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珍
〔關鍵詞〕心理定向;教師評價;成長型評價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認為,心理定向就是一種信念,即認為自己的能力、成就是由先天決定或是自主努力的結果的信念。他將心理定向分為固定型心理定向和成長型心理定向。所謂固定型心理定向是指相信我們的能力,包括我們的智商、身體技能、個性以及人際關系技巧從本質(zhì)上是設定好的,堅若磐石,無法真正改變。這樣的定向會使我們要么富有才華和天賦,在學習、工作、人際關系中會很成功;要么永遠有缺陷,注定要失敗。相比之下,成長型心理定向是相信我們的能力可以鍛造,能力在我們的一生中不斷改變,我們有一些與生俱來的能力,但這只是起點,為了走向成功,我們必須運用自己的能力,花費時間,付出相當大的努力。
受傳統(tǒng)教育評價模式的影響,“挑毛病”是教師評價的主流,教師往往關注學生行為的結果而非過程;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教師評價語言以消極而非積極情緒體驗為主;受教師學歷、學識水平、應試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教師評價關注分數(shù)而非學生內(nèi)在的成長需求,因而會向?qū)W生傳遞一些錯誤的信息。如:學生考試成績優(yōu)秀,則評價“你真聰明”,其背后隱藏的含義是考不好就是愚蠢、笨。在現(xiàn)實教育環(huán)境里,我們經(jīng)常表揚學生的先天智力(聰明),而不是后天努力。德韋克的研究證明:這樣的評價與鼓勵效果會適得其反,因為這樣的評價會引導學生把錯誤看成愚蠢、笨的表現(xiàn),而不是構建學習新知識的過程?;谝陨险J識,結合自己的個案咨詢、教育教學經(jīng)驗,筆者在成長型心理定向評價模式上,作了粗淺的探索。
一、提高教師評價語言的水平,贊賞學生的行為
拋棄傳統(tǒng)“挑毛病”的教育方法,學習“找光明”“找優(yōu)點”,賞識學生的行為,提升教師評價的語言水平。當教師評價關注學生內(nèi)在的價值時,能激發(fā)學生做最好的自己。把學生作為一個“人”來欣賞,看到他的本質(zhì)而非考分、成績、成功或失敗。教師要看到學生行為背后的動機,無條件地贊賞學生。現(xiàn)實情況是教師的評價由行為到行為,幾乎沒有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分析,只是主觀地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對與錯的簡單評價。
濤是一個二年級的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兩只眼睛總是滴溜溜地轉,霸道、愛打架,同學不喜歡他,班主任討厭他。我是他的數(shù)學教師。冰心說過,“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也沒有一個學生不可愛”。教師節(jié)那天他把一個皺巴巴的紙包遞給我,用很輕的聲音對我說:“老師,這是我給你做的賀卡,祝你教師節(jié)快樂!”我蹲下身和他說:“寶貝,謝謝你記得老師的節(jié)日,你的手真巧!如果上課你能認真聽講,老師會更高興?!甭犃宋业脑?,濤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后來他在課堂上真的坐在座位上認真聽講,三個星期過后的一次單元測驗中,原來只考十幾分的濤,考了五十六分……這個成績讓我想起“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笨瓷先ゲ磺笊线M、一無是處的濤,我沒有諷刺、譏笑他,而是借助自己的專業(yè)背景,用真誠的心無條件地接納他,相信他只是暫時成績不好,認為他是一個獨特而有價值的學生,具有一定的潛質(zhì),堅信他可以在我的引導下獲得成長。
記得瑪瓦·科林斯曾給教師提出這樣的建議:當你必須責備學生時,請記得用一種關愛、贊賞的態(tài)度。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貶低和羞辱你的學生,他們珍貴的自尊心需要小心地保護。吉諾特曾說過:贊賞應該只針對學生的努力和成就,而不是他的品質(zhì)或人格。當學生成績不好時,你評價他“你太差了”,這是針對他的人格,如果你批評他“你的努力還不夠”便是針對他的行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贊賞學生的行為,即他的努力和毅力(而不僅僅是他們的智商)來訓練自己的評價語言。如對待一個經(jīng)常打架的學生,固定型心理定向的教師會說:“你怎么老是打架,真是無藥可救了!”這樣的評價看不到學生的努力和可以改進的地方。成長型心理定向的教師卻會幫助學生把打架這個行為當作要改進的部分,贊賞他每一次哪怕小小的進步。不是去贊賞他本人,而是贊賞他為此付出的努力:“我注意到你不打架(或少打架)了,這說明你在努力與同學友好相處。”
