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由小學升入初中,英語閱讀在多個方面發(fā)生較大變化。不少學生因缺少對這些變化的適應能力而影響其英語閱讀的質效,從而出現英語成績下滑現象。對此,教師應針對學生升入初中后在英語閱讀中所遇到的困難,以素養(yǎng)和能力為教學重心,做好小升初英語閱讀銜接教學工作。本文提出夯實語言基礎、專項思維訓練、注意拓展延伸及培養(yǎng)自主能力等策略,為小升初英語閱讀銜接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英語;小升初;閱讀;核心素養(yǎng)
作者簡介:高曉麗,蘇州工業(yè)園區(qū)金雞湖學校。
學生由小學升入初中,英語閱讀在方式、難度、篇幅、數量等多方面發(fā)生較大變化,且在英語閱讀教學指導理念和策略上,中小學英語教師也存在差異。不少學生在升入初中后因缺少對這些變化的適應能力而影響其英語閱讀的質效,從而出現英語成績下滑現象,這是中學生英語成績出現顯著分化現象的原因之一。小學英語教師應基于對學生成長負責的態(tài)度,針對學生升入初中后在英語閱讀中所遇到的問題,在小學高年級帶領學生做好小升初英語閱讀銜接。
一、升入初中后學生英語閱讀的主要困境
(一)詞匯量不足
小學英語閱讀語篇多是一些幽默故事或是介紹性的小短文,篇幅短且生詞少,教師也會在課上帶學生一起閱讀,如出現生詞,教師會及時進行講解。但是進入中學,閱讀篇幅明顯變長,教師要求學生在課下獨立自主閱讀一些英語散文或較長篇的英語小說等。這樣,學生在閱讀中會遇到大量生詞及語法,并且需要獨立解決(通過字典、工具書或網絡),顯然會影響閱讀體驗和閱讀質量,學生也會產生抵觸心理。
(二)解讀能力差
小學英語閱讀語篇的篇幅短,語義和語法比較簡單,而且較少使用修飾性詞匯,通常在教師點撥下學生可以完成相對獨立的閱讀。初中閱讀語篇的篇幅變長,教師不太可能逐字、逐句解讀,需要靠學生自己完成解讀。學生在閱讀中會遇到大量生詞及語法,而影響閱讀流暢度。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是不斷增加詞匯積累,二是培養(yǎng)學生通過上下文意推斷、猜測語義的能力。但因缺少這方面的專項訓練,學生通常在解讀方面欠缺相應素養(yǎng)。
(三)自主性較低
其實不僅是閱讀,進入中學后,學生所學知識量比小學多很多,教師為保證教學進度,通常會采用教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的策略。如教材中的單詞,教師因學生已掌握了詞匯學習和記憶方法,會安排學生在課前獨立預先學習,留出時間在課上重點講解語法。課堂上,教師帶領學生閱讀的時間減少,更多的是安排學生在課下閱讀,并獨立解決閱讀中遇到的障礙。小學生因習慣性依賴教師,大多沒有養(yǎng)成自主、自覺、自律的習慣,一旦缺少教師的監(jiān)督,學生就會出現懶惰思想,如果在閱讀中又遇到了生詞,很有可能不是想辦法解決,而是放棄、跳過。
(四)語感比較弱
小學英語知識內容少并且簡單,閱讀語篇也如此。這樣,學生的語感較難得以提升。語感弱會對英語獨立閱讀產生一些影響:第一,對發(fā)聲的英語閱讀來說,由于語感差導致出現語音生澀、遲滯現象。對聽眾不是一種良好體驗,而對誦讀者自身也是一種較差的閱讀體驗,會加重學生對英語閱讀的抵觸感。第二,初中在英語閱讀過程中會遇到大量生詞或語法,所以學生應具有通過上下文猜讀的能力。而這種能力除需要有較好的思維能力(推理思維、關聯思維等)外,還對語感有要求。有較好語感時,一些生詞不僅能順暢讀出來,且能瞬間理解其含義。在中文閱讀中,大家多有此類體驗,閱讀中遇到生字、詞并不影響閱讀速度,甚至閱讀者有時并沒有意識到遇到了生詞,這其實就是良好的漢語語感使然,閱讀者在潛意識中能自動完成生詞解析。如讀《紅樓夢》中“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一句,很多人不認識“靨”字,但通常都能馬上解其意(雖不是精確解義,但大概能想到是指面部的特征)。英語解讀也是如此,擁有良好語感的學生也可實現這樣流暢的閱讀,但小學生在語感方面通常較弱。
(五)知識面狹窄
初中英語閱讀需要進行較多的猜讀才能保證閱讀流暢。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上面提到的思維能力和語感外,還有一個重要條件,就是知識面。學生知識面越寬,其猜出正確含義的幾率越高。如初中英語教材中有這樣一句話:“Li Hua wants to play in the next World Cup. I hope his dream comes true.”句中world和cup兩個單詞,學生都認識,但這兩個單詞組合在一起顯然是專用詞匯,解釋成“世界的杯子”顯然不通,而如果學生了解一些體育方面的知識,知道每四年會進行一次“世界足球錦標賽”,其獎杯被稱為“世界杯”,了解足球知識的學生馬上就能猜出句意,而小學生大多知識儲備不足。
