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浩
【摘要】小學時期是鍛煉培養(yǎng)學生學習意識以及各項技能的關鍵階段,關注和重視此時期的培育優(yōu)化,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和進步有著直接的影響。其中小學美術能夠實現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目標,因此美術教育逐漸受到教師以及學校的重視,再加上素質教育理念的持續(xù)深入,小學美術教育不再是單一的知識講解,還需要結合學生發(fā)展特征以及實際需要激發(fā)學生興趣,強化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本文就針對這一主題進行分析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 課題教學? 提高? 學生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7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4-0166-03
一、引言
在新課改持續(xù)深入的教育背景下,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性日漸顯著,其不但能夠實現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目標,還能夠發(fā)展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但是受到教師觀念以及模式滯后、教材內容枯燥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興趣不高,甚至部分學生還產生了抵觸心理,對提升教育教學有效性產生了消極的影響。針對此,教師需要關注教育革新,立足學生發(fā)展特征以及實際需要實現教育優(yōu)化,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夠在其中感悟和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由此助推學生更好地發(fā)展進步。
二、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意義分析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與一般科目不同,小學美術中的知識多以色彩、圖畫以及各種類型的線條結構組成,學生在實際的學習探究中需要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理解相應的知識,這樣才能夠體會其中的教育內涵[1]。關注學生課堂興趣的調動,能夠促使學生在實際的學習探究中積極融入,體會和感悟其中的知識內涵,對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有著積極的作用。并且在深入的學習探究中,學生能夠感知美術學科的魅力,在美術的探究中體會到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還能夠自行創(chuàng)造美好的事物。除此以外,小學美術教學還能夠通過不同的視角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滿懷興趣和想象力參與到學習中,能夠獲得不一樣的生活體驗,對美術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這樣既能夠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還能夠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進步奠定基礎。
(二)有助于優(yōu)化課堂教學氛圍
小學時期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意識、習慣以及能力的關鍵階段,關注和重視學生興趣的調動,能夠促使學生在實際的學習探究中全身心融入,對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有著顯著的作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學生在其中僅是進行理論探究和學習,并不能進行深入的探究,這就導致學生在實際的學習探究中易產生消極心理。而且教師采用的教育模式呈現出局限現象,會導致學生在實際的探究中不能主動參與,相應的學習思維以及意識也會被限制,無形中也會使學生產生學習局限現象,難以在課堂中積極融入,對學生發(fā)展進步產生阻礙[2]。反觀調動學生積極性后,學生能夠在實際的學習探究中積極融入,不但能夠發(fā)散自身的思維,在實際的學習中主動探究創(chuàng)作,還能夠實現學習氛圍優(yōu)化目標,教學氛圍更加和諧,學生在舒適快樂的氛圍中能夠激活自身的邏輯思維,美術創(chuàng)作水平也能夠得以高效地提升,對學生后續(xù)發(fā)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有助于樹立學生正確思想意識
結合美術的教育性質會發(fā)現,此科目是一門充滿生活美的藝術類科目,通過美術教育能夠促使學生獲得感知美、觀察美、記錄美的能力,使得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以及思想意識能夠得到建設優(yōu)化,對學生實現個人思想性格的建設優(yōu)化有著積極的作用。近些年,信息化設備在社會生產生活中廣泛應用,小學生接觸信息的渠道和數量顯著增加,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會導致學生的價值觀、認識觀受到影響,產生意識建設偏差,對學生發(fā)展也會產生阻礙[3]。針對此,關注和重視小學美術教育優(yōu)化,還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觀念,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進步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需要教師關注和重視學生特征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優(yōu)化,在調動學生美術興趣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繪畫興趣,在學習中持續(xù)優(yōu)化和健全自身的性格特點,能夠為學生未來的人生發(fā)展奠定基礎。
三、小學美術教育困境分析
(一)學生興趣不高
結合上述觀點的分析會發(fā)現,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保障教育教學實效的關鍵,只有確保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充分的調動,才能夠確保學生在實際的學習探究中積極融入,對提升教育教學實效性作用顯著[4]。但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單一,并且部分教師僅是引導學生進行模仿或者理論學習,并沒有結合學生的具體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在實際的學習探究中難以積極融入,美術探究學習也會產生局限或者主動性不足等現象,無形中也會對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產生阻礙。因此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應當關注教育優(yōu)化,立足學生發(fā)展特征和實際需要實現積極性調動,促使學生在美術探究中獲得不一樣的知識體驗,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和進步也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教師教學觀念滯后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學的標準和要求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不僅要求學生在知識的探究中扎實掌握,更要求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和掌握相應的能力,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教育教學的標準和要求。但是結合實際的教育教學會發(fā)現,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存在觀念滯后的現象,仍然存在重講解、輕實踐,學生的課堂地位得不到凸顯,無形中也會對學生發(fā)展進步產生阻礙[5]。還有部分教師在實際的教育中沒有革新教育模式,單一、滯后的模式會導致學生產生抵觸或者興趣不高等現象,在學習中被動、機械,這些現象的產生都會造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低下,不能在美術探究中深入,無形中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學習問題,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和進步也會產生阻礙。因此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需要關注這一問題處理,用以實現教育質量提升目標。
(三)教學局限性顯著
