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潔
摘要:新時期背景下,家長對幼兒的關(guān)愛程度越來越高,這樣也導致了一些家庭單純圍著孩子轉(zhuǎn),很多事情孩子沒有體驗的機會,也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關(guān)注幼兒的整理能力培養(yǎng),是除了知識啟蒙之外,能有效培養(yǎng)幼兒生活習慣的有效方式,教會幼兒怎樣整理物品,能讓幼兒未來的生活和學習更加有秩序,因為現(xiàn)在很多幼兒沒有整理物品的習慣,書包里面鉛筆、橡皮和書本隨便放,玩完的積木隨便丟,這樣一來,本身就導致了幼兒的基礎(chǔ)服務能力較差,也影響到了幼兒的未來成長,為了帶動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需要從最簡單的整理物品的能力開始培養(yǎng)起,這樣一來,才能讓幼兒的生活更有秩序,也能幫助幼兒形成一種整理的意識,讓幼兒的生活更有條理。首先,本文分析了中班幼兒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整理物品不強的問題,并分析了造成此問題的原因,然后通過教學實踐的方式,研究了應當怎樣提升幼兒整理物品能力的方法,做好了實踐研究。
關(guān)鍵詞:中班幼兒;整理物品能力;實踐方法
引言
目前社會上對于學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整體的目標也不僅僅是局限在知識的啟蒙之上,還有幼兒自身生活習慣和自主能力的啟蒙。因為當下很多幼兒的生活有嚴重的依賴感,不會主動整理自己的東西,一遇到事情就馬上找家長或者老師,老師處理的基本都是一些非?,嵥榈氖虑?,也浪費了很多時間。雖然說每個幼兒都是家庭中的寶貝,但進入幼兒園之后,很多事物并非在家中那樣事無巨細,只有不斷學習和琢磨,才能提升幼兒的整體素質(zhì),否則,會影響幼兒的基礎(chǔ)能力,也會在自主性上產(chǎn)生一定的差別。導致幼兒自主能力較差的情況出現(xiàn),與父母過度溺愛不無關(guān)系。而整理東西可以有效提升幼兒的自主能力,更是幼兒基本的自我管理能力之一。只有幫助幼兒學會整理東西,才能逐漸帶動幼兒自我成長和發(fā)展,養(yǎng)成后續(xù)學習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如果要培養(yǎng)幼兒整理物品的能力,就需要幼兒教師在實施時,需要考慮到幼兒的長遠發(fā)展,通過非常多元的教育方式,運用游戲、教學等方法提高幼兒整理物品的能力,才能帶動幼兒成長,并為以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一、中班幼兒整理物品能力不強的現(xiàn)狀和原因分析
在幼兒園中,幼兒存在生活行為習慣不佳的問題,這和幼兒的整理物品的能力不強有關(guān),一方面,從自我行為規(guī)范化上看,幼兒缺少對自我習慣的把控,這樣會出現(xiàn)這種各樣的問題,比如,看完書之后很多書都倒放、斜放,甚至散落在地面上,玩完的積木堆在地上,自己的書包里面東西雜亂無章,從整理物品的自覺性上,很多幼兒也會有事不關(guān)己的心態(tài),不愿意主動去整理物品。
(一)家庭的過度疼愛,很多幼兒缺少了實踐的機會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除了老師的引導和教育,還包括家長的家庭教育。然而,現(xiàn)在很多父母為了孩子什么都做,如果肚子餓了就給孩子喂飯,孩子說渴了,就遞上水。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也讓幼兒更有依賴感,即便是自己吃飯、獨立睡覺這樣簡單的活動,很多幼兒也做不來。盡管這種情況展現(xiàn)了父母對孩子無盡的疼愛,但是,這樣的愛過度了,依然會對幼兒的成長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所以,在家庭的過度疼愛中,幼兒放松了警惕,也會認為這些事情都是自己應得的,所以到了幼兒園,幼兒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驕縱情緒,他們不會主動整理東西,也不會主動整理。如果身邊的積木、書本太亂,他們會向老師求助,在幼兒的心中,教師能做家長能為他們做的事情。但是,這種對家庭的依賴如果長期持續(xù)下去,會讓幼兒缺少一些實踐的機會,甚至會對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學習產(chǎn)生多種不利影響。
(二)幼兒園缺少適當?shù)囊龑В變簺]有整理物品的意識
