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菁 王明月 蘇靜 段新巖 羅晚晴 張旭 趙利佳
摘? ?要:基于大觀念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是發(fā)展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實學科育人價值的重要途徑。本文以具體案例探究如何在教學中分析語篇主題意義、歸納單元主題,進而提煉單元大小觀念,并在此基礎上制訂教學目標,設計單元教、學、評活動,以期為實施基于大觀念的單元整體教學提供參考和啟示。
關鍵詞:大觀念;單元整體教學;單元評價;高中英語
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標》)提出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nèi)容情境化,促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教育部,2020)。大觀念(即大概念)的提出有助于解決英語教學碎片化和表層化的問題,同時單元整體教學為落實核心素養(yǎng)提供了重要的抓手(王薔等,2022)。本文以具體案例探討如何實施基于大觀念的單元整體教學。
教學內(nèi)容分析
本案例的教學內(nèi)容選自北師大版高中《英語》(2019年版)必修第二冊Unit 4 Information Technology。教師深入研讀本單元各語篇,明確單元主題,梳理各語篇子主題之間的關聯(lián),建構(gòu)主題大觀念和語言大觀念,提煉單元大觀念,在此基礎上制訂單元教學目標,確定具體教學步驟。詳細教學內(nèi)容分析如下:
1. 語篇內(nèi)容及主題意義
本單元的主題為“信息技術”,屬于《課標》“人與社會”主題語境下的“科學與技術”主題群,對應“科技發(fā)展與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科學精神,信息安全”的內(nèi)容要求。該單元由同主題下多種類型的語篇組成。本單元圍繞“信息技術”這一主題,從信息技術的功能、影響和應用等方面展開討論。學生通過不同學習活動了解信息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認識和理解網(wǎng)絡虛擬形象的內(nèi)涵及使用中的隱患,探究常用app的功能和作用,探討互聯(lián)網(wǎng)對友誼的正反影響,以及學習如何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
2. 單元大觀念
英語學科大觀念是語言大觀念和主題大觀念的有機融合(王薔等,2022),主題大觀念承載學科育人價值,而語言大觀念是建構(gòu)主題大觀念的重要載體。教師應當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圍繞單元主題意義,深入研讀語篇,梳理語篇的子主題,為看似各自獨立的語篇建立關聯(lián),提煉小觀念,并在小觀念之間建立顯性關聯(lián),總結(jié)提煉主題大觀念(王薔等,2021)。
在明確各語篇主題意義后,教師深入挖掘語篇背后的育人價值并提煉出主題大觀念。由圖1可知,Topic Talk板塊是單元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初步感知信息技術的功能及影響。Lesson 2和Reading Club 2主要圍繞信息技術的功能展開,由此提煉出主題小觀念1“信息技術具有多種功能,帶來廣泛影響”。Lesson 1、Lesson 3和Viewing Workshop圍繞批判性認識信息技術的影響展開,由此提煉出主題小觀念2“信息技術存在正反面影響,需要理性分析”。Reading Club 1和Writing Workshop主要圍繞信息技術的應用展開,由此提煉出主題小觀念3“信息技術需要合理應用,信息安全需要重視”。在三個主題小觀念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提煉出本單元的主題大觀念“合理認識和應用信息技術,增強信息安全意識”。
通過梳理本單元語篇的語言特點和結(jié)構(gòu)特征可以看出,本單元的語言學習也服務于本單元的主題意義表達(見圖2)。例如,本單元語篇的語言表達主要以描述功能、分析影響和表達觀點的方式探討信息技術的特點、影響及應用,由此提煉出語言小觀念1“圍繞語義整合性學習詞匯和表達方式”。主題小觀念2下的三個語篇都需要學生分析探究信息技術的利弊,由此提煉出語言小觀念2“運用所學論證方式,評價信息技術對實際生活帶來的正反面影響,闡述個人觀點”。在兩個語言小觀念的基礎上,提煉出語言大觀念,即“運用與信息技術相關的詞匯和表達方式,描述功能,分析影響,表達個人看法,多角度評價信息技術的影響”。
基于主題大觀念和語言大觀念,教師提煉建構(gòu)出本單元的大觀念(見圖3),即“用英語有理有據(jù)地表達自己對信息技術的認識、態(tài)度和應用,增強信息安全意識”,由此推動單元育人價值的實現(xiàn)以及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學情分析
本單元授課對象是北京市某市級示范學校高一年級平行班的學生。在語篇主題方面,學生對“信息技術”這一概念并不陌生,但對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應用、影響等方面的了解有待深入。在語言能力方面,大多數(shù)學生已具備在閱讀和聽力中提取和整合細節(jié)信息的能力,但使用英語流暢、連貫地闡述觀點的能力有所欠缺;此外,學生雖然有一定的語言知識儲備,但還需學習更多和信息技術相關的表達,如“enable better communication”“get updated with news”等。
單元教學目標
基于單元教學內(nèi)容和學情分析,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 學生能夠分析并討論廣義的信息技術及app的功能,以實際生活中使用的app為例談論信息技術的功能及影響;
2. 學生能夠探討評價虛擬形象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交友的利弊,并運用所學的論證方法闡述對信息技術的看法;
