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版)》的發(fā)布為初中歷史教學指明方向的同時,也為初中歷史教學帶來更多挑戰(zhàn)。在此背景下,“項目式學習”逐漸走入教育者視野,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與重視,并且將其加以利用在歷史教學中,一方面有助于教師提質增效,另一方面有助于發(fā)展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促使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fā)展。本文分析了項目式學習助力初中歷史教學的意義和初中歷史教學的途徑等。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初中階段;歷史教學
初中歷史教師在明確項目式學習助力初中歷史教學意義的基礎上,實踐探索項目式學習助力初中歷史教學的策略,一方面能夠有效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感興趣程度,促使學生采取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參與知識的思考與學習,有利于鍛煉并強化學生的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探索的能力等多項能力,對學生未來成長有著持續(xù)性的良好影響。另一方面,可以助力教師高效完成教學目標,充分發(fā)揮出歷史教學對學生成長的有效作用。
一、項目式學習助力初中歷史教學的意義
(一)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項目式學習是指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的項目進行自主學習的學習策略,初中歷史教師將其加以利用進行教學,能夠很大程度上凸顯學生的自主權。同時,項目式學習相較于其他教學模式,學生擁有更大的自主選擇權,能夠根據(jù)自身感興趣的內容自主選擇項目主題和任務來完成。這樣,一方面使得學生在歷史知識學習中更加具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強化學生在課堂中實際學習歷史知識的效果。
(二)發(fā)展學生多項能力
項目式學習可助力學生多方面發(fā)展,促使學生的多項能力得到有效強化與提升。初中歷史教師通過利用項目式學習助力初中歷史教學,會更加重視培養(yǎng)并強化學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及實踐能力。同時,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常常要以小組形式深入探索項目任務,如此可逐漸強化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促使學生能夠更加注重團體的榮譽,重視與其他同學的交流溝通。此外,在實踐探索項目的過程中,學生能從多角度思考與解決歷史問題,如此能夠助力學生真正意義上理解歷史,感受歷史事件背后所蘊含的情感與意義,使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得到有效發(fā)展。
二、項目式學習助力初中歷史教學的途徑
(一)創(chuàng)設生活項目,激發(fā)探究興趣
歷史與社會生活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連接。因此,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探索歷史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以實際生活為基礎,根據(jù)教材內容設計項目,開展項目式學習?;诖耍环矫婺軌虼偈箽v史課堂更具生活氣息,使學生能在課堂中由自身最熟悉的生活內容深入探索與理解新知識,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使課堂教學更具趣味性,學生能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參與項目探索和歷史知識的學習中。此外,在創(chuàng)設生活項目時,教師要注意生活內容符合學生的興趣和年齡,以此充分發(fā)揮生活化項目對學生學習的積極影響。
例如,在教授統(tǒng)編版八年級上冊“經(jīng)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時,教師可深入歷史教材探索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結合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項目主題,使項目主題更生活化,以此拉近歷史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fā)學生學習知識、探索項目的熱情。比如,教師在教學前深入統(tǒng)編版八年級上冊教材中本課教學內容,即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社會生活的變化。隨后,教師了解八年級學生實際學習歷史知識的情況:八年級學生具有一定歷史知識積累,對中國近代化有一個較基礎的認識,但是,學生對中國近代企業(yè)相關內容處于一個空白階段。基于此,教師通過網(wǎng)絡收集大量真實史料,并篩選出學生感興趣的史料,將其作為學生項目探索與學習中的輔助資料。同時,教師收集不同年代及貼合學生生活的相關內容,綜合所收集與獲取的教育資源設計項目主題,即“探工業(yè)發(fā)展,明生活變化?!边@樣,不僅能夠促使學生明確課堂學習內容,還可激發(fā)學生對本課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利用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視頻進行導入,以此引導學生感知現(xiàn)代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其次,教師展示項目主題,并展示所收集的相關史料和生活資料,如輕工業(yè)工廠、面粉、近現(xiàn)代鋼鐵業(yè)的照片,指導學生結合提供的照片和視頻深入探索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明確社會生活的變化。最后,在項目完成后,將不同時代的生活照片進行對比,促使學生進一步感知近代實業(yè)家的愛國情感。
(二)劃分項目小組,強化合作意識
初中歷史教師在開展項目式學習時,應及時改變教育思想,轉變在課堂教學中的觀念,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與學習歷史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索項目、完成項目。如此,一方面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得到了有效增強,鍛煉并強化了學生的探索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多項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在課堂中有充足的時間多方面探索歷史項目,能多角度深入了解歷史事件,有助于學生真正意義上理解與明確歷史所蘊含的深層含義。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劃分項目小組來開展項目式學習時,要能夠掌握學生的實際學情,以此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公平性,確保每一名學生均能夠得到相應的成長。
