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詩詞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板塊,在李清照詩詞教學中采用群文閱讀的策略。通過調(diào)整教學順序、補充課外詩詞的方法合理組群,再通過對群文的意象、風格、寫法等方面進行對比聯(lián)讀,選點研究,有效助力課堂教學,使語文課堂由“單調(diào)乏味”走向“生機勃勃”,促使學生在探究中提高詩詞鑒賞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群文閱讀;古詩詞教學;李清照
古詩詞在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占據(jù)重要地位,由于古詩詞語言凝練,意蘊豐富,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傳統(tǒng)的單篇教學模式將教學內(nèi)容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不利于學生構建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也很難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在詩詞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可以摒棄單篇教學零敲碎打的弊端,全面提升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筆者以八年級上冊李清照詩詞教學為例,圍繞群文閱讀,展開有益的教學嘗試。
一、合理組群,整合教學資源
(一)立足教材,調(diào)整教學順序
八年級語文上冊有兩首李清照的詞,精讀篇目中有一首《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課外古詩詞誦讀中有一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稘O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寫于詩人南渡之后,國家飄搖,丈夫已逝,詩人顛沛流離;《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詩人早期的作品,當時的李清照十六七歲,在富有書香氣息的家庭氛圍中生活得無憂無慮。為了讓學生更清晰地認識到時代背景、人生經(jīng)歷對李清照詩詞創(chuàng)作的影響,筆者重新安排了詩詞的學習順序,讓學生先學習《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再學習《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
(二)聚焦詩人,補充課外詩詞
李清照是宋代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對婉約詞派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李清照多愁善感,大部分詞作彌漫著或濃或淡的愁緒,是一個寫“愁”的高手?!度鐗袅睢こS浵と漳骸吩~風歡快,《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是李清照為數(shù)不多的豪放詞,教材中所選的這兩首詞并不能凸顯李清照婉約詞的創(chuàng)作風格??紤]到這一點,筆者補充了一首李清照少婦時期的代表作《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組成了李清照詩詞的閱讀群:《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上述作品是作者創(chuàng)作于少女、少婦、孀居時期的名作,用詞串聯(lián)起李清照的一生,以期讓學生對李清照詩詞創(chuàng)作風格的認識更加立體化,使群文閱讀的開展更為高效。
二、對比聯(lián)讀,提升鑒賞能力
(一)意象比讀
意象是詩人用來寄托主觀情感的藝術形象,詩歌的創(chuàng)作離不開意象。以意象為抓手進行比讀,有利于幫助學生感知詩人的情感世界。很多詩人有自己偏愛的意象,而同一種意象在不同的詩作中蘊含的情感也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差異較大。通過比讀賞析,讓學生揣摩每首詩作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進而了解李清照人生的三個階段。
初讀三首詞作,引導學生挖掘三首詞中的共同意象“舟”?!度鐗袅睢こS浵と漳骸分械摹爸邸蓖怀龅氖禽p快,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女在外出郊游時,為美景所陶醉,流連忘返,充滿了怡然自得的愜意。《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的“舟”最突出的特點是孤獨,婚后的李清照與趙明誠琴瑟和諧,你儂我儂,但趙明誠是宦游之人,要外出做官,不能陪伴其左右,于是李清照便將對丈夫的相思之情寫入詞中,這是一種苦中帶甜的閑愁?!稘O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中的“舟”最突出的特點是漂泊,靖康之難后,國破、家亡、夫死,李清照輾轉江南各地,一個弱女子在天地間孑然一身,這一葉蓬舟承載著其天涯淪落的憂傷以及對自由光明的向往。
從意象入手解讀李清照的上述詞作,梳理李清照一生的情感脈絡,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李清照在“舟”這一意象上寄托著生命的情感,暗含著人生的遭際和時代的變遷。
(二)寫法比讀
