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華
摘 要: 生活是學生習作素材的寶庫,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只有立足生活,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才能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喚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提高學生作文的能力。
關鍵詞: 兒童習作 生活 素材 觀察 體驗
兒童習作就是用筆敘述生活,再現(xiàn)生活??梢哉f生活是學生習作素材取之不盡的寶藏。然而在當前的習作教學中,卻出現(xiàn)學生無內(nèi)容可寫、無話可說的狀況。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在習作教學中缺少引導學生對生活的關注,造成學生對發(fā)生在身邊的人和事視而不見。要改變這樣的狀況,教師就要引導學生立足生活,挖掘出豐富的習作素材。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獲取豐富的素材
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學生每天生活得豐富多彩,生活環(huán)境較過去有很大的改變,可是讓他們寫一寫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描寫生活中的一處景物,卻不知道如何寫,即使寫了,也是很簡單的。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與學生對生活的觀察不夠有關。因為平時缺少細致的觀察,生活中的人事景物都沒有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無法下筆,就在情理之中。如何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呢?
1.觀察要有順序。學生習作需要有序表達,這樣才能做到表達有條理,把要說的事物說清楚,否則便會越說越讓人糊涂。怎樣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教師要教給觀察的方法,先看什么,后看什么,是遠看還是近看,要針對景物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只有這樣,學生在習作時,才能按照觀察的順序,把要說明的事物有條理地說出來,閱讀者才能看得明白。
如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習作3》,是看圖作文訓練:先在圖上根據(jù)自己的愛好補充幾種動物,然后把圖的意思表達出來,這是把繪畫和習作結(jié)合起來。在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對圖畫進行補充后,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進行有序觀察??梢园凑帐裁错樞蚰??習作中給予了提示,即按照先景物后動物的順序?qū)憽?/p>
2.觀察要細致。學生的觀察僅僅有序是不夠的,要把握住事物的特點,還要做到觀察認真、細致。細致觀察,就是要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感覺器官,全身心地進行觀察感受。觀察時,可以用眼睛看看事物的樣子、形狀;用鼻子聞聞味道;用嘴巴嘗嘗滋味;用手觸摸感覺一下。當然,不同的事物由于特點不一樣,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觀察點不一樣,所以,用什么器官觀察感受,應因人因事物的不同,選擇也是不同的。
如,讓學生寫一種水果——椰子。在觀察中,我讓學生用手摸摸椰子的外殼,嘗嘗原汁原味的椰子的味道,結(jié)合自己看到的椰子樹的圖片,把觀察到的和感受到的寫出來。由于觀察細致,學生寫的內(nèi)容都很具體。
3.觀察要有重點。作文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學生在敘述中平均用力,對所有的事物或者一個事物的多個方面,都進行詳細的敘述或者描寫。表達中缺少重點,給人的印象不深。這是在觀察中沒有重點造成的。在引導學生對事物觀察時,我們要讓學生明確,哪兒是重點,需要細致觀察,作為重點來寫,哪兒可以概括一些,簡單一些,讓學生明白觀察要有主次之分,要突出重點。
如讓學生觀察秋天的田野,田野里有莊稼、野花野草、野雞野兔、小河等景物,這么多的景物,在觀察時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細致觀察。有的喜歡莊稼,有的喜歡小河,有的喜歡小動物……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擇觀察的重點,這樣寫出來的習作才能夠內(nèi)容豐富。
二、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獲取豐富的素材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當事情是親身經(jīng)歷的時候,就容易回想并寫出來,而自己沒有看過或者經(jīng)歷過的事物,無論怎樣用心去寫,總是讓人感覺生硬。這就是缺少對生活體驗的緣故。因為體驗過,學生就會有自己的感悟,就會產(chǎn)生表達的沖動。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體驗生活,是獲取習作素材的有效途徑。
1.課內(nèi)體驗。所謂課內(nèi)體驗,就是把學生的生活移植到課堂中,讓學生在活動中現(xiàn)場體驗。這樣的設計,就把習作的教學過程變成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對習作材料的把握及習作興趣都得到激發(fā)。
如我設計了一個寫傳統(tǒng)游戲的作文,讓學生回家跟父母學習一個傳統(tǒng)的游戲,然后在班里舉行一次“傳統(tǒng)游戲大比拼”競賽活動。由于有親身體驗,學生的習作都有話可說,很多學生寫得很精彩。
2.課外體驗。即布置讓學生在課外,積極投身生活,進行體驗活動。這種課外的體驗活動,需要教師提供一個主題,或者話題,讓學生個體或者小組進行生活實踐。在經(jīng)歷一段時間后,再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然后把整個實踐的過程,或者某個最難忘的環(huán)節(jié)寫下來。課外的體驗活動,把學生置身廣闊的生活中,學生的收獲就不僅僅是一篇的習作,綜合素質(zhì)在體驗中也獲得提升。
如面對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污染,我讓學生進行實地考察、調(diào)查訪問。學生在整個活動中,獲得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并產(chǎn)生了很多感慨。之后,我讓他們通過撰寫調(diào)查報告、給市長寫信等不同的形式,讓學生充分表達。一次活動,讓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是那么深刻,激活了學生表達的欲望。
又如,組織學生參觀工廠,感受家鄉(xiāng)的變化;讓學生節(jié)假日參與到家庭的生活中,學習包粽子、包餃子,搜集地方的節(jié)日風俗;組織學生秋游、春游,搞野炊活動,讓學生體驗野外的生活等。豐富多彩的生活,讓學生掌握了作文的材料,激發(fā)了對生活的熱愛。當學生有了表達的需要,又擁有了表達的素材,作文就不再是令人頭疼的事情了。
當然,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可以讓學生獲得習作的素材,只要我們立足生活,挖掘生活,學生習作素材的“活水”就永遠不會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