二、小升初英語閱讀銜接教學策略
(一)夯實語言基礎
小升初英語閱讀教學銜接,首先應忌諱“拔苗助長”,不宜把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辦成先修班、超前班,這種思想不僅與“雙減”政策相左,且不符合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規(guī)律。中小學的英語閱讀在內容、數量及方式上有明顯差異,但這種差異是在合理銜接范圍內的——閱讀升級并沒有超出學生可承受的范圍,只不過是學生適應能力與升學情態(tài)變化不匹配,主要癥結在于語言基礎不扎實,如語感弱、詞匯量不足等,只要學生能把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內容切實掌握到位,升入初中后的英語閱讀是能得到基本保障的。但實際上,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并沒把小學應學的內容學精。所以,小升初英語閱讀銜接教學,第一步是夯實語言基礎,可從兩個方面著力。
第一,詞匯的夯實訓練。讓學生把教材中所有需要掌握的單詞、短語牢牢記住,且達到熟練使用的程度。這樣,在閱讀的過程中至少可以避免對本來應知的陌生。這與一個生理學現象——“臉盲”非常相似。有些人存在這種現象:與一個陌生人相識后,經過幾天再相遇,雖感覺似曾相識,但無法想起這個人的名字、身份等信息。英語的閱讀也有類似現象,本來在小學學過的詞匯,在中學閱讀時感覺似曾相識,但就是不知其音、義,從而無法順暢完成閱讀。如初中生讀到“I love sports, and I like basketball very much.”這句話,basketball在小學四年級已學過,而在小學五六年級的教材和課外閱讀中出現頻率低,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出現遺忘,此時閱讀就成了一個“生詞”。這種現象其實非常普遍,因而,進入六年級后,教師結合總復習可重點帶學生對小學所學的詞匯、短語進行整體溫習、鞏固,使學生至少能保證“溫故而讀新”。
第二,加強聽說訓練。聽說訓練看似與小升初英語閱讀銜接關系不大,其實,聽說訓練不僅旨在訓練學生的英語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也是發(fā)展學生英語語感的主要途徑。學生漢語語感為什么發(fā)展得好?主要原因是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不斷地聽與說,語感自然能得到有效發(fā)展。英語與漢語在語感的建立和發(fā)展規(guī)律方面是一致的,就是經過大量的聽說訓練促進語感?;诖?,教師可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大量誦讀、情景對話及聽力(除聽英語短文外,還可增加英語歌曲、英語童謠等聽力訓練內容),在發(fā)展學生聽力和表達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生的英語語感。
(二)專項思維訓練
指向閱讀的英語思維訓練主要方法是閱讀中的推理和猜意。即,教師開始嘗試改變帶領學生閱讀并在學生閱讀時直接幫助其釋意的策略,而是有意給學生提供一些帶有適當生詞的短文,讓其在課堂現場進行猜詞義、句意的練習(為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可以采用比賽的形式,比一比誰猜得快、猜得正確)。文章內容可以由教師根據學生的水平進行創(chuàng)編,也可直接從初中英語閱讀材料中選取。如“Look at the model. Here is my design for a shirt, a jacket, jeans and a pair of trainers. The shirt is white. I think white shirts look clean, and white matches any other colour...”這段話,大部分單詞小學生都學過,有完成獨立猜讀的基礎條件。學生利用已學詞匯圖片信息可以推測出model、tainers、match等單詞的含義。經過多次這種專項訓練,學生的猜讀能力可得到迅速提升。
(三)注意拓展延伸