例如,在教授統(tǒng)編版七年級上冊“秦統(tǒng)一中國”時,教師可深入學生中,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以往學習情況等相關內容,加深對學生的了解。隨后,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情況、考試情況等進一步分析與掌握全體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在此之后,教師可將學生排名后,將學生劃分為不同梯隊,即第一梯隊、第二梯隊和第三梯隊。
第一梯隊為學習能力較強、學習成績靠前、對歷史有著較大興趣的學生。第二梯隊為學習成績中等、學習能力相對較強、具有一定歷史知識儲備的學生。第三梯隊為并不具備基礎學習能力和歷史知識積累的學生。在此基礎上,教師可按照學生的人數(shù)合理規(guī)范劃分小組,并確保每個小組綜合實力相當、性格互補,不同梯隊的學生各有兩名,以此能夠有效避免學生因外力因素無法進行小組合作活動。例如,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六個八人小組,可保障歷史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教學的實際效果,助力教師營造公平氛圍。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深入探索秦朝統(tǒng)一的相關內容。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開展了“圖像講統(tǒng)一”項目式學習,以相關圖像為載體來直觀呈現(xiàn)秦滅六國、秦朝的統(tǒng)一及中央集權制度等知識內容。隨后,教師可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課堂中相關視頻和圖片深入探索以下任務,即:
①秦滅六國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原因以及過程;
②秦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以及措施實施的意義;
③秦創(chuàng)建中央集權制度的原因。
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掌握每個小組的探索情況,關注學生的合作情況,適時干預學生的合作行為,以此保障小組合作順利進行,精準掌握課堂教學。最后,在小組合作完成后,教師可引導每個小組派出一名學生展示項目任務,并給予針對性評價,促使學生明確自身在合作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此明確小組探索情況,了解與明確學生對相關歷史知識的學習程度。如此,教師在項目式學習中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真實史料探索項目任務,培養(yǎng)并強化學生的唯物史觀,使學生能夠逐漸深入探索歷史的本質,鍛煉并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交流能力及思考能力,使學生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得到了更全面的成長。
(三)開設實踐活動,鍛煉多項能力
在項目式學習助力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種教育資源助力學生直觀真實感受與學習歷史,也要引導學生能走出教室,突破歷史課本的限制,走進社會,通過實踐活動真正意義上接觸歷史。如教師可引導學生實地參觀歷史舊址、進入博物館近距離觀察歷史文物、探索中國傳統(tǒng)文化等。如此,在項目式學習中開設實踐項目,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能夠豐富學生歷史知識的積累,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也有一定幫助。
例如,在教授統(tǒng)編版八年級上冊“抗日戰(zhàn)爭勝利”時,教師可在掌握教材內容和八年級學生學情的基礎上設計實踐項目,即博物館的歷史,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有關項目任務的歷史資料。如教師在征得學生家長同意的基礎上,開展實踐活動。詳細來講,首先,教師主動與學生家長聯(lián)系,告知家長此次實踐活動的實際情況,并獲得家長的支持,以此確保每一名學生均能夠參與實踐活動。這樣,能夠促使學生家長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有助于強化實踐活動的實際效果。其次,教師在網(wǎng)絡上搜集相關資源信息,如《全民族抗戰(zhàn)》漫畫、圖文史料、視頻等,結合教材整理為課件,并將課件發(fā)布在班級群內,促使學生對本課學習內容有初步了解。隨后,教師將全體學生劃分為7個5人小組,根據(jù)項目主題設計5個項目任務,引導小組分別選擇自身所感興趣的任務進行完成。如此,使學生能夠有效明確課堂學習任務,能夠強化學生在課堂下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學習的意識。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到當?shù)鼐哂锌谷諔?zhàn)爭勝利文物的博物館或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并指導學生根據(jù)項目任務的實際內容結合館內所提供的資料來完成。這樣能夠有效促使學生利用博物館史料全面了解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相關內容,助力學生直觀感知十四年抗戰(zhàn)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重視關注學生態(tài)度和紀律,促使學生以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歷史,實時關注每個小組的合作情況,并適當為學生進行講解,以此確保實踐活動的有效性。教師將項目式學習與實踐活動結合在一起,促使學生能夠更全面地了解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及歷史意義,初步培養(yǎng)并強化了學生的歷史空間感。同時,鍛煉并提升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結束語
總之,初中歷史教師在明確項目式學習助力初中歷史教學的基礎上,實踐探索項目式學習助力初中歷史教學的策略,給歷史教學和學生學習均帶來了正向作用。初中歷史教師在運用項目式學習助力初中歷史教學時,可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主題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可借助劃分項目小組來強化學生合作意識,可利用開設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多項能力。同時,初中歷史教師要能夠堅持結合理論與實踐探索項目式學習,以此充分發(fā)揮其對學生全面成長的有效作用。
【參考文獻】
[1]崔燕.初中歷史教學中項目式學習的策略[J].文理導航(上旬刊),2024(1):55-57.
[2]劉樹美.項目式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界,2023(30):20-22.
[3]胡琳.初中歷史教學中項目式學習的策略初探[J].基礎教育論壇,2023(11):22-24.
[4]張東旭.初中歷史教學中項目式學習法的實踐策略[J].新課程,2023(11):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