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再河
摘 要:估算在計算教學里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提高學生計算速度、掌握計算技巧的輔助手段之一。教師要從巧妙滲透估算知識,讓學生體會估算的價值;巧妙滲透估算策略,讓學生掌握多元的估算方法;巧妙結合生活情景,讓學生有效地將估算內(nèi)化到知識結構中三個方面進行研究。
關鍵詞:估算教學;估算價值;估算策略;估算應用
2011年版《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理解估算的意義、掌握估算技能?!惫浪阍谟嬎憬虒W里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提高學生計算速度、掌握計算技巧的輔助手段之一。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運用,如快速判斷計算結果的合理性,對一些數(shù)字比較大的可以通過取整十或整百、整千的數(shù)來計算,從而掌握一個數(shù)據(jù)范圍。通過我多年對估算教學進行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不少數(shù)學教師認為估算意義不大,教學時簡單地采取“四舍五入”法引導估算教學,會導致學生對估算的理解不深;更有教師對估算算法不理解的學生,直接引導他們用精確計算替代等。估算作為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如何有效緊扣估算教學,提高學生的估算才能呢?
一、巧妙滲透估算知識,讓學生體會估算的價值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運用,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如平時的購物,學生如果學會估算就能快速地核對出購買的總價是否合理,而估算的時間又很短,從而體會到估算的價值。然而,通過我多年對估算的應用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不少教師未能將估算同生活聯(lián)系起來,導致學生估算意識淡薄,加上長期的精確口算、筆算,學生的思想意識里認為一定要精確計算,這樣的教學思想是導致估算價值無法體現(xiàn)出來的最大原因。同時,有些教師認為估算只是計算教學的一小部分,考查的少,他們認為學生只要會算就行了,于是,估算教學形同虛設。那么教師怎樣結合生活,巧妙滲透估算知識,從而讓學生對估算產(chǎn)生興趣呢?
要讓學生產(chǎn)生對估算的興趣,就要讓學生感受到估算的價值,同時,知道在什么樣的情景下適合進行估算。如李大爺帶了300元到超市購買東西,他想購買如下東西:風衣129元、帽子18.9元、老人鞋78.9元、取暖器68.7元。李大爺帶的300元夠嗎?為了讓學生感受到估算的價值,我進行了快速搶答(學生用精確計算就要用很多時間,而如果掌握估算技巧的學生,就能很快知道結果)。因為129元看成130元,18.9元看成20元,78.9元看成80元,68.7元看成70元,總共是300元,但由于這些數(shù)全是估算大的,所以300元肯定夠。
二、巧妙滲透估算策略,讓學生掌握多元的估算方法
估算本身并不像精確計算那樣得出精確結果,雖然它所得到的答案是一個近似數(shù),然而,估算是培養(yǎng)學生多元思維的重要策略。教師要意識到估算這方面的價值,在進行估算教學時不能局限于估算方法的傳授,而要巧妙地進行整合,讓估算教學滲透到計算過程中,從而讓學生感受到估算的靈活性,掌握多元的估算方法。
(1)巧妙整合計算教學。估算由于具有快速得出結果的優(yōu)勢,在學習“筆算除法”時,試商是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既關系到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又關系計算的速度。但試商對于初學的學生來說,難度比較大,有的學生由于試商就花了很多時間,導致其對筆算除法產(chǎn)生了恐懼心理,因此教師要巧妙地將估算知識運用到筆算除法中。如在計算5268÷78時,如果學生懂得將78看成80,就會直接用6去試商,因為將78看作80,學生容易試出商:5太小了,7太大了,從而很容易找到6,這些只要用乘法口訣就可以解決。如果教師能將試商的方法同估算聯(lián)系起來時,學生就能感受到估算的用處,產(chǎn)生主動學習的欲望。
(2)有效熟練估算技巧??v觀人教版數(shù)學教材,估算所占的比例小,而且考試時出現(xiàn)的比例也低。但估算作為一種計算方式,用途卻很廣泛,教師如何巧妙傳授估算方法,讓學生熟練掌握并形成技巧呢?估算的方法本身比較靈活,有的學生采用估整法、有的采用四舍五入法、有的采用湊估法,但只要合理,學生又覺得方便就行。如把5500瓶礦泉水放在89個箱子里,平均每個紙箱大約裝多少瓶?課堂上,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想法去思考,在匯報時,有的學生認為:將5500看成6000,將89看到100,然后用6000÷100=60(個);有的學生認為將5500看到5400,將89看到90,然后用5400÷90=60(個)。面對學生不同的估算方法(因為第一個估算方法學生巧用整百數(shù),而第二個學生巧用整十數(shù)),只要其存在合理性,教師都可以引導。估算方法如果放在生活情景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知識基礎,才能學會靈活的方法。
三、巧妙結合生活情景,讓學生有效地將估算內(nèi)化到知識
結構中
估算方法的學習目的就是促進學生利用估算知識快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要讓估算方法真正內(nèi)化到學生的結識結構中,需要教師巧妙結合生活情景,讓學生獲得估算能力的提升。因為估算本身是近似值,只有放在具體的情景中,才能將它的意義發(fā)揮出來。
如學校要舉行春游活動,總共有359名學生和4名教師,有9輛車,每輛車41個座位,估一估,車輛的座位夠嗎?這是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如果將41個座位估成40,然后40乘9等于360個,但是師生共有363人,表面上看是不夠的,但事實上,41個座位看成40個,是將數(shù)學估小了,如果學生細心地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座位夠的。因為將41估成40,每輛車就少算了一個座位,有9輛車總共就要多加9,所以夠??梢哉f,要讓學生真正掌握估算能力,一定要同生活聯(lián)系起來,只有讓學生掌握靈活的估算策略,學生才能真正感受到估算的價值,并主動去學習更多的估算方法。
總之,估算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讓學生真正掌握估算方法,需要教師緊扣教材,挖掘生活中蘊含的估算知識,有效引導,從而讓學生感受到估算的價值,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估算才能。
參考文獻:
[1]唐少雄.人教版估算內(nèi)容分析及教學建議[J].福建教育,2006
(10).
[2]孔企平.小學數(shù)學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福建省安溪縣感德鎮(zhèn)石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