在幼兒園中,幼兒的物品需要放在自己的地方,但是幼兒園的積木、畫冊等都不懂得整理,玩完玩具、看完書籍之后,就丟在一旁,地上散落非常雜亂,很多老師不會正確引導幼兒,也不會告訴他們這樣做是不對的。一些幼兒教師會因為教育起來比較麻煩等心理對待,并以孩子還小不懂事為由,選擇給孩子整理各種事物。剛升入中班的幼兒班級更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從小班到中班,本身幼兒有了更多的生活閱歷,也有自己的思維習慣,但教師還是以對待小孩的心態(tài)去對待孩子,無形中,在幼兒們的心里,會有這樣一種思想:小朋友在幼兒園就是負責玩游戲做游戲的,老師則是負責整理東西的,如果認為整理物品這件事與幼兒無關(guān),那幼兒也會缺少實踐的機會,很多老師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但是缺少教學引導,都可能讓幼兒認為老師默許了他們的行為,導致幼兒本身的整理物品的能力遲遲不能提升。
二、中班幼兒整理物品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分析
(一)形成積極的行為認知,讓幼兒知道整理物品的重要性
教師需要帶動幼兒形成積極的認知,幼兒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關(guān)鍵還是看思維,要讓幼兒具有主動思考的積極性,讓幼兒知道整理物品的重要性,才能帶動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在實際的引導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幼兒正確的引導,因為對于幼兒來說,大人的行為是奇妙的,盡管一些行為會讓他們感到奇怪,但自己也愿意去模仿這些行為。如果幼兒對自己的依賴程度很高,這種學習的傾向也更強。教師需要規(guī)范自我,規(guī)范自我就需要讓自己的東西也變得整潔,有秩序,在辦公室中,教師需要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干凈整潔,才能讓幼兒養(yǎng)成一種整理物品的意識。在班級中,幼兒教師也需要做好表率,教師可以多整理班級的物品,畫筆、書本、積木等做好分類,并在整理過程中做好幼兒引導。比如,在整理畫筆和水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幼兒做好示范,并做好語言的引導,“彩筆是我們畫畫的工具,小朋友們,五顏六色的彩筆能畫出斑斕的畫,但是,老師發(fā)現(xiàn)很多小朋友在用完畫筆之后,可能就隨手丟一邊了,小朋友們看一看,自己的彩筆是不是丟了幾根呢?這樣不僅浪費了彩筆,還會讓幼兒園變得不整潔,大家看,這是老師在班里撿到的彩筆,大家看一看,哪一個是自己的呢?”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幼兒知道亂丟彩筆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也能讓幼兒知道整理物品的重要性,找回了自己的彩筆之后,小朋友的彩筆盒里面彩筆更豐富了,也讓幼兒知道,用完了的東西需要回到遠處,這樣才能保持幼兒園的干凈整潔。
(二)掌握一定的整理方法,帶領(lǐng)幼兒主動參與其中
教師需要具有一定的整理技巧,這樣能讓整理物品事半功倍,在閱讀角中,有各種各樣的繪本,這些繪本大小不一、厚薄不一,整理起來也比較麻煩,教師就可以通過大小分類的方式,將繪本按照大小放在架子上,也可以根據(jù)繪本的內(nèi)容,根據(jù)小班、中班、大班適合看的不同繪本,分別放在最下層、中層和最上層。教師需要根據(jù)不同的物品做好不同的整理方法總結(jié),這樣整理起來后續(xù)使用也比較方面,針對于其他物品,教師也需要做好整理物品的規(guī)劃。教師也需要調(diào)動中班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進入中班之后,幼兒的“大孩子”意識越來越明顯,也愿意通過自身的努力去做一些事情,教師可以多讓幼兒參與其中,逐漸培養(yǎng)幼兒的主動動手能力。為了提升幼兒參與整理物品的積極性,就可以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帶動幼兒快樂整理。比如,教師可以借助PPT,在PPT上展示畫面:小熊家搬家了,新家里面有床,有玩具柜,有書柜,有書桌,有好多玩具,小熊信誓旦旦和媽媽說,自己可以整理好房間,但是東翻翻,西找找,房間里面亂糟糟的,小熊愁的皺起了眉頭,向?qū)で髣e人的幫助,讓幼兒自主幫助小熊設計房間,合理歸納房間中的物品。在介紹完P(guān)PT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幼兒回答幾個問題:“小朋友們,小熊的新家,亂糟糟的,這樣的家你們喜歡嗎?如果是你,你該怎么幫小熊收拾呢?”然后引導:“小熊給我們提出了幾個任務,紙上是小熊家的平面圖,你們能幫小熊收拾一下房間嗎?”“小熊的衣服應該放在哪里?他的書呢?放哪里是正確的?”通過各種問題的思考,讓幼兒形成整理的正確思路,并讓幼兒動手畫一畫,教師動手教學,讓幼兒對整理物品有更深刻的認知。
