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丹
摘 要:高中作文占據(jù)著高中學生語文成績的半壁江山,許多學生都苦惱于語文作文成績無法提高。由于近年來作文試題越來越靈活,想要得到高分有一定難度。那么如何改變高中學生作文的學習現(xiàn)狀就成為廣大一線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筆者在本文中主要是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談談如何調(diào)動學生作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作文成績,希望能夠給相關的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 高中作文 教學探究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學習知識,因此所有的教學活動都需要以學生為主,這對于高中生的學習和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筆者采用任務驅動法在高中作文教學中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希望能夠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方面進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概述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的一種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教學主張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不是教師不停地講解,而是學生在一定的學習環(huán)境下,加上老師和學生的幫助,自己參考學習資料獲得知識、掌握知識。總而言之,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老師充當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學生自主學習,從而獲取知識的方式。在任務驅動教學方式的引導下,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學習內(nèi)容,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
近十年來,高考作文的命題經(jīng)歷了命題、話題、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不斷變化。 2007年至今,新材料作文在高考作文命題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和其他作文題型相比,新材料作文既不同于范圍較寬的話題作文,也不像限制較多較細的材料作文。其材料涉及的內(nèi)容就是寫作的話題范圍,不同角度下的眾多立意都是可寫的主旨范圍。但新材料作文不確定的角度也為套作提供了空間。因此,自 2015年開始,命題專家們開始在新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務驅動型指令,以期解決這一問題。
所謂任務驅動型作文,就是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有爭議的話題,讓學生通過分析,提出解決及處理問題的方法。
和以前的作文材料相比,任務驅動型作文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爭議性的實事或時事。二是材料盡可能體現(xiàn)時代價值觀多元化的特點,要求抓住核心事件,分析論證要貫穿始終。三是布置驅動任務。這些驅動任務包括文體、內(nèi)容、思維、對象,考生要根據(jù)這些任務來寫作,而不能脫離這些任務。
那么在作文教學中應該如何進行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的練習呢?下面以 2015年全國卷Ⅰ為例來談談。
(一)明確寫作要求,弄清任務
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細讀材料和題目要求,明確自己要完成的任務。仔細研讀題干要求,我們會發(fā)現(xiàn)如下的任務要求:
1.
“對以上的事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這就表明要寫成議論文。同時,“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則明確要求寫作時,學生要有獨立的、個性化的思考。
2.
“請給小陳、老陳或是相關方寫封信”,這就要求學生論述觀點要有針對性,不能脫離所選的一方而任意寫作。同時要求以信的形式來展開論述。
3.
“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義”,就是要求學生圍繞核心事件,形成自己的看法。
4.“選好角度”,寫作時要抓住核心事件來確立核心角度。
(二)抓住材料核心事實,明確是非
在引導學生明確了材料的任務要求后,就要讓學生認真分析材料中哪些是屬于核心事實。從材料看,老陳、小陳、警方三方是核心事實,網(wǎng)友點贊、質疑,媒體報道是這些核心事實產(chǎn)生的影響。因此要指導學生緊抓這三件核心事實展開分析。
老陳不顧家人多次勸告,總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老陳的行為顯然是應該批評和否定的。小陳“迫于無奈,更出于父親生命的考慮,通過微博私信舉報自己的父親”。從舉報的原因來看,小陳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警方查實后依法教育處罰老陳,體現(xiàn)了實事求是以及法治精神,但在官方微博上公開這件事,雖然能起到警醒大眾的作用,但也將小陳置身于廣大網(wǎng)友的爭議中。
在明確了材料的核心事實后,指導學生就這三個角度展開討論,明確是與非,為接下來的寫作實踐奠定基礎。
(三)選好角度,圍繞是非,確立觀點
所謂“選好角度”,就是指要從核心角度、重要角度來立意,從之前的分析可以看出這則材料應圍繞老陳、小陳、警方這三個重要角度來寫作。
在寫作時,可指引學生圍繞是非來確定自己的文章論點。從老陳角度來寫,應圍繞其錯誤做法來展開論證。從小陳角度來寫,既要突出其舉報的積極意義,同時也要指出其舉報方式與中國傳統(tǒng)倫理不一致之處,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從警方的角度,既要肯定其實事求是、依法行政的精神,也要指出警方做法的不足,并就警方執(zhí)法是否可以更加人性化展開討論。
(四)圍繞材料就事說理,類比論證,展開寫作
在指導學生對材料進行逐層深入的分析之后,就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相應的寫作任務。但還應給學生強調(diào)的是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不僅僅生發(fā)觀點,還應把“分析材料、就事說理”貫穿在具體的寫作中。同時還應提醒學生,可聯(lián)系類似材料進行類比、辨析,分析事件背后的情、理、法。
三、任務驅動式教學的效果
任務驅動式教學法,通過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為主的互動教學方式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熱情有明顯提高。
四、結語
目前中國的高中作文課堂缺乏明確的目標,學生對于作文的任務不明確,不知道在課堂上自己需要具體怎么做,做什么,所以課堂的效果不明顯。因此本文筆者主要運用任務驅動法對學生的高中作文課堂進行任務劃分,學生不再被動地參與課堂,而是成了課堂的主角。這種教學方法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了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效果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蔡萍.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職高作文教學中的幾點嘗試[J].教學探索,2010(7):162-164.
[2]陳淑莊.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探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4):56-57.
[3]鄧秀華.基于“任務驅動”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探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