3. 學生能夠撰寫線上個人簡介、設計app,應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單元教、學、評活動設計
基于大觀念的單元整體教學應關注教、學、評一體化設計和實施。教師從單元的教學設計與實施入手,關注教什么、學什么、如何學的問題,并通過對學生學習成效的持續(xù)觀察和評價,確保目標的達成(王薔、李亮,2019)。本案例中,教師設計了多樣的單元教學活動和持續(xù)性評價活動。其中,評價活動包括學前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jié)性評價,旨在促進學生更有效地開展學習,保證教學效果。在學前診斷性評價中,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呈現(xiàn)已知的關于“信息技術”的知識和語言。形成性評價以課時語篇為依托,指向單元目標的達成。具體的教學活動及效果評價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教師通過設計層層遞進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逐步內(nèi)化單元中的知識和語言,并通過多種評價活動監(jiān)控學生的學習過程,推動教、學、評一體化實施。在單元結(jié)束時,教師也引導學生基于主題意義梳理單元內(nèi)容,形成思維導圖。由圖4可知,學生能認識到信息技術廣泛的功能,還能辯證地分析信息技術的正反面影響。可見,學生在知識的建構(gòu)和語言的表達中形成了對信息技術的正確認知和態(tài)度。
總結(jié)與反思
1. 提煉單元大、小觀念,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教師通過深入研讀語篇,梳理語篇的子主題,總結(jié)并提煉主題大、小觀念;同時,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梳理單元語言知識和技能,提煉語言大、小觀念。在單元教學設計和實施中,主題大觀念和語言大觀念緊密結(jié)合,主題大觀念的實現(xiàn)依托語言大觀念的落實,語言大觀念的歸納依賴主題大觀念的展開,二者相輔相成,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2. 實施教、學、評一體化,課堂評價貫穿教學全過程
教師根據(jù)單元主題意義和語篇內(nèi)容,結(jié)合單元大、小觀念,通過層層遞進的活動落實教學目標,并通過提問、觀察、思維導圖、辯論、小組討論等活動持續(xù)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在評價中也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及時獲得反饋,幫助學生落實主題和語言的學習,實現(xiàn)以評促學、以評促教。
3. 補充單元配套測試,優(yōu)化單元評價方案
在教、學、評一體化的設計與實施過程中,教師除了要重視開展形成性評價,也要科學合理地運用終結(jié)性測試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階段性教學結(jié)束時,教師可以布置與單元主題、語言相匹配的單元測試,完善終結(jié)性評價方式,檢驗教學和學習效果,為調(diào)整下一階段的教學提供依據(jù)和方向。
參考文獻
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薔, 李亮. 2019. 推動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英語課堂教一學一評一體化: 意義、理論與方法[J]. 課程·教材·教法, (5): 114—120
王薔, 孫萬磊, 趙連杰, 等. 2022. 大觀念對英語學科落實育人導向課程目標的意義與價值[J]. 教學月刊·中學版(外語教學), (4): 3—14
王薔, 周密, 蔡銘珂. 2021. 基于大觀念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 (1): 1—7
案例點評
目前,基于大觀念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走進了教師教學的視野,并在教學中得以實踐。但是教師對大觀念的理解、對單元內(nèi)容的正確分析以及對單元大小觀念的提煉還存在一些困惑。汪菁老師帶領的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團隊撰寫的《例談基于大觀念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一文清晰地闡述了基于大觀念的單元整體設計過程,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首先,本案例大、小觀念提煉科學。教師在設計中闡述了單元教學的整體設計理念,深入研讀語篇并梳理語篇的子主題,總結(jié)提煉主題大小觀念。教師在單元教學實施中依托真實情境展開教學活動,讓活動過程有主線、任務有層級、內(nèi)容有關聯(lián),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
其次,該設計幫助學生在知識的建構(gòu)和語言的表達中形成了對信息技術的認知和態(tài)度。在整堂課的設計中,教師能讓學生用英語有理有據(jù)地表達自己對信息技術的認識、態(tài)度和應用,增強信息安全意識,促進了單元育人價值的實現(xiàn)以及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最后,該設計能夠基于目標學情,實施教、學、評一體化,將課堂評價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教師通過“提問”“觀察”等持續(xù)性的評價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在評價中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學生自評和生生互評及時獲得反饋,幫助學生落實主題和語言觀念,達到了以評促學、以評促教的效果。
楊筱冰 (陜西省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