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衛(wèi)星 何欣峰 師青偉
摘 要:進入新時代,國家對專業(yè)學位教育質量更加重視,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對提升MPA教育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MPA教育質量還面臨多元化教學方法如何實現培養(yǎng)目標、“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如何實現“雙強”效果、實習實踐基地建設如何銜接校內教學等諸多困境。進一步創(chuàng)新MPA培養(yǎng)模式,可以從重構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式方法、建好“雙師型”隊伍、強化實踐基地、完善質量保障體系等方面進行探索。
關鍵詞:公共管理碩士;教育質量;培養(yǎng)模式
公共管理碩士(以下簡稱MPA)專業(yè)學位教育的目標是為公共部門培養(yǎng)從事公共管理、公共事務和公共政策研究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經過20多年的發(fā)展,MPA教育逐漸形成了一整套制度成熟、區(qū)別于全日制學術型研究生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是我國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發(fā)展的成功范例。然而,MPA教育中長期存在的教學方式單一、教育的“專業(yè)性”不足、培養(yǎng)特色不鮮明等問題不容忽視。為進一步提高培養(yǎng)質量,仍然需要對MPA培養(yǎng)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
一、MPA專業(yè)學位教育面臨的新形勢
第一,國家對專業(yè)學位教育質量更加重視。2020年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提出,質量是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線,要嚴格加強質量管理?!秾I(yè)學位研究生教育發(fā)展方案(2020—2025)》也強調,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結構與質量問題并存,培養(yǎng)模式仍需創(chuàng)新,培養(yǎng)質量亟待提高。作為專業(yè)學位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MPA教育,自然也需要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
第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對提升MPA教育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我國正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公共管理理論和高層次、復合型、應用型公共管理專門人才的需求旺盛。2020年以來的新冠疫情是對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驗,在取得“抗疫”斗爭勝利的同時,也暴露出我國公共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進一步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對不斷提升MPA教育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信息技術發(fā)展為提升MPA教育質量提供了新契機。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大數據等技術的廣泛應用,不斷沖擊著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為創(chuàng)新MPA教育培養(yǎng)模式提供了契機,也為解決MPA學生工學矛盾提供了技術支持。
第四,培養(yǎng)院校間的競爭為提升MPA教育質量提供了新動力。我國MPA教育正在從以規(guī)模擴張為特征的外延式發(fā)展,轉向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fā)展。隨著國家“雙一流”建設的推進,培養(yǎng)院校之間的競爭、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專項評估帶來的學位點動態(tài)調整壓力,都要求培養(yǎng)院校必須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
二、目前MPA教育培養(yǎng)存在的困境
(一)教學方法多元化如何保證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
MPA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源于MPA研究生的實際需求。全國MPA教指委《2019級公共管理碩士新生調查問卷分析報告》顯示,希望在培養(yǎng)過程中側重“案例教學和能力提升”占77.23%、“公共政策解讀和分析”占73.65%、“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占59.21%。關于通過MPA教育學習希望有所提升的方面,“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4.55分(滿分為5分,下同)、“公共治理中領導和管理的能力”為4.29分。可見,MPA研究生對提升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需求明確且強烈。因此,MPA教育培養(yǎng)必須回應他們的期望。
