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成
摘要:小學階段開展科學學科教育,能夠使學生在接受素質(zhì)教育之初便逐步形成科學學科素養(yǎng),如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建立科學與其它學科的聯(lián)系、提高綜合學習與應用能力等。當前,小學科學教育與生活相聯(lián)系,豐富生活化的科學教學方式,能夠樹立學生正確的科學學習觀念,通過科學學習拓寬視野,形成思維能力。
關(guān)鍵詞: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有效途徑
科學的生活化教學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深化對科學概念的認知,從而轉(zhuǎn)變學習態(tài)度,形成正確的科學認知和理性的思維方式。對學校和教師來說,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幫助學生逐步構(gòu)建完整的科學概念體系框架,因此,要在不斷的改進中完善教學策略,從而實現(xiàn)有效教學。
一、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能夠給學生帶來全新的上課體驗??茖W知識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后生活,還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接受科學知識。小學科學沒有語文的博覽古今,沒有英語背不完的單詞,沒有數(shù)學上復雜難懂的公式,但是它的的確確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不可分割,所以,科學的學習可以為學生打下良好的科學知識基礎。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能使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響應了國家培養(yǎng)全面性人才的政策方針。
小學科學教學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構(gòu)建科學知識體系,使學生對科學有一個新的認知,從而熱愛自然,積極探索,培養(yǎng)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今后的科學實踐和學習打下深厚的基礎。生活化教學模式也為科學教學理論和科學教學實踐建立了溝通的橋梁。在課改進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小學科學教師只有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并且增加自身科學知識的儲備量,在教學過程中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能把最好的教學成果展現(xiàn)出來,適應當前的教育要求。
二、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教學方式與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
科學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所以學生在正式學習科學課程時其自身已經(jīng)對一些事物形成了自己的認知,對某些現(xiàn)象也有自己的看法,例如,向日葵總是面向太陽,含羞草一觸碰就會縮回去……這些實踐內(nèi)容有利于科學教學的生活化,讓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科學。小學生有了這些生活實踐的加持,對科學的學習興趣會有所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加強引導,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將生活中的內(nèi)容與科學知識相結(jié)合,自己進行消化和吸收,形成自己的見解。例如,在學習植物的相關(guān)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前普及植物的相關(guān)知識,然后在授課過程中輔導學生進行強化學習,在這之后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植物進行種植。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生需要有足夠的精力去照顧它們。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督促學生寫觀察日記,記錄植物的生長變化,這樣一來就能夠?qū)⒖茖W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將科學知識更好地融入生活,使學生對科學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把生活常識融入學科的學習過程中。無論是對哪一個學科來說,合作學習都是十分必要的,對科學來說,合作學習對生活化教學的實施有重要作用。作為教師,要將合作學習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例如,學習生物多樣性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在校園內(nèi)開展尋找生物的實踐活動。各個小組可以組內(nèi)自發(fā)地推選組長,組長給組員合理地分配任務,有人負責尋找,有人負責記錄,各司其職。這樣的話,小組的每個成員都可以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點和長處,有益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與集體協(xié)作能力。為了增強生活化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針對小組活動制定比賽規(guī)則,在一定時間內(nèi)找到生物最多的一組可以獲得獎勵,這樣可以在增強活動趣味性的同時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進行科學探究學習
科學探究是通過研究,將某一事物作為科學研究對象,并對其進行深入的學習與探索,掌握具體的規(guī)律變化以及生長特性,促進探究活動的進行。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對于學生來說能夠快速掌握有關(guān)的科學概念,構(gòu)建科學體系框架,其在科學課程生活化教學中也有重要作用。教師在探索教學策略的過程中,要利用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并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豐富的科學探究資源和完善的設備,重視學生的實踐探究。例如,在學習“水溶解”的相關(guān)知識時,教師在課前可以為學生準備好燒杯、玻璃棒、漏斗等相關(guān)實驗設備。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將事先準備好的食鹽溶解在水中,并使用玻璃棒不停地攪拌,觀察食鹽消失的過程。在實驗的過程中,各小組可以對食鹽的質(zhì)量進行控制,進而觀察不同質(zhì)量的食鹽的溶解速度,并進行總結(jié)。在安全的前提下,學生也可以通過品嘗水的味道體驗溶解的概念,更加深入地體驗科學生活化探究的樂趣。
(四)基于生活化教學增加課外閱讀輔導
把生活化教學融入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如在每年的植樹節(jié),學??梢越M織植樹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植樹,這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交流能力,也能借植樹活動激發(fā)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學校也可以請環(huán)境保護志愿者來給學生普及環(huán)境保護的基本知識,如愛護環(huán)境應該怎么做,植樹造林的重要性,多植樹可以給我們所生活的環(huán)境帶來什么樣的改變等。讓學生貼近科學,了解自然,才能夠更好地進行科學實踐。多讓學生接觸室外的新鮮空氣,為學生營造豐富多樣的校園生活。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習而言,科學教育發(fā)揮著較為關(guān)鍵的作用,小學科學課程不僅向?qū)W生滲透科學知識,同時還積極引導學生能夠有效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從而讓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科學意識,最終將學生的科學興趣激發(fā)出來。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立足科學事實,并同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引導學生能夠在生活實例中找到科學,并且可以學會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科學,最終實現(xiàn)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朱文亞.實現(xiàn)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與思考[J].2021(12).
[2]陳海霞.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與實踐反思[J].2019(10).
[3]蔣 偉 . 小 學 科 學 教 育 中 實 施 生 活 化 教 學 的 策 略 [J]. 20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