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天
摘 要: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施教,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只簡單的考慮到了怎么清楚的對教材進行講解,怎么將教材講解的活靈活現。而現在新興的教學思想以及對孩子們進行教育觀念等對老師們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老師在教學中扮演導學的角色。
關鍵詞:導學 精心設計 數學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106-01
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教學,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施教,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只考慮怎樣將教材內容講授清楚,怎樣可以將教材內容講的生動有趣,這樣老師只顧教學,學生只顧學習的局面就此形成。而現在新興的教學思想以及對孩子們進行教育觀念等對老師們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老師在教學中扮演導學的角色,將過去的教師一言堂變成今天師生互動的大課堂,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yǎng)他們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完成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知識的傳授者到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的轉變。
1 數學課中教學設計應對教師的“導”以及學生的“學”有所反映
課時教學設計是一個十分全面的系統(tǒng),其主要組成部分為目標、重點以及難點、詳細的過程、教學中所使用的多媒體以及管理等。在諸多組成部分之中教學過程在整個課時教學設計中占有絕對的主體地位.教學過程的組成以及其特殊結構體現了我們在教學觀念方面的轉變,應該以怎么使學生們由學懂、學會這一階段轉變?yōu)闀W這一目標進行有目的的設計。教學過程的設計一般可以概括為兩個重要部分: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活動過程(教師活動以及學生活動)。教學內容有很多,包羅萬象。教師們進行講課的提綱,在講課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提問時的提綱,以及老師們自己進行板書的有關提綱等都屬于教學內容的一部分。而對新學習內容進行導入,對學生們的提問進行解答,對學生們的思維進行拓展啟發(fā)等則屬于教學活動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活動主要包括根據老師所講的課程進行記錄,回答老師們所提出的的問題,在課堂上完成一些必要的測驗,與同學們一起針對某些問題進行討論,進行一些有用的實踐操作等。教師們進行教授的過程與學生們進行學習的過程如果可以在教學內容中合理的穿插,教學目標將會在老師們的引導之下很快的實現與完成。
2 對課堂提問以及練習進行精心設計、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老師們用心的準備課堂中所需要的提問以及練習,是啟發(fā)式的教學展開、對學生們的思維進行合理引導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能充分調動、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動地思考問題,參與數學的學習,并從中領會數學知識,獲得思維的發(fā)展,同時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意識,有利于學生搞清知識的來龍去脈,理解知識的形成及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他們善于并且樂于對問題進行思考的能力,還能以全體學生為作用對象,使得大部分的學生能夠達到教學目標中對自己所做出的要求,在學會數學知識的基礎上更要學懂數學知識。
3 重視學法指導、提高學習效率
老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還包括引導孩子們掌握學習的方法。學生只有掌握了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夠在學習活動中占據主體地位。學法有很多,聽課、記錄、做實驗等都屬于學法的一部分。學法指導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砷_設針對某些專題的講座,也可在正常的教學過程中進行穿插。由于受到教學進度快慢的限制,教師經常采用后一種形式,因此教師在進行課時教學設計時,就要相應地把學法指導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的并且詳細的教給學生們多種與學習有關的方法。例如,讓學生對讀書的有關方法進行掌握,在會對課本進行閱讀的基礎上確定出這本書或者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及重點,進而對文章所描述內容的主次進行區(qū)分,在教師的指導或引導下,掌握抽象概括,合理運用演繹推理,去發(fā)現或猜測數學概念或結論,進一步去證實或否定他們的發(fā)現或猜測。指導學生們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做到的,需要進行大量的指導訓練。
學法指導往往是潛移默化的。通常,教師在課堂上注重數字與具體形象的結合,增強圖形的直觀性,注重形象的圖形在實際的數學學習中所起到的重的作用,鼓勵學生們也通過直觀的物象進行相關思考,對所要研究的內容的性質進行揭示。例如,通過幾何直觀來對圓錐曲線進行理解,理解與導數有關的概念以及對函數的單調性和導數的關系等進行理解。在課堂上用直觀圖進行數學教學,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學會使用圖示法,數形結合等方面的能力就有所加強;教師善于列表比較,常要求學生列表比較不同或相同的數學概念與性質,日后學生就善于比較數學概念與性質的共性與差異。學法指導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由不會轉變?yōu)闀W,從而提高學生們進行學習的效率以及能力,提高學習成績。
4 恰當運用信息以及媒體技術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伴隨著現代化的腳步,教學中的現代化也逐漸體現了出來,計算機等與眾不同的電化教學開始被引入課堂.老師們各式各樣的教學手段都通過五花八門的媒體作用于學生們不同感官,以刺激學生的心理產生一些活動,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同時,由于電化教學需要教師們在上課之前就準備好與課程相關的軟件,教學密度也隨之增加。各種現代信息媒體技術都有它本身的特點和局限性,要把握好教學內容和信息媒體技術的有機結合,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起到促進作用。例如在立體幾何初步的教學中,開始時,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的圖形呈現與制作功能,提供大量的幾何圖形,并且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它們,通過多次的觀察、思考,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這些幾何體的結構特征,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空間想象能力。
教師在設計教學媒體的運用時,要根據教學要求以及教學目標,教材的特色、重點以及難點,從最有利于“導”學的角度來對教學媒體的有關組合進行選擇。要多花些心思在教學軟件的設計上,精心設計由運用媒體引發(fā)學生活動的相關內容。如在指數函數性質的教學中,可以先利用計數器、計算機呈現函數y=ax的圖象,在觀察過程中,引導學生去發(fā)現當a變化時,指數函數圖象呈動態(tài)變化狀態(tài),從而探究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研究它們的性質。在這過程中,還可以設計恰當的問題,為學生營造探索、研究的空間,為學生的發(fā)現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
數學課時教學設計屬于所有數學老師所必備的工作能力。課時教學設計質量與最終的教學成果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每個數學教師都能在課時教學設計方面多下功夫,都能以“導”學為主旨進行設計工作,學生科學文化方面素質的提高將會變成現實。
參考文獻
[1] 何鋒紅.優(yōu)化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促進有效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理科版,2012(29):9-10.
[2] 高忠,淺析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