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命制實際問題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對試題情境精心設計,精雕細琢,從而保證試題質量,提高考查功能的實效性.
關鍵詞:實際問題;評價效果;命題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2)23-0035-03
收稿日期:2022-05-15
作者簡介:柴麗佳(1984-),女,浙江省衢州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數學教學研究.
1 現狀分析
考試成績公布后,常聽到數學老師說,平時成績穩(wěn)定的優(yōu)等生分數考低了.究其原因,學生大都在結合生活情境的實際問題中,沒能正確理解題意.
翻閱近三年衢州市考卷,結合生活情境的實際問題,題型豐富新穎,比重逐年上升.以2021年衢州市七年級上學期數學學習情況調研試卷為例,全卷共23題,其中實際題有11題,全卷滿分100分,其中實際題占48分,占比近二分之一.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各類題型均有涉及,難易變化,且壓軸題頻頻出現.
由于出卷人命題時所帶資料受限制,往往只是課本.因此,源于課本實際問題的改編,不僅有生動的現實生活情境,而且發(fā)揮教材導向功能,甚至美其名曰體現公平性,一舉三得,倍受喜愛.然而,課本代表權威,也有值得商榷之處.本文結合學生的解答情況談談筆者的思考.
2 試題與解答
例1 有總長為l米的籬笆,利用它和一面墻圍成長方形園子,園子的寬為a米.
(1)如圖1,①用關于l,a的代數式表示園子的面積.
②當l=100,a=30時,求園子的面積.
圖1?????????? 圖2
(2)如圖2,若在園子的長邊上開了1米的門,請判斷園子的面積是增大還是減?。坎⒂藐P于l,a 的代數式表示園子的面積.
例2 母題鏈接:(浙教版七年級上冊教材第99頁習題第4題)有長為l的籬笆,利用它和房屋的一面墻圍成如圖3形狀的園子,園子的寬為t.圖3
(1)用關于l,t的代數式表示園子的面積;
(2)當l=100m,t=30m時,求園子的面積.
試題說明 試題在教材習題的基礎上新增了最后一問,而成新題.該題是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測試第21題,也是全卷倒數第3題,該小題考查了學生根據實際情境列代數式,是比較簡單基礎題.我校七年級學生第(2)小題得分率0.4,零分數占比54%,是整份試卷得分率最低的一題,超過一半的學生沒有得分.
教師解答 (1)①因為園子的寬為a,所以園子的長為l-2a,于是園子的面積為a(l-2a);
②當l=100m,a=30m時,園子的面積為30×(100-30×2)=1200平方米.
(2)開了1米門后的園子面積為al-2a+1,故園子面積增大.
學生解答1:
解 (1)①園子的面積=[(12l-a)·a]m2
答:園子的面積是[(12l-a)·a]m2.
②(12×100-30)×30=600m2
答:園子的面積是600m2.
(2)原:[(12l-a)·a]m2
現:{[(12l-a)·a]-12}m2,∴減小了.
答:園子的面積為{[(12l-a)·a]-12}m2.
學生解答2:
解 (1)①(al-2a2)平方米
②當l=100,a=30時
原式=30×100-2×302=1200(m2)
答:園子的面積為1200平方米.
(2)園子的面積減小
學生解答3:
解 (1)①(l-2a)×a=(al-2a2)(m2)
答:面積為(al-2a2)m2.
②al-2a2當c=100,a=30時 =3000=1800=1200(m2)
原式=100×30-2×302
答:面積為1200m2.