全國MPA教指委制定的《公共管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yǎng)方案(2019)》明確要求:“采用多元、互動的教學方式。綜合運用講授、研究、案例分析、體驗、模擬等多種教學方法,把多種形式有機結合起來,著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實際運作中,課題組發(fā)現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等教學方法不僅占學時數多,而且要達到有效參與積極互動的效果,必須建立在對相關理論知識基本了解與初步掌握的基礎上。這就出現了一個十分突出的矛盾:教學時間的有限性與互動式教學需用大量學時之間的沖突。對MPA教育而言,既要給MPA研究生傳遞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實現“高層次”,又要使MPA研究生適應新形勢下公共管理現代化和專業(yè)化要求,突出“應用型”。顯然,教學方式方法、學時分配必須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教學方法多元化如何保證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
(二)師資隊伍建設“雙師”導向如何實現教育教學的“雙強”效果
師資水平是MPA辦學水平高低的關鍵,沒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MPA的培養(yǎng)質量也就無法保證。MPA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背景和理論功底,還要有豐富的公共部門實際工作經驗,能夠同時勝任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全國MPA教指委制定的《公共管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yǎng)方案(2019)》明確要求,各培養(yǎng)院校應逐步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即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隊伍。各培養(yǎng)院校應選聘政府部門和其他公共機構具有扎實理論功底、豐富實踐經驗的中高層領導干部擔任兼職教師,并且確保他們能夠積極參與學生的培養(yǎng)工作。
然而,現實的問題在于:一方面,部分培養(yǎng)院校(尤其是新增培養(yǎng)院校)公共管理學科基礎薄弱,專業(yè)師資力量不足,理論教學水平有限;另一方面,大部分培養(yǎng)院校沒有聘請到足夠數量的兼職教師,或是兼職教師沒有充分參與到MPA研究生的培養(yǎng)過程中。因此,如何讓專職導師的學術優(yōu)勢和兼職導師的公共管理實踐優(yōu)勢有機銜接,實現強強聯合,仍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三)基地實習實踐如何有效銜接校內教學
有研究發(fā)現,在控制其他條件的情況下,有專業(yè)實習經歷對于MPA研究生的各項能力具有顯著性影響。全國MPA教指委對2019級MPA新生的調查顯示,74.4%的MPA新生希望在讀研期間有校外實踐導師,74.09%的MPA新生愿意參與導師的課題或研究項目,72.19%的MPA新生希望在課外參加社會實習、實踐活動。可見,MPA研究生期望獲得理論專業(yè)知識,也期望提高實踐能力。建設MPA實習實踐基地,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然而,現實的問題在于,與其他專業(yè)學位不同,MPA研究生絕大部分都是政府公務員或非政府公共組織人員,脫離自己工作的公共管理崗位到實踐基地學習,從課堂到社會,從校園到實習實踐基地,教育教學資源的變化和空間的變化,會引發(fā)一系列問題:實習實踐基地如何建立?基地教學的主體如何選擇?教學內容如何確定?教學效果如何檢驗?這些問題如不解決,就會弱化實習實踐基地的教育功能。
三、新時代MPA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的思考
針對MPA專業(yè)學位教育面臨的新形勢和現實困境,新時代要想提升MPA教育質量,仍然需要不斷進行培養(yǎng)機制創(chuàng)新。
(一)重構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
一是改革課程結構,注重實踐內容。據全國MPA教指委《教學管理工作情況的調查分析報告(2020年)》顯示,61.16%的MPA教學管理工作者認為課程理論性較強、實用性較弱。因此,有必要對MPA課程結構進行改革。打破傳統(tǒng)MPA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核心課、專業(yè)方向課、選修課”的平面化課程結構,構建“公共管理平臺課”“公共管理實務課”和“公共管理實踐課”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其中“實務課程”和“實踐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必須有公共管理部門、實踐基地導師的深入參與。
二是改革教學方法,加強案例教學。目前的課程教學方式、手段比較單一,與實踐的聯系不夠緊密,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不夠。因此,改革教學方法,應針對不同課程,分別采用課堂講授、專家報告、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等方式,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其中,最重要的是進一步加強案例教學。全國MPA教指委《2020屆公共管理碩士畢業(yè)生調查問卷分析報告》顯示,絕大部分畢業(yè)生認為案例教學的教學效果比傳統(tǒng)教學方式效果更好。為此,應鼓勵MPA教師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利用好第一手資料,撰寫高水平的教學案例;同時,通過案例教學培訓等方式,不斷提升教師的案例教學水平;另外,在有效解決工學矛盾的前提下,提高案例教學的課時量。
(二)重構師資隊伍,提升教學指導能力
全國MPA教指委《教學管理工作情況的調查分析報告(2020年)》顯示,在如何提升教學質量方面,85.12%的教學管理工作者認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最為重要。提升MPA教學指導能力,核心是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
