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科學教學模式也開辟了新的教學路徑,不再只關注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注重學生進階式思維的培養(yǎng),旨在引導學生拓寬科學學習思維,改變原有的低階思維模式,從而深入挖掘科學學科的本質(zhì)內(nèi)涵,促進學生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項目式學習的融入為小學科學思維進階帶來新的教學途徑,教師能夠結合科學課程內(nèi)容,為學生設置相關的項目,引導學生通過實施項目的方式,完成對自身科學思維的重塑。本文以小學科學為載體,闡述項目式學習下小學科學思維進階教學的價值,探究具體教學策略,旨在為廣大科學教育工作者提供項目式學習的教學參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水平。
〔關鍵詞〕" 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思維進階;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5)19" " 0028-03
思維進階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教師的指導,調(diào)整自己的思維模式,將自己的思維從低階提升到高階層次,從而深化認識能力,增強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助力個人綜合發(fā)展。項目式學習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指教師以學生為中心,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為學生設置相關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從個人或團隊的角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眾所周知,小學科學學科內(nèi)容由淺入深,讓學生逐漸形成高階思維,進一步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由此,在項目式學習的背景下,教師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培養(yǎng)科學學科的進階思維,使學生深入探究項目中存在的科學原理,促進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解決項目問題,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科學學習成效。
一、項目式學習下小學科學思維進階教學的價值
(一)有利于學生提高科學認知能力
不同于傳統(tǒng)的小學科學教學,思維進階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逐步引導學生探究項目中的科學知識,促進學生增強記憶力,從而為后續(xù)階段的科學學習做好相應的鋪墊。
(二)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科學綜合思維
培養(yǎng)科學綜合思維,是學生科學學習的主要目的之一。在思維進階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項目式學習,從多方面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讓學生從中有效鍛煉科學技能,提高科學水平。
二、項目式學習下小學科學思維進階教學的策略
為了幫助學生提高科學綜合水平,在項目式學習的背景下,教師需要采取具體策略,有效開展培養(yǎng)學生思維進階的教學工作,為學生提供高質(zhì)量和高效率的科學指導,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加深對科學規(guī)律的認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一)明確項目主題目標,鋪墊科學項目基礎
項目主題和項目目標是項目式學習開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后續(xù)階段項目開展的前提條件。明確的項目主題和目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確定學習、培養(yǎng)的正確方向,還能促進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減少時間、精力的耗費。因此,在小學階段科學思維進階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項目主題和目標,精準把握學生科學學習的方向,幫助學生完善科學知識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做好科學課程相關項目的鋪墊。
以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土壤的成分”為例。本次教學內(nèi)容以“探究土壤中的成分”為核心,主要分為三部分,分別是:指導學生去田野、花圃或池塘邊等不同的地方挖一些土壤;仔細觀察采集的土壤,探究里面的物質(zhì);結合科學實驗,研究土壤中的成分,讓學生全面掌握土壤的成分和具體的科學實驗技能?;趯滩膬?nèi)容的分析,教師能從中明確本次項目式學習的主題,即“探究土壤中的成分”,以此為后續(xù)階段項目活動的開展做好準備工作。緊接著,教師需要分析學生的學情: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邏輯思維,對生活中的事物有自己的思考。然而在科學實驗過程中,學生缺乏實驗設計思維和操作能力,需要教師的細致引導和幫助。之后,教師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制定相關的項目目標,促進學生科學高階思維的培養(yǎng)。
第一,幫助學生了解土壤的特性和組成,明確土壤對人類活動的價值意義,促進學生培養(yǎng)“科學觀念”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
第二,引導學生根據(jù)具體的問題提出假設,并通過觀察,描述土壤的性質(zhì)、用途,促進學生培養(yǎng)“科學思維”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
第三,指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考察、分析案例等方式,獲取土壤相關的科學信息,細致探究土壤的成分,促進學生培養(yǎng)“探究實踐”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
第四,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讓學生學會熱愛自然、尊重自然,促進學生培養(yǎng)“態(tài)度責任”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
當項目目標確定后,學生可以以此為中心,開展相關的項目活動。如采集土壤、觀察土壤、分析土壤等,讓學生有效掌握土壤的成分,進一步促進學生科學高階思維的發(fā)展。
(二)設計科學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
問題情境是項目式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指教師結合課程內(nèi)容,為學生創(chuàng)建相關的真實情境,以設置問題的方式驅(qū)動學生探究學科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鍛煉學科知識技能,提高自主學習綜合能力。由此,在項目式學習的背景下,教師需要根據(jù)科學學科教授的知識,設計相關的問題情境,逐步引導學生深入挖掘科學學科的內(nèi)涵,促進學生實現(xiàn)從淺到深的思維過渡。
以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種子發(fā)芽了”為例。本次教學內(nèi)容以“探究種子發(fā)芽條件”為項目式學習的主題,引導學生在認識種子基本結構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實驗、記錄,探究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讓學生從中培養(yǎng)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與數(shù)據(jù)分析能力,進而推動學生科學研究邏輯思維的發(fā)展。首先,教師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關于“種子發(fā)芽”的延時動畫,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激發(fā)對種子發(fā)芽的探究欲。隨后,教師結合科學課程內(nèi)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關的問題情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植物,而這些植物都是由種子發(fā)芽生長出來的,那么你們知道種子是怎樣發(fā)芽的嗎?”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學生能啟發(fā)思維,主動探究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問題鏈,由淺入深,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進化原有的低階思維。
問題一,通過日常觀察,你能猜測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有哪些嗎?