所謂的教育教學局限性主要是從兩個方面進行,其一為教師在實際的教育中不關注學生的具體差異,采用的教育模式多以滿堂灌輸為主,一些美術素養(yǎng)較弱的學生難以在其中獲得和感悟更多的體驗,無形中也會產生懼學或者抵觸等心理,對后續(xù)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和進行也會產生阻礙[6]。其二為教師教育教學中不關注評價,即使進行教育評價也存在形式化現象,并不能結合學生的具體需要進行,導致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并且在實際的探究中難以樹立相應的美術信心,這些現象的產生都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難以滿足學生具體的需要,導致教育質量降低,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和進步也會產生制約。因此在實際的教育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特征以及具體需要實現教育創(chuàng)新,滿足學生個性化差異的同時實現教育評價優(yōu)化,發(fā)揮其具體優(yōu)勢,由此助推學生更好地發(fā)展進步。
四、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具體路徑
(一)關注教育教學觀念革新,凸顯學生美術課堂地位
近些年,美術課程的重要性逐漸提升,其教育教學逐漸得到社會的關注和重視,但是受到教師教學觀念局限或者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在實際的學習探究中產生被動現象,并不能體會和感悟其中的知識內涵,無形中也會對學生發(fā)展進步產生阻礙。為消除這一負面影響,在實際的教育中需要教師關注課堂教學觀念的革新,結合當前學生的發(fā)展特征和需要選擇對應的教育模式,由此能夠為學生更好的發(fā)展進步奠定基礎[7]。例如在學習“形與色”時,為保障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其中掌握相應的知識,教師可以在教育教學中聯(lián)合游戲教學法加深學生對本章知識的理解,如在開展教學前,教師可以準備一些教具,分別為紅色、黃色、綠色的卡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對幾種顏色進行簡單的講述和展示,此時學生對色彩會有初步的認識,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如大家可以通過“找顏色”的游戲活動將相應的卡片放置在對應的位置中,如五星紅旗、西紅柿可以放在紅色卡片處,芒果、香蕉可以放在黃色卡片處。通過游戲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合生活中的實踐經驗進行探究,了解其他美術顏色和與之對應的物品,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美術興趣,還能夠趁機拓展學生美術視野,對后續(xù)學習與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關注課堂教學模式革新,強化學生課堂探究興趣
教學模式的科學性、多樣性也是保障教育教學實效的關鍵,因此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教師需要立足學生發(fā)展特征實現教育優(yōu)化,促使學生在相應的課堂中體會和感悟更多的知識體驗,由此能夠為學生更好的發(fā)展進步奠定基礎[8]。美術教學中較為重要的手段即為實踐,在實踐中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能夠在實踐中實現學生創(chuàng)造力、表現力提升目標。但是小學時期學生的生理、心理建設不完善,直接實踐和創(chuàng)作會導致學生產生懼學心理,再加上小學生繪畫能力不足,具有難度的探究內容難以實現相應的教育目標,為保障學生的積極性,在繪畫對象的選擇中需要教師重點關注,既要滿足學生的具體需要,還要調動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學習“線條和色彩”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設備為學生播放喜愛的動畫片,通過學習和分析其中的線條、圖形和色彩,使得學生能夠明確美術的創(chuàng)作是由線條、圖形以及色彩組成的,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喜愛的動畫形象進行繪畫,如部分學生選擇了熊大,還有選擇懶羊羊的,部分學生選擇的動畫形象難度較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盡量選擇難度適宜的、符合自身水平的動畫形象。在此過程中,教育教學始終圍繞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在實踐探究中能夠積極融入,而且學生在其中能夠獲得更多不一樣的藝術體驗,對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提升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9]。
(三)創(chuàng)建美術第二探究課堂,夯實學生藝術探究基礎
在素質教育持續(xù)深入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和理念呈現出不適應特征,不能滿足學生的具體發(fā)展需要,因此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需要關注和重視教育革新,為學生構建適宜成長學習的氛圍,由此能夠為學生更好的發(fā)展進步奠定基礎。小學時期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意識和習慣的重要階段,此時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應用會對未來的發(fā)展產生直接的影響,為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特征構建第二課堂,拓展學生思維的同時實現學生審美能力以及意識的提升。例如在學習“誘人的瓜果”時,首先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特征以及學習需要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設置相應的探究問題和情境,促使學生能夠在其中理解和掌握相應的知識;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自主探究的機會,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想象畫出“誘人的瓜果”,這樣既能夠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而且還能夠在創(chuàng)作中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對實現學生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作用。最后,教師可以開展第二課堂,如可以設置種瓜果、采瓜果以及吃瓜果三個主題,學生結合自身的喜好任選一個進行創(chuàng)作,由此能夠在自主創(chuàng)作中實現學生美術能力以及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對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目標有著積極的作用。在完成相應的探究后,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的創(chuàng)作進行評價,使得學生能夠了解自身的不足與優(yōu)勢,能夠實現學生藝術素養(yǎng)強化目標[10]。
五、結束語
總的來說,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課堂參與度,實現課堂教育實效強化的核心部分,產生的教育影響顯著。因此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需要教師關注教學觀念、模式優(yōu)化,立足學生發(fā)展特征和實際需要實現教育優(yōu)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凸顯美術教育的優(yōu)勢,實現增強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和提高美術素養(yǎng)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董云萍.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文藝家,2020(8):123-124.
[2]毛自強.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J].藝術評鑒,2020(9):148-149.
[3]王軼媛.豐富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美術課堂優(yōu)化教學的幾點嘗試[J].美術教育研究,2020(17):170-171.
[4]康柳菲.五育融合理念下小學美術創(chuàng)新教育策略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2(28):112-114.
[5]李瑞玲.探究如何運用情境教學法提高小學美術教學實效[J].求知導刊,2022(21):120-122.
[6]陳會霞.興趣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2(13):68-70.
[7]李曉建.新課標視角下小學美術教學難點及對策[J].新智慧,2021(26):81-83.
[8]趙紅霞.農村小學美術課堂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實踐研究[J].學周刊,2021(20):163-164.
[9]李影.基于微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教育界,2021(18):47-48.
[10]王宏燕.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1):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