李清照借助獨特的寫法來彰顯自己高超的語言藝術。在群文閱讀中,教師通過比讀每首詞作者抒發(fā)情感的具體寫法,讓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提高鑒賞能力。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中“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直接抒發(fā)了作者對美景的陶醉以及樂而忘返的情感。“驚起一灘鷗鷺”中的一個“驚”字把詩人忽然看到鷗鷺起飛后內(nèi)心的驚喜直截了當?shù)乇砺冻鰜怼?/p>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有兩處借景抒情,“紅藕香殘玉簟秋”“花自飄零水自流”分別借荷花凋謝、秋意漸涼和花落水流之景抒發(fā)作者內(nèi)心的憂愁。文中有兩處想象,“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寫出詞人想乘船出去排解心中的憂愁,抬頭仰望,幻想看到了一封書信從云中飄來?!耙环N相思,兩處閑愁”寫出作者思念著丈夫,想象丈夫一定也在遠方同樣思念著自己。一處直接抒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里的“情”就是思念丈夫的憂愁,無處排遣。
《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想象奇特,創(chuàng)設了天人對話的情景,在夢境中,詞人看到了一個親切溫和、關心百姓的天帝形象,與現(xiàn)實中不顧百姓安危,只顧自己逃亡的宋高宗形成鮮明對比?!熬湃f里風鵬正舉”借用典故,抒發(fā)了作者想要實現(xiàn)理想的遠大志向。
在微觀上,分別對三首詞的具體詞句進行品讀,梳理其寫法,在此基礎上歸納整理詩詞中常用的方法:借景抒情、想象、直接抒情、借用典故等,使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三)風格比讀
李清照的總體詞風婉約,但是她的詞不總是局限于閨怨閑愁和國破家亡的愁苦,筆者所選的三首詞前兩首婉約,最后一首豪放,通過三首詞作的比讀,學生初步感受到李清照柔中有剛、剛柔相濟的獨立人格。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感知婉約派和豪放派兩大詞派的區(qū)別,從而對李清照的人格形成更為全面和立體的認知,教師添加了《夏日絕句》和《武陵春·春晚》兩首詩詞,形成大閱讀群,將學生引入到李清照詞作的大境界之中。筆者把五首詞作按照寫作的時間順序編排,輔之以作者寫作背景的介紹,讓學生在縱向比較中走進李清照的內(nèi)心世界,讀懂李清照高尚的品格。
1084年,出生書香門第,少女時喜好出游。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1101年,18歲時與趙明誠結婚,琴瑟和諧。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1127年,靖康之變,夫妻南渡。期間,趙明誠棄城逃亡。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夏日絕句》
1130年,流亡臺州,岳飛收復建康。
《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
1135年,李清照流落金華,躲避戰(zhàn)亂。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武陵春·春晚》
結合李清照的人生經(jīng)歷,縱觀比讀其婉約、豪放兩種不同的創(chuàng)作風格,使學生從《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武陵春·春晚》中感受到作者婉約詞的輕松活潑與纏綿幽怨,從《夏日絕句》和《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中感受到作者洗凈兒女氣的慷慨之音和開闊境界。在兩種風格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柔弱的女子在歲月的風刀霜劍中承受生離死別的痛楚,靠著無比堅韌的內(nèi)心堅持創(chuàng)作,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在國難當頭不肯屈服的巾幗英雄,錚錚傲骨在天地間矢志不渝地追尋著理想。才華絕代的李清照不僅給后世留下了詩詞瑰寶,其高貴堅韌的靈魂更是讓人心生敬意!
三、選點研究,拓寬閱讀視野
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理解作品內(nèi)容、滿足應試要求,而且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chǎn)生閱讀興趣,通過深入探究逐步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切入點,為學生課后研究李清照詩詞搭建橋梁,拓寬閱讀視野。
比如,教師可以將《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聲聲慢·尋尋覓覓》三首詞串聯(lián)起來,以“酒”為視角探尋李清照在不同人生階段的不同心路歷程。以“花”為意象組建群文: 《如夢令·昨夜風疏雨驟》《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武陵春·春晚》,品讀李清照筆下花的盛衰變化,感受作者人生的不同境遇。以“愁”為話題,讓學生自主組建李清照詩詞群文閱讀的文本,并開展專題探究活動。總之,教師應當合理選點研究,使詩詞教學有抓手,通過大量比讀品鑒,讓學生走進去、讀出來,提升閱讀效率。
合理組群、對比聯(lián)讀、選點研究這三種策略有效地助力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開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古詩詞教學中,合理采用上述教學模式,相信在教學實踐中必將有新的突破和收獲。
參考文獻:
[1]陳永貴.從“酒”看李清照的生命世界[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1(1).
[2]賀煥蘭.群文閱讀教學與目標確定[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8(6).
作者簡介:陳蘇妮(1988— ),女,江蘇省無錫市僑誼實驗中學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