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校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方向發(fā)生轉(zhuǎn)變,教師不再將目光過渡局限于學生的成績,開始將教學重點傾向于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和綜合發(fā)展。語文是基礎(chǔ)性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授學生學習相關(guān)的知識,還要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因此在語文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給學生帶來新的體驗,讓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能夠感受到文字的魅力,還能夠在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之下,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德育教育;滲透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教育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在高中階段的教學中,教師更加重視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學。語文學科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chǔ),在學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培養(yǎng)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高中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的德育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學習態(tài)度,促進學生正確三觀的樹立。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設(shè)計語文課堂內(nèi)容時,要采用恰當?shù)慕虒W模式,將德育滲透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課堂中不僅能夠?qū)W習到語文知識,還能夠提升自身的品德。
一、高中語文教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必要性
語文的學習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將德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當中,并非簡單地與知識點相結(jié)合,而是在學習基礎(chǔ)知識的基礎(chǔ)上,通過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拓展,幫助學生將其與生活實際建立起聯(lián)系,挖掘語文背后蘊含的深層含義。
德育在高中階段的滲透過程中,語文學科的滲透成效是最好的,主要原因在于,漢語是我們的母語,而語文學科是學生接觸和學習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渠道,而且語文教材中所選擇文章內(nèi)容寓意都比較深刻,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從字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從作者的比較了解其濃郁、深刻的情感,對于作者思考和感悟會有更深刻的印象,在潛移默化中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想觀念。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要結(jié)合學生的階段特點,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的德育教育。
二、高中語文教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途徑
(一)通過教材滲透德育教育
在課堂中,學生通過教材獲取知識,所以教師開展德育教育要以教材為依據(jù),在教材內(nèi)容的講解中將德育思想滲透其中,如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文章的寫作背景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學習文章之前對其有初步的認識,教會在講解到相關(guān)內(nèi)容時,可以將德育滲透其中,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帶給學生新穎的體驗。
比如,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第二冊第二單元《離騷》,在這講解文章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講一講自己屈原的了解,將屈原的故事分享在班級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能夠了解到屈原寫作《離騷》時的背景,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對屈原憂國憂民的思想有更深刻的認識,幫助學生樹立屈原的偉大愛國形象,在此基礎(chǔ)上幫助學生樹立愛國情懷。選入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多蘊含著我國傳統(tǒng)的美德,通過文章的學習和分析,能夠幫助下學生提升自身的思想,對語文的學習有著更深刻的印象。比如,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沁園春·長沙》,在這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從中感受到古詩詞的語言美,體會到新時代下青年的豪情斗志;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第三冊第三單元《勸學》,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做人做事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第三冊第二單元《登高》,在這篇文章當中學生可以感受到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強烈的責任感;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第五冊第二單元《陳情表》,在這篇文章的學習中,學生可以體會到人世間最真摯的感情,從作者對祖母的孝心中,對“孝”有更深入思考[1]。
(二)通過寫作滲透德育教育
高中的語文教學中,寫作占據(jù)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教師開展德育滲透的重要途徑。所以,高中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寫作教學,精心設(shè)計寫作教學的內(nèi)容,將德育滲透其中,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可以在講授寫作技法的同時,將相關(guān)的思想講授給學生,重視寫作做成帶給學生的德育體驗。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對寫作環(huán)節(jié)進行精心設(shè)計,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入手,篩選具有針對性的寫作內(nèi)容、素材等等,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好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在課上開展寫作時,教師可以將寫作的主題給予學生,讓學生圍繞主題展開討論,梳理寫作思路,在正確的寫作思路的指導下開展寫作,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思想的指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觀察生活的中的大小事,尊重、平等地對待他人。學生的習作內(nèi)容是對學生想法的最好展示,習作中體現(xiàn)著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
高中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寫作時,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重視學生的習作內(nèi)容,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及時地糾正。將德育滲透到寫作教學當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還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于生活的認識。所以,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要選擇與學生生活相契合的內(nèi)容,在課堂中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認識到其深層含義,培養(yǎng)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能力。教師在課上可以將優(yōu)秀的文章進行展示,讓學生學習文章的寫作思路,從文章當中獲得更好的感悟。教師也可以在班級中組織小組討論活動,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將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講出來,并將其融入到寫作當中,在提升自身寫作水平的同時,落實德育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滲透[2]。
(三)通過課外閱讀滲透德育教育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網(wǎng)絡(luò)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增加了學生的娛樂方式,在這樣的環(huán)境,帶領(lǐng)學生重回經(jīng)典,在文字中陶冶情操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在教師科學的引導下,學生在閱讀經(jīng)典名著的過程中可以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受到思想上的熏陶。課外閱讀的類型非常多,有詩歌、散文、小說等等,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打給學生不同的體驗,豐富學生的感知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的引導工作,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豐富的讀物當中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庫,堅持長時間地閱讀,學生的意志力水平也會得到有效地提高。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于文章的品鑒能力也會有所提升,對于故事中人物的某些情感能夠切身體會,從中感受的人性的特點,可以提升學生的共情能力和判斷[3]。
比如,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第二冊《祝?!返膶W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魯迅先生的其他文章,如雜文,與其小說和散文有著明顯的差別,從雜文中,學生可以感受到觀念上的爭論,還能夠體會到魯迅先生的正直和不屈;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第五冊第一單元《邊城》,在學習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沈從文其他的文章,可以從文字中構(gòu)建出風景秀美的湘西世界,感受到鄉(xiāng)村中純潔的人性。
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德育的滲透工作。語文學科的基礎(chǔ)性比較強,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過程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思想的教育,將德育融入到語文教學過程中,將“教書”和“育人”放在同等的地位,重視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學生思想得到提升,會對學生的人格的完善起到積極的影響,對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起著重要推動作用。所以,教師在語文課堂中,首先要給學生樹立正確的理念,身體力行,給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教學的方方面面,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韓高俊.立德樹人 以德促教——對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思考[J].新課程,2021(31):158.
[2]張賽花.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課外語文,2021(21):19-20.
[3]張燚齡.以情動人,化文為德——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思考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10):39-40.
184950170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