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麗容
摘要:小學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關鍵時期,在初次經(jīng)歷系統(tǒng)英語學習的情況下,教師更要采取高效的方法進行英語詞匯教學。在此時,學生已經(jīng)擁有了基本的英語學習能力,開始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思維導圖能夠將英語學習結構進行優(yōu)化,利用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基于此,本文從思維導圖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意義,并提出相關優(yōu)化對策。
關鍵詞: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思維導圖;課堂有效性
前言: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英語詞匯教學的愈加重視,英語考試難度也隨之提升。在這種背景下,就需要小學英語教師和學生一起重新探索最有效的詞匯教學策略和英語學習方法。所以在小學這個英語啟蒙階段,利用思維導圖提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就十分必要了。同時,思維導圖學習法不只是著眼于當前的英語學習,還能讓他們在未來的英語詞匯學習中更加輕松。
一、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課堂中的重要意義
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之下,對小學英語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只要求發(fā)展學生的基本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還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升英語實踐和應用能力。如果學生沒有掌握良好的英語學習方法,擁有高效的課堂英語詞匯教學,英語詞匯教學目標都將是紙上談兵。而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方式,不僅能夠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步驟,還能讓教師的教學更加合理清晰,這樣的規(guī)律的“教”與“學”之下,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才能得到提升,英語素養(yǎng)才能得到發(fā)展。同時,在英語課堂上使用思維導圖,不僅讓學生的詞匯積累、聯(lián)想、認知能力得到提升,還能促進學生詞匯自學能力的提升,讓學生的英語學習更加有效。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思維導圖過于冗雜
關于思維導圖的冗雜問題,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教師在進行英語詞匯教學前,進行的思維導圖構建過于精細,知識點過多,導致教師在教學時沒有側重,從而影響教學效率;另一方面是學生進行學習復盤時追求精美的思維導圖結構和線條美觀,讓思維導圖的作用偏離,讓思維導圖促進英語學習的作用大打折扣。
(二)教師教學手段落后
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小學英語教師多在乎成績,忽視學生思維過程的培養(yǎng)和優(yōu)化,導致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沒有規(guī)律可言。同時,教師的教學觀念影響了教學方式,教師多采取講解練習的英語詞匯教學方法,沒有讓學生進行自我復盤和總結,忽視了學生思維和技巧的訓練,導致學生無法良好的應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和復習。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應用思維導圖,激發(fā)學生詞匯學習興趣
小學生處在理解和表達能力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學習傾向性和隨意性較大。所以教師在設計英語課程的時候,要通過生動有趣的課堂環(huán)節(jié)來吸引學生的眼球,引發(fā)學生的興趣。而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經(jīng)常有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面對這種情況就可以通過思維導圖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帶領學生進行思維延伸拓展,促進英語學習思維發(fā)散。例如,在四年級下冊“Weather”單元的英語詞匯教學中,可以以“sunny”為核心,讓學生聯(lián)想相關詞匯,可以根據(jù)季節(jié)、形式、顏色進行聯(lián)想,這個廣闊的想象空間中,學生就可以產(chǎn)生思維聯(lián)想,如“raining”“cloudy”等,這時候英語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也樂于參與其中。
(二)應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詞匯合作學習
小學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應該是一個由淺入深,逐漸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時教師就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引發(fā)學生對教學話題發(fā)表討論,各抒己見,提升課堂活躍度。例如,在教師拓展有關國家和首都的詞匯知識時,可以合作開展以“首都和國家”為主題的詞匯思維導圖討論活動,教師先繪制有關于“首都和國家”的詞匯思維導圖,并融入南北半球、發(fā)展中或者發(fā)達國家、交通、文化的相關因素,比如“country”“Transportation”等,并且根據(jù)詞匯思維導圖進行相關的描述。通過這種把知識內(nèi)容以生動的場景呈現(xiàn)給學生的思維導圖方式,讓學生具體了解知識形成的邏輯和過程,親身體驗詞匯的內(nèi)涵和關聯(lián),并置身其中感受語言魅力,增加其情感體驗,增加學習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展開創(chuàng)造性地英語詞匯聯(lián)想,促進英語詞匯思維的拓展。
(三)應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加深詞匯記憶
小學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記憶力是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英語作為一個人文學科,面對眾多的語言學習知識,學生的記憶力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良好的學習結構優(yōu)化,旁征博引,促進英語思維知識網(wǎng)絡的不斷發(fā)展。例如,在四年級下冊“At the farm”對“animal”的相關詞匯知識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動物園”,有創(chuàng)意的繪制思維導圖,如可以將“panda”“l(fā)ion”“tiger”“penguin”等與某一地點、方位分別對應,并聯(lián)系動物模樣收集相關的標志,如竹子代表“panda”,雪花代表“penguin”。在這種清晰可見的思維導圖運用模式下,學生的思維開始不斷發(fā)展。通過各個單詞之間的聯(lián)想記憶,學生記憶力得到了鞏固提升,同時還調動思維進行不斷地發(fā)展,提高了英語學習效率。另外,學生的記憶力是需要不斷的進行鞏固和發(fā)展的,要通過不斷的記憶聯(lián)系和思維導圖進行聯(lián)想。所以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記憶單詞和學習新詞匯時進行思維導圖形式練習,不斷地進行思維訓練,加深單詞之間的聯(lián)系。例如,根據(jù)單詞進行變形,正反義詞拓展,應用場景拓展等。這樣才能讓思維導圖在英語詞匯學習和記憶練習中發(fā)揮作用。
(四)利用多媒體構建詞匯學習的思維導圖
多媒體教學模式將詞匯通過生動的圖片和視頻介紹給學生,從而構建思維導圖,使學生更容易記憶和學習。隨著英語學習難度的增加,英語單詞的記憶對小學生來說越來越難,當新的英語單詞頻繁出現(xiàn),機械而枯燥的記憶方法不再適用。而多媒體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加深了學習英語單詞的印象,輔助建立起直觀的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新單詞,讓學生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和聯(lián)想,培養(yǎng)學生英語詞匯的應用能力。例如,在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Last weekend”詞匯學習中,教師帶領學生學習英語單詞時,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展示一些周末事件的圖片,讓學生在看片段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周末事件相關單詞的記憶程度。然后讓學生在多媒體圖片的指引下,繪制“周末事件”相關的詞匯思維導圖,讓學生的詞匯學習更加清晰,提高詞匯學習效率。
結語:
總之,小學英語教師應該為了建立有效詞匯教學課堂不斷努力探索,利用思維導圖促進詞匯教學優(yōu)化的這種方式,為他們塑造廣闊的語言和邏輯思維能力平臺,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通過高效的英語思維導圖詞匯課堂,最終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英語學科素養(yǎng),保證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1]張靜. 引導思維,導出樂趣——小學英語思維導圖應用路徑探究[J]. 信息周刊, 20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