二、提升教師評價能力的修煉,關注學生的進步
天才的成就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多年努力的結果,我們要避免評價學生的智力或天賦。為了讓學生有長足的進步與發(fā)展,我們應該關注學生通過練習、學習、堅持,以正確的方法完成任務,并對學生的進步表達贊賞與認可。每個學生都有積極向上的意愿,有部分學生在長期的消極評價里陷入“習得性無助”,得不到成長。
穎是一個五年級的女生,人漂亮,學業(yè)不良,一天早晨教師檢查作業(yè),她的作業(yè)有些題目字跡潦草,有些根本沒做,在教師眼里顯然是一種偷懶的行為。教師很生氣:“這是你的作業(yè)嗎?難道你不能好好地做嗎?你人這么漂亮,字寫得這么潦草,你到底想做什么??!鬼畫符?!边@個教師的評價顯然是固定型心理定向,這樣的評價讓學生的智力和個性受到質(zhì)疑,似乎美貌也成了一種過錯,同時也暗示她的缺點會永遠存在。那么怎樣才能在不傷害學生的情況下表達不滿和失望呢?如:“穎,你沒有寫完作業(yè)讓我很不高興,你看你什么時候能寫完交上來?”“穎,作業(yè)里是不是有些不明白的內(nèi)容?。磕阍敢庾屛?guī)湍銠z查一下嗎?”“穎,看到你放棄了一次鞏固知識的學習機會我很傷心,認真、專心地完成作業(yè)可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p>
三、發(fā)展教師評價語言的內(nèi)涵,放眼學生的成長
發(fā)展學生內(nèi)在價值感,能讓學生充滿希望,避免無助感,這是教師評價語言內(nèi)涵發(fā)展的關鍵。心理治療大師維吉尼亞·薩提亞認為:學生為了滿足自己被接納、被認可、被愛的渴望,通常都是盡力而為。在評價中教師要努力發(fā)展學生的重要感、成就感、力量感。第一要讓學生形成重要感,即自己是重要的、有意義的和有價值的;第二要讓學生有成就感,即自己在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中能達到預期目標,即使達不到目標,自己盡力了就足夠好;第三要讓學生體驗到力量感,即自己具備處理事務和適應困難的能力,讓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
懂得運用成長型心理定向評價的教師,是“教書”的能手,也是“育人”的先鋒;既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也是促進者。在教育教學中,很多學生的心理問題與其家庭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成長型心理定向的教師會力求與家長達成共識,協(xié)調(diào)教育方法,促進學生心理發(fā)展。這樣的教師既善于營造和諧、平等、有趣的課堂氛圍,又能科學地看待學生的成績和智力,維護學生的自尊、自信,讓學生有重要感、力量感、成就感,能公正對待學生,不偏心、不濫用權威,形成真誠的師生關系,真正成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的促進者。
蓋茨說: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學生需要與周圍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chǎn)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成長型心理定向的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發(fā)展環(huán)境,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學生心理平和、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huán)境。
教師對學生的正向評價,與學生之間的真誠溝通,能激起學生心靈的振蕩與共鳴。教師評價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心理有較為透徹的了解,要求教師能夠運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有效地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其能力,完善其人格。
(作者單位:浙江省慶元縣江濱小學,麗水,323800)
編輯 / 黃才玲 終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