是贊美誰的?學生說,是贊美老師的,進而我又問:“贊美老師什么的?”“贊美老師無私奉獻精神?!庇纱藢胄抡n內容。又如:在《愛在屋檐下---我知我家》一課講授時,一開始我就播放了潘美辰演唱的《我想要有個家》,歌詞唱到“我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時候,我會想到它;我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驚嚇的時候,我才不會害怕……”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他們情感也會隨著音樂的演唱慢慢地被激發(fā)起來。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音樂歌曲切入政治課,學生怎不為之感染,為之傾倒,為之動情!
另外我還經常利用圖片、漫畫、調查報告、案例、小品等形式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這些對現(xiàn)實生活折射的事例導入,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樂于、易于接受新知識,還可以在現(xiàn)實生活事例中感悟真善美,識別假惡丑,進而增強情感體驗,從而達到教育學生規(guī)范做人的教學目的。
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輕松樂學
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是指在教學時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提供一種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感受,使學生樂學、好學所采取的一種教學手段。
社會生活的多樣性決定了教學生活化的形式豐富,“師生互動,自主探究,民主平等”等新的教學理念,都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能力,自主創(chuàng)新,與此相適應的多種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如:討論式,競賽式,辯論式、民意調查、角色互換等等,這樣新的課堂組織形式為推進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提供了保證,深受學生歡迎。因此,教師應該更新觀念,面對學生不要以灌輸者,教授者自居,要發(fā)揚平等,民主的精神,跟學生處在同一平臺,尊重學生,面對同一問題,共同探討,共商對策,加上適當?shù)囊龑В罱K找到一個大家認同的答案或對策。
在教學《老師伴我成長》這課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列舉一些與老師不能溝通的地方,甚至矛盾的地方,然后談論解決方法,再用小品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學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在活動中深化了解知識。就這樣,根據(jù)教學內容設置生活化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在活動中,學生的認知有展現(xiàn)的過程,情感有宣泄的過程,行為有親身體驗的過程,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得的感受是有血有肉的,是特別可信的。
又如:結合每年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立足學生個人和家人生活中消費狀況,我對《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經濟權益》前后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并增加了“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時,運用怎樣的法律途徑來解決”的內容;引導學生在消費活動中按法律行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學生們收集了不少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案例和具體保護權益的做法,學生感覺和生活緊密相關,學習動機強烈,課堂氣氛熱烈,學習效果也有很大增強。
教師在課堂教學組織過程中,根據(jù)教學內容的需要,創(chuàng)設各種生活情景,挖掘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設計一些生活話題,將學生融入生活情景中,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思考生活、探究生活。既讓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話題,提出生活疑問,又讓其他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幫助解決,使學生在美的享受中思考、感悟、成長。
三、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學以致用
為了讓學生從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中領悟和感受所學的思想品德知識,把這些知識在實踐中化為自己的寶貴財富,教師還應當有計劃地開展一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在課堂內所學的知識得到鞏固和提高;同時,又能使學生將已學到的知識初步運用到實踐中去解決所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此外,課活動還有助于學生擴大知識的視野,發(fā)展學生對各學科的興趣和才能。
我認為可從以下兩個方面有效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磨礪學生意志,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品德:
一是注重身邊事例,關注社會生活?!敖逃娜蝿帐紫炔辉谟诮虝芙逃叨嗌僦R和本領,它最基本的任務是教他們如何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世界中的真誠、善良的魅力,教他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融入社會、理解他人、關愛生命?!痹诮虒W《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一課后,我設計了一節(jié)活動課“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污染”,通過學生們親自觀察、采訪了解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樹立環(huán)保意識,結合了解到的環(huán)保知識,力所能及地做一些與環(huán)保有關的事,讓孩子們參與到環(huán)保的大隊伍中來。帶領學生親近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熱愛自然,通過觀察、調查周圍的環(huán)境,使學生知道環(huán)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環(huán)境的意識和能力。
二是與校團委、學生會等密切配合,從紀律、衛(wèi)生、禮儀等入手,引導學生廣泛參與“爭當遵紀守法好學生”、“文明禮儀從我做起”、“我與雷鋒同行”等主題創(chuàng)建活動,以此促進學生的道德踐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感悟和理解思想道德價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為了帶動家長及社會成員積極參與城鄉(xiāng)環(huán)境綜合治理,我校去年開展了“小手拉大手”主題教育活動,利用愛國衛(wèi)生月、法制宣傳月、節(jié)能宣傳周、環(huán)境日、植樹節(jié)、勞動節(jié)等時機,組織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社區(qū)開展衛(wèi)生大掃除、義務植樹、幫助孤寡老人等活動;鼓勵學生自覺承擔勸導、督促家長和親友講衛(wèi)生、講文明、愛環(huán)境的責任,實現(xiàn)“勸導一個學生,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的目標。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闭n外實踐活動是人發(fā)展的需要,更是學生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不可缺少的過程。初中生人格的健全、價值觀的體現(xiàn),只有在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統(tǒng)一的課外實踐活動中才能實現(xiàn),其高尚人格的形成和其精神的升華也離不開以課外實踐活動為主要載體的社會生活。
總之,生活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源頭活水。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應該盡量將思想品德教育與實際生活有機結合,讓生活課堂化,課堂生活化。通過“生活——教學——生活”的教學邏輯起終的流程,創(chuàng)造美好人生,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