英語閱讀拓展延伸的主要方向不是難度,而是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但這會遇到一個難點,就是從哪里著力的問題。如果只是建議學生日常在課外多注意閱讀或積累,因小學生自我發(fā)展意識弱,通常不會有太明顯的作用。所以,教師需要給學生指明拓展延伸的方向——結合閱讀活動來實現。即,在閱讀材料中找一個點,引導學生圍繞這個點進行鏈接、拓展式學習。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6 “Story time”板塊“You will find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in Australia...”一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澳大利亞除了短文中提到的袋鼠、英式足球(文章中表述為‘澳式足球)、悉尼歌劇院等內容外,你還知道這個國家有哪些有特色的事物?你還對哪個國家感興趣?請同學們課下通過網絡查找你感興趣的資料進行閱讀,下節(jié)課大家來分享自己學到的知識。”引導學生以了解外國特色為主題展開拓展式學習,可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當然,在具體操作上應注意兩點:第一,因以拓展為目標,所以鑒于小學生英語水平不高,可建議學生直接閱讀中文材料,不必要求必讀英文材料;第二,以比賽或分享的方式激勵學生真正在課下進行獨立的拓展學習。
(四)培養(yǎng)自主能力
就英語閱讀銜接而言,小升初最大的變化,也是學生的短板,就是自主性和自主能力。一方面是學生習慣了在教師監(jiān)督、指導、幫助下進行閱讀,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發(fā)展觀還沒有真正形成,因而在進入中學后,若教師采取較開放的閱讀教學策略,他們往往表現為自律性和自覺性比較低,這嚴重影響了閱讀質效。所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自主能力和意識應成為小升初英語閱讀教學銜接的一項重點工作。針對這一工作,教師應注意把握兩個要點:第一,改變閱讀教學策略,減少課堂上全程監(jiān)督指導的閱讀方式,多安排學生進行一些自主的、課下的閱讀活動,使其適應將來升學后閱讀學習的情態(tài)。第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不宜采用強制的舉措,以免學生產生負面心理,應采用一些激勵手段,如前面提到的拓展學習分享活動,或是與閱讀相關的知識競賽、誦讀比賽等。例如,閱讀有關英國的短文時,教師有意安排學生在課下自主閱讀,然后在下一節(jié)課專門組織與短文相關的知識競賽活動,問題有“大本鐘在哪個城市?”“倫敦眼是什么?”“英國的天氣有什么特點?”等,給積極搶答并回答正確的學生以獎勵。通過此類活動,不僅可提升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識,且能有效發(fā)展其自主閱讀能力。
由上面的探討可以看出,小升初英語閱讀銜接教學的重心不是進行超前教學,而是主要解決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的問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能力,這四大素養(yǎng)恰恰是學生升入初中后在閱讀中所體現出來的主要問題。詞匯量及語感與語言能力相關,解讀能力與思維品質相關,知識面是文化意識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自主性歸屬于學習能力。因而,小升初英語閱讀銜接教學的核心思路是強化培養(yǎng)學生與英語閱讀相關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蘭建芳.小升初英語閱讀銜接之我見[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1(36):13.
[2]王欽欽.小升初英語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學課程資源,2015(1):40-41.
[3]胡小利.小升初英語閱讀素養(yǎng)的銜接[J].校園英語,2019(41):107.
[4]陳月紅.小升初英語閱讀理解的差異研究及解決對策[J].長江叢刊,2018(25):116.
[5]葉蓮芳.淺談影響小升初英語教學銜接的因素與對策[J].江蘇教育研究,2012(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