一是注重專職教師的能力提升。通過鼓勵教師參加全國MPA教指委核心課程培訓、學校內部教學研討、教學比賽等活動不斷提升專職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同時,構建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激勵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
二是注重兼職教師的選拔。首先,根據招生數量,確定需要聘任的兼職教師人數,既需夠用,亦不貪多。其次,合理確定兼職教師的結構??紤]到干部管理的現狀以及學生低齡化、低職化的趨向,應適當增加經過高水平專業(yè)學術訓練并有多年基層工作經驗的縣處級干部擔任兼職教師。
三是注重兼職教師作用的發(fā)揮。一方面,使兼職教師能夠深度參與MPA研究生的培養(yǎng)過程。另一方面,應加強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之間的交流,對共同指導的MPA研究生的理論基礎、實際能力存在的差距及提升方法進行深入溝通,進而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
(三)重構培養(yǎng)平臺,強化實踐基地建設
一是搞好實踐基地規(guī)劃,強化基地功能。社會實踐是培養(yǎng)MPA研究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針對目前實習實踐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應該依據“有問題值得研究、有條件開展研究,有路徑轉化成果”的原則,在合理規(guī)劃的基礎上,重點建好用好培養(yǎng)學生所需的實習實踐基地。力爭實現“培養(yǎng)方案基地參與制訂、實踐課程在基地教學、研究項目在基地產生、學位論文在基地完成、論文答辯在基地舉行”的合作培養(yǎng)格局。
二是實施“掛職學習計劃”,強化基地教學。按照“雙向選擇、分片劃區(qū)”的原則,選派非在職攻讀或時間允許的MPA研究生到實踐基地“掛職學習”,協助其實踐導師處理某一方面的事務。這樣,不但可以提升MPA研究生的實踐能力,還可以使他們充分接觸其研究課題所涉及的事務,提升論文寫作的針對性。
(四)重構論文標準,保證學位授予質量
一是學位論文選題的應用性。MPA學位論文應體現專業(yè)學位的特點,選題緊密結合公共管理實踐中的具體問題??紤]到他們絕大部分均為在職攻讀,應特別鼓勵MPA研究生論文最好結合自己的工作領域和工作崗位開展研究。據全國MPA教指委《2019級公共管理碩士新生調查問卷分析報告》,69.84%的MPA新生期待選題來源是與本職工作相關。
二是學位論文寫作體裁的多樣化。即以公共管理實踐中的問題為導向,可采用調研報告、案例分析、咨詢報告等多種形式,并明確每種體裁論文的結構、寫作要求和技術規(guī)范。應該鼓勵MPA研究生選擇適合自己論文寫作的體裁。
三是學位論文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在學位論文的開題、預答辯和答辯等環(huán)節(jié),全部由學校專家、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共同參與組織實施。按照MPA專業(yè)學位特點來構建學位論文標準和考核評價體系,從根本上擺脫學術型研究生學位論文考核模式,確保學位授予質量。
(五)重構管理體制,完善質量監(jiān)控保障體系
一是建立健全MPA教育質量督導機制。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中心領導下,在全國MPA教育指導委員會指導下,各地方、各培養(yǎng)院校應建立本省和本校MPA教育指導委員會,積極聘任資深公共管理者參與MPA教育督導。
二是完善校內MPA管理機制。一方面,要理順各職能部門的關系,使MPA教育管理運行順暢高效;另一方面,應鼓勵專職人員從事MPA教育管理,不斷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
三是建立健全質量保障體系。首先,構建覆蓋MPA培養(yǎng)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實現MPA管理有章可循、有規(guī)可依。其次,構建有效的評價和激勵機制。全國MPA教指委《教學管理工作情況的調查分析報告(2020年)》顯示,在影響教師積極性的原因方面,73.55%的管理者認為首要原因是沒有激勵機制??梢?,構建有效的激勵機制是非常重要的。最后,健全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己藰藴实拇_定、考核主體的選擇、考核方式的設計都應該做到科學、合理、公平,以保證考核結果的公正,以達到促進MPA教育質量提升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發(fā)展方案(2020—2025)[EB/OL].(2020-09-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2009/t20200930_492590.html.
[2]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嚴格規(guī)范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的若干意見[EB/OL].(2020-09-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
826/202009/t20200928_492182.html.
[3]謝佳宏.專業(yè)學位研究生的能力提升了嗎:公共管理碩士能力增值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1(6).
[4]唐德龍,賀欣.好的MPA學位論文:誰在寫,如何
寫——基于104篇全國公共管理碩士(MPA)優(yōu)秀學位論文的內容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1(4).
責編:應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