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毓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閱讀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課內與課外的有效銜接,通過拓展與延伸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快速發(fā)展。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得學生不斷從書籍之中汲取精神養(yǎng)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設者。為了不斷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提高語文教學效果,閱讀教學則需要從課上延伸到課下。就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做一探索。
一、依托教材找到課內與課外閱讀銜接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能僅限于課內,必須要做好拓展與延伸,將課內外緊密地銜接起來,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具體在閱讀教學時,老師要依托教材,將教材作為閱讀教學的核心,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閱讀教學的拓展,做好課內外的有效銜接。
比如,在學習部編版五年級《松鼠》一文時,課文內容主要結合小動物——松鼠的特征進行描寫,塑造了可愛的小松鼠形象,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動物、保護自然的思想情感。作者是法國著名的作家布封,本課選自他的鴻篇巨制《自然史》一書,其中《松鼠》一文深受小讀者的喜愛,從文體角度來講,它應該是一篇短小的科學小品文,或者是一篇文藝性的說明文,其圍繞小動物松鼠來行文,與小學生的認知心理非常吻合,也是小學生非常愛讀的一篇短文,行文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易懂。老師在教學中可指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學習,以問題為引導,讓學生對文本內容和主旨做好把握。當學生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之后,對這類文章有了自己的閱讀體驗,這時老師可及時做好拓展,尋找好課內與課外延伸的銜接點,適當進行拓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二、在課堂教學中落實銜接任務
小學生由于認知能力所限,知識的獲取主要還是依靠課堂教學,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在課堂教學中落實閱讀教學的任務,并做好與課外閱讀的銜接,課堂學習是閱讀能力提升的基礎,課外是運用閱讀知識的“試驗田”,只有將二者很好地銜接,閱讀教學的任務才能真正得到落實。
如同樣是教學《松鼠》一課,在第一節(ji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先向學生提供幾篇關于小動物描寫的名篇,指導學生閱讀完成之后,試著對文本的主要內容進行概括,將自己的閱讀感想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和分享。第二節(jié)課進行教學時,讓學生圍繞前面所提供的文本展開深入的討論,主要討論描寫手法、文章的主旨等,從而對文本做好全面、深入的解讀,體味小品文的魅力。在學生進行觀點交流時,老師可進行適當?shù)狞c評,給予學生正面的評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從課外閱讀中獲取經(jīng)驗,促進閱讀能力的提升,發(fā)展他們的閱讀思維。另外,部編版中還設置了“閱讀學習單”“快樂讀書吧”等欄目,老師在教學時可充分地利用好這些欄目,做好課內與課外閱讀的有效銜接,從而大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的具體方式
第一,制訂具有針對性的閱讀計劃。根據(jù)不同年級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體現(xiàn)針對性。而在進行課外閱讀中,更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從而因人而異制訂科學、合理的閱讀計劃。中低年級的學生思維較為簡單、好奇心強,教師可為其推薦一些具有豐富插畫的課外讀物,并制訂閱讀計劃;而中高年級學生閱讀體現(xiàn)出個性化以及獨立意識,在課外閱讀中需要引導和鼓勵他們進行自由選擇,制訂相應的閱讀計劃以及交流計劃,使得學生通過有效的閱讀,分享心得、交流感想,不斷獲得情感體驗,豐富認知,掌握閱讀方式,提高閱讀能力,促使學生實現(xiàn)共同進步。
第二,師生互動參與,注重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是為了有效銜接課堂教學,在推薦課外讀物時,教師與學生共讀,使得學生在講述閱讀感想時,教師也感同身受,從中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對其遇到的困難或者疑惑處及時給予指導與點撥,幫助學生不斷克服在閱讀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由此順利地完成閱讀。
第三,閱讀活動豐富多彩,激發(fā)閱讀樂趣。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就需要課內外進行有效銜接,教師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閱讀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為了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教師開展具體活動,讓學生越讀越愛讀。如,開展讀書筆記成果展評,課外閱讀過程中要求學生對好詞好句進行摘抄,或者寫讀書筆記,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考查學生是否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如,在教學《趵突泉》一文時,教師推薦學生閱讀了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濟南的冬天》《吊濟南》等。這些課外閱讀是為了幫助學生更為深刻地了解《趵突泉》這篇文章,體會老舍先生的寫作風格,感受他的情感。通過課外閱讀,了解老舍先生是如何描述濟南的冬天,使得學生深刻認識和了解文章的特點與內涵。而課外閱讀活動實際上是小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閱讀的一個過程,因此,還要訓練學生的自制力,通過讀書筆記展評活動,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監(jiān)督與管理,并考察其最終的閱讀成果,對有效閱讀進行指引。利用教室墻面、學習園地等進行讀書筆記的展評,讓學生相互進行交流討論,促進學生積極地投入課外閱讀活動中,激發(fā)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一定要立足課改的前沿,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在閱讀教學中尋找高效的教學策略,做好課內與課外閱讀的有效銜接,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晶瑩.尋課內外閱讀契合點,搭兒童有效閱讀天梯:談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策略[J].華夏教師,2019(8):32-33.
[2]劉文平. 談小學語文中的高效閱讀[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