(2)1÷2=0.5(m)
0.5×1=0.5(m2)
面積=(al-2a2-0.5)(m2)
al-2a2-0.5 答:園子面積減小,面積為(al-2a2-0.5)m2 調研學生答題結果,訪談中發(fā)現學生對該題的文字和圖形的理解與出卷老師的不同.學生解答1認為墻的那面也要用籬笆圍,圖2在圖1的基礎上開了1米的門,就是在圖1面積的基礎上減去面積為1平方米的門(門的長、寬均為1米)即可,故總面積減小.學生解答2與學生解答1對于門的理解相似.學生解答3認為在圖1面積的基礎上減去面積為門的那塊面積,其中兩扇門的總寬度1米,那么一扇門的寬度要除以2為0.5米,故門的那塊面積為1×0.5=0.5平方米,故總面積減小. 學生的多種解答引發(fā)了教師的激烈的討論:一是墻的那面是否用籬笆材料說明不夠清楚;二是該題中的門是否用到籬笆材料沒有說明,兩種情況結果不同.三是題中“開了1米的門”理解有歧義,是一扇門,還是兩扇門,或者是門口的那一小塊都算門的位置. 試題改進:例3,有總長為l米的籬笆,利用它和一面墻圍成長方形園子(墻的那面不需用籬笆),園子的寬為a米. (1)如圖1,①用關于l,a的代數式表示園子的面積. ②當l=100,a=30時,求園子的面積. (2)如圖2,若在園子的長邊上開了總寬度1米的門(不考慮制作門的材料),請判斷園子的面積是增大還是減小?并用關于l,a 的代數式表示園子的面積. 改卷反思 在閱卷中,因命題歧義造成的不同理解,生成的與原設定答案不同的新答案,適當給分或給滿分,使有能力的學生發(fā)揮出其真正的水平. 例4 如圖4,母題鏈接(浙教版七年級上冊教材第165頁練習第2題) 吊橋與鉛垂方向所成的角∠α=30°30′,若要把吊橋放平,則需要將吊橋沿著順時針方向轉動的角度大小是. 例5 如圖5,吊橋與鉛垂方向所成的角∠α=30°.若要把吊橋放平,則吊橋需沿什么方向轉動?轉動多少度的角? 試題說明 例5在教材習題的基礎上改變了已知角的度數,將簡答題改為填空題.該題是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測試第14題,也是填空題倒數第3題,筆者所在學校學生得分率0.72,得分率偏低.調研學生考試結果,訪談中發(fā)現學生看不懂該題的圖形,不能將文字語言和圖形聯(lián)系起來,因而難以逾越而半途止步. 試題診斷 試題考查互余的性質,從所用的數學知識來看屬于容易題.只是對于生活中的吊橋,學生不熟悉,基本沒有見過,且旋轉是圖形運動中最復雜的一種,很難想象吊橋放平的位置.圖中河寬沒有完整呈現,又給學生的想象增添了障礙. 試題改進:例6,如圖6,吊橋AB與鉛垂方向所成的角∠α=30°30′,若要把吊橋放平至AB′,則需要將吊橋沿著順時針方向轉動的角β的度數是. 3 對編制實際問題的思考 3.1 站在學生的視角設計實際問題 實際問題將數學與生活相結合,形式新穎.豐富的生活情境,增強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試題作為評價學生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努力做到對每一位考生公平是毋庸贅述的.在試題設計時,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出發(fā),盡量使用學生容易理解的語言,并且要表述明確,以確保學生能夠正確理解題意與要求,避免出現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障礙. 3.2 站在“巨人”肩上改進實際問題 實踐證明,呈現圖文并茂的形式,也不一定能避免試題缺陷.若借助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搜尋最大量的同類試題進行細致比對,不同之處往往很可能是值得改進的地方,大數據信息的完備性功能不容小覷. 3.3 借助“同行”思維甄別實際問題 傳統(tǒng)的數學試題題型固化,注重考查知識,適應于應試教育.基于生活情境的試題,在文字表述時不是那么容易.文字表述簡潔,常會出現不嚴謹,理解起來有歧義.文字表述繁雜,試題形式看上去就不夠美觀和簡明,甚至影響考生讀題興趣.因此,命制試題要細致,不僅需要自己反復推敲,還需要“同行”認真研讀和體驗解題,甄別試題設計是否合理.對試題反復的精雕細琢,使得試題呈現的問題更加全面,也讓答題者的認識更加深入. 總之,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結合生活情境的實際問題,在近些年中考中始終有著重要的地位.試題只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來設計問題情境,使學生感到熟悉、親和,才能增添學生解題的信心,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命制實際問題,需要教師了解學生情況,積累解題經驗,挖掘命題素材,學習命題技術.數學試題命題的質量,不僅體現教師專業(yè)能力,更是影響學生發(fā)展.因此,命制高質量的試題是教師的義務和責任. 參考文獻: [1] 錢宜鋒.入乎其內 出乎其外——數學試題命制過程與反思[J].教學月刊,2014(21):63-65. [2] 陳江嵩.疏漏已成覓對策——一道初中數學填空題的命題疏漏引發(fā)的思考[J].新課程,2019(11):130-131. [3] 李云萍,劉芳.以“形”探“數” 以“數”助“形”——2020年衢州中考第23題的命制與思考[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21(6):49-51.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