(三)制定好整理的規(guī)則,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整理習慣
教師需要養(yǎng)成幼兒的良好的整理物品習慣,就需要從日常的小事做起,一點點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整理習慣,教師可以借助各種規(guī)則,讓幼兒做好教學引導,逐漸提升幼兒的整理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在幼兒園設置各種區(qū)域,規(guī)定不同區(qū)域可以放什么物品,通過這種方式,逐漸引導幼兒形成規(guī)則意識,并知道一些常用的物品可以放在什么位置。在班級中,教師需規(guī)定好看完的繪本要放在“回收處”,用完的彩筆及時放回彩筆盒里面,在食堂里面,教師需要讓幼兒自己整理擺放餐盤,用完之后主動放在固定的位置,睡午覺的時候,教師也需要逐漸帶領(lǐng)幼兒學習怎樣疊被子等,逐漸引導幼兒學習怎樣整理,認識到整理的重要性,才能逐漸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整理習慣。教師也需要借助小比賽,讓幼兒養(yǎng)成自我整理的習慣,教師可以帶動幼兒參加“我是小小整理家”的小游戲,提前讓幼兒學習怎樣整理自己的書包,比賽的時候,參加比賽的小朋友面前有空書包、文具盒、鉛筆、橡皮、彩筆、本子、水杯等物品,不僅要比速度,還要比看誰整理得好,在教師的帶領(lǐng)下,幼兒能在參與和競技中提升自我,也讓幼兒有很強的成就感。
(四)鼓勵家長參與其中,營造家園共育的教學新模式
要想提升幼兒的整理能力,本身還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協(xié)同努力,打造家園共育的模式,能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整理習慣,讓幼兒在家長的支持、教師的引導下,鼓勵幼兒主動參與到整理物品的活動中。教師需要和家長做好溝通的協(xié)同,逐漸讓家長放手給幼兒,讓幼兒主動自主,在足夠的自主性之上,帶動幼兒整理自己的物品,甚至整理客廳、書房等。家長需要有良好的行為意識,教師可以布置幼兒一些家庭實踐活動,這些實踐活動可讓家長一起參與其中,讓家長和幼兒一起參與到整理物品的活動中,當幼兒完成整理活動,家長就可以給與贊賞和鼓勵,在教師下發(fā)的“任務單”上面印上小紅花,并上傳圖片到幼兒園群聊中。在家長參與到教師發(fā)布的整理活動中,能真實看到幼兒的變化,也能在和孩子的互動中,感受到幼兒教育的價值,也能讓家長更支持各項幼兒教育活動。
三、結(jié)語
幼兒教育階段是人生的起步階段,也是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關(guān)鍵階段,只有具備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帶動幼兒成長和發(fā)展,才能逐漸提升幼兒教育的效能,讓幼兒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機會。幼兒園中班行為習慣培養(yǎng)中,需要關(guān)注幼兒自主整理物品的習慣養(yǎng)成,循序漸進培養(yǎng)幼兒熱愛勞動,善于整理、追求細致的思維,如此一來,才能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帶動幼兒的學習和成長。從家庭到幼兒園,都需要關(guān)注這一問題,不讓“小王子”、“小公主”的錯誤思想導致幼兒產(chǎn)生依賴心理,而是發(fā)揮出雙中班幼兒的自主性,幫助幼兒獲得更長遠的發(fā)展機會。
參考文獻:
[1]陳佳.利用“6S”管理模式促進小班幼兒自主整理的行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21.
[2]龐敏.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整理開始——淺談大班幼兒有序整理能力的培養(yǎng)[J].家教世界,2017(Z3):29-31.
[3]李秀欽.中班幼兒整理物品能力的實踐方法探討[J].快樂閱讀,2016(24):29-30.
[4]趙鳳萌.3-6歲幼兒在家與在園生活自理能力比較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6.
[5]楊濤.淺談幼兒收拾整理物品習慣的養(yǎng)成[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2010(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