問題二,如果把同一種種子分別放在濕潤和干燥的環(huán)境,哪個更容易發(fā)芽呢?
問題三,不同的溫度條件下,同一種種子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問題四,光照條件是否對種子發(fā)芽有一定影響作用呢?
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鏈,學生能自主展開對種子發(fā)芽條件的探究,采用“控制變量”的方式,分別探究“濕度、溫度、光照”對種子發(fā)芽的影響,并做好相關的實驗記錄。最后,學生將在教師的輔助下,完成對科學實驗現(xiàn)象的梳理,分析、總結出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并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討論,促進科學思維進階的同時,提高對科學知識的理解能力。
(三)開展小組科學活動,推動科學項目實施
在傳統(tǒng)的小學階段科學教學中,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個人學習情況,所采用的教學模式以講授學科知識為主,缺乏向?qū)W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導致學生很容易產(chǎn)生思維惰性,不利于學生科學綜合水平的發(fā)展。對此,針對小學階段科學思維進階教學,教師可以聚焦小組合作,通過開展小組合作類的科學項目,引導學生共同推動項目任務的實施,有效拓展學生科學問題的解決途徑,完善科學思維,在一定程度上落實對學生進階思維的培養(yǎng)。
以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給動物分類”為例。本次教學內(nèi)容聚焦“探究動物分類”的項目式學習主題,引導學生了解動物分類的基本方法,學會觀察動物的特征,并根據(jù)動物的特征進行正確分類,有效建立科學分類觀念,為學生未來階段的生物學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設置“猜猜它是誰”的游戲,即隨機展示動物的剪影圖,讓學生舉手回答該圖片上的動物名稱,從而有效優(yōu)化課堂的氛圍。隨后,教師需要全面考查學生的科學學習水平,如科學學習能力、科學邏輯思維等,從而進行合理分組,確保小組之間達到互補。緊接著,教師設計小組合作類的項目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相關的項目任務,促進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
任務一,小組成員需要共同總結動物的基本分類方法,并繪制出相應的思維導圖。
任務二,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收集關于動物的資料。如:擅長閱讀的學生,收集書本中的資料;擅長網(wǎng)絡查找的學生,收集網(wǎng)絡上的資料等。之后,組長將組員的資料整合在一起,并共同根據(jù)動物的特征、生活習性等方面進行分類。
任務三,小組根據(jù)任務二分類的成果,設計出一份關于動物的海報,由美術能力、手工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主體部分的完成,其他學生則完成剩下的部分。
小組任務結束后,每個小組輪流上臺展示匯報小組任務的成果,并分享項目式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給予其他學生一定的科學啟示,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學生之間科學思維的共同進階。
(四)建立科學評價機制,優(yōu)化項目成果展示
教學評價是項目式學習的最終環(huán)節(jié),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能夠幫助教師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給學生提供針對性的評價指導,促進學生完善思維能力。因此,在項目式學習下,教師可以采用“建立科學評價機制,優(yōu)化項目成果展示”的教學策略,進一步促進學生科學進階思維的培養(yǎng)。
例如,教師可以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的方式,明確學生科學進階思維的發(fā)展情況。在過程性評價中,教師將評價主體聚焦于學生,讓學生以個人評價、他人評價的方式對自己或他人課程表現(xiàn)是否認真、提出的觀點是否新穎、團隊合作是否配合等方面進行評價,明確學生的進階思維形成過程。在總結性評價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科學項目成果,對學生的科學知識理解掌握程度、科學探究能力、科學邏輯思維等方面進行評價。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項目式學習的背景下,教師開展小學科學思維進階教學,能有效滿足學生科學學習需求,引導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不斷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助力學生科學綜合思維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侯春燕.項目化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24(35):99-102.
[2]楊朱艷.小學科學趣味教學助力學生思維進階[J].智力,2024(16):52-55.
[3]張旭.探析思維進階教學[J].小學科學,2024(2):19-21.
[4]趙琳謙.小學科學進階式思維培養(yǎng)的方法[J].試題與研究,2023(17):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