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口語交際水平是青少年學生語文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的重要衡量依據(jù)之一。6至13歲是青少年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黃金時期,基于此,教育部在部編版教材的編纂過程當中,對口語交際模塊進行系統(tǒng)性與科學性兼具的設計與規(guī)劃。部編版教材當中口語交際模塊內(nèi)容與教學目標的設計均參考所對應學生群體的身心發(fā)育與認識現(xiàn)狀,與學生群體之間有著極高的契合度。文章通過思維導圖的應用,實現(xiàn)教材中口語交際內(nèi)容設計意義的最大化。
關鍵詞: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口語交際能力
一、引言
思維導圖是一種集形象圖形與抽象文字于一體的高效學習輔助工具。與單純的文字描述不同,其能夠?qū)⒃究此齐s亂無章的知識與內(nèi)容,通過更為直觀的形式將各自之間的層次關系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如此便可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幫助學生構建邏輯縝密的知識網(wǎng)絡與記憶鏈接,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潛力得到進一步挖掘。
通過與本校及周邊地區(qū)多名基層語文教師的交流可以發(fā)現(xiàn),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大多停留在課文的學習及單元復習環(huán)節(jié),很少有教師將其應用于口語交際環(huán)節(jié)當中。通過對思維導圖這一學習輔助工具本身及其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成功應用案例的深入研究,筆者認為,若將其科學、系統(tǒng)地應用于口語交際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同樣能夠起到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提高整體教學質(zhì)量的預期效果。
二、為學生制訂科學合理的口語交際學習目標
小學階段現(xiàn)行語文教材當中口語交際模塊的設置,均與小學整體口語交際教學整體目標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邏輯遞進關系。通過對小學不同年級不同學期語文教材中口語交際相關內(nèi)容的分析發(fā)現(xiàn),單元口語交際目標、年級口語交際目標、學段口語交際目標及小學整體口語交際目標之間存在著鮮明的層級。因此,在開展口語交際教學之前,教師應為當前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制訂科學的學習目標。
(一)從新課標要求出發(fā),明確階段性口語交際學習目標
當前小學各門學科各教學階段教學活動的開展均應植根于新課程標準,如此才能順利達成整個小學階段的整體教學目標?!读x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以下簡稱為《新課程標準》)當中將3~4年級劃分為第二學段,且對這一學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明確的階段性學習目標。
《新課程標準》當中明確指出,第二學段的口語交際教學目標大致包含如下三點:1. 通過這一學段的學習,學生能夠使用普通話與他人進行順暢且頗具條理的溝通。在生活及學習過程當中,若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夠及時向同學、家長及教師尋求幫助,并在針對某一問題與他人產(chǎn)生意見上的分歧時,能夠嘗試通過商討解決。2. 能夠簡單且準確地轉述自身與他人的談話內(nèi)容。3. 能夠?qū)ψ陨碓谏罴皩W習過程中遇到的事情及見聞進行清楚且生動的闡述。第二學段的口語交際教學目標略少于小學階段的另外兩個學段,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難度同樣更小,而是恰恰相反。熟悉現(xiàn)行部編版教材的教師不難發(fā)現(xiàn),第一學段的口語交際教學注重對學生個人社交意識與習慣的培養(yǎng);第二學段的口語交際教學則將更多的重點放在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初步培養(yǎng)。而要想實現(xiàn)由習慣到能力的順利過渡,并為后期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夯實基礎則并非易事,該階段性目標絕非是通過盲目的幾堂課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從《新課程標準》出發(fā),將整體教學目標細化滲透每堂口語交際課當中。
(二)明確年級口語教學目標
在教學活動正式開展以前,基層教師需明確年級目標。第二學段是小學低段學生由口語交際習慣向口語交際能力過渡,且為第三階段口語交際能力提升打基礎的關鍵階段,教師應重視這一階段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案設計的針對性、科學性與系統(tǒng)性。
以部編版三年級教材為例,三年級教材分為上下兩冊,其口語交際教學內(nèi)容與學習目標被設計如下:
首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與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請教”與“勸說”兩項內(nèi)容均屬于功能性口語交際教學范疇。在開展“請教”這一主題的口語交際教學活動時,應將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為:向他人請教問題時能夠做到文明禮貌;相關問題未了解清楚時,能夠做到及時追問。在開展“勸說”這一主題的口語交際教學活動時,應將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為:在對別人的不當言行進行勸告時,應注意自身的語言表達方式,切忌用責備、嗔怪的語氣;在對他人進行勸告時,應先站在對方的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從而使勸告方式更容易被對方接受。
其次,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身邊的小事”、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春游去哪兒玩”以及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該不該實行班干部輪流制”三項內(nèi)容,同屬于交互類口語交際教學范疇。在組織開展“身邊的小事”這一主題的口語交際教學時,教師應將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為: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就特定事件表達自身的見解;在小組討論或共同學習結束之后,盡可能全面地將組內(nèi)成員的不同見解與看法進行匯總與反映。在組織開展“春游去哪玩”這一主題的口語交際教學時,教師應將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為:通過教學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想去的地方及原因;同時在就此內(nèi)容展開的小組或班級討論過程中耐心傾聽他人的想法,盡可能不打斷他人的發(fā)言。在組織開展“該不該實行班干部輪流制”這一主題的口語交際教學時,教師應將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為:能夠明確地闡述自己的觀點與理由;耐心傾聽他人的闡述,并認真思考其所闡述觀點是否合理。
最后,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的暑假生活”、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名字里的故事”及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趣味故事會”三項內(nèi)容均屬于獨白類口語交際教學內(nèi)容范疇。例如,在圍繞“我的暑假生活”這一主題內(nèi)容組織開展口語交際教學時,教師可將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為:學生能夠從自身的實際暑假經(jīng)歷出發(fā)進行形象的講解;能將與既定經(jīng)歷相關的照片或物品融入講解過程當中;能夠有意識地選擇他人可能會感興趣的經(jīng)歷進行生動講解。
(三)明確單元口語教學目標
通過對現(xiàn)行部編版教材的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既定單元內(nèi)的口語交際內(nèi)容與該單元主題之間存在很高的契合度,且口語交際內(nèi)容能夠與單元內(nèi)的其他教學內(nèi)容之間起到相輔相成的促進效果。因此,在口語交際教學活動正式開始之前,基層教師應結合本單元所有內(nèi)容對特定口語交際教學目標進行明確界定。
三、對學生群體的具體學情進行客觀深入的分析
在教學活動正式開始之前,教師有必要對學生群體的實際學情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此處的實際學情應涵蓋思維導圖的認識與繪制能力、實際口語交際水平兩個層面。據(jù)筆者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思維導圖的常見表現(xiàn)形式至少有八種,但對剛剛開始接觸這一思維輔助工具且認識水平與學習能力相對有限的三年級學生而言,在短時間內(nèi)掌握全部思維導圖表現(xiàn)形式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在后續(xù)的口語交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選擇使用理解與繪制難度頗小的樹狀及括號形式思維導圖。
四、思維導圖在小學三年級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應用
(一)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向?qū)W生明確簡易思維導圖的繪制方式
通過與筆者所在學校三年級學生的交流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群體中的絕大部分從未接觸過思維導圖這一概念。為使學生在最短時間內(nèi)掌握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與基本邏輯,筆者選擇從學習難度最小的“中心發(fā)散樹狀結構”思維導圖入手。
思維導圖的繪制對于有著一定邏輯思維能力的三年級學生而言并非難事。學生只需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前準備好繪制導圖所必需的普通紙張、彩色馬克筆即可進行正式的繪制。樹狀結構思維導圖繪制的第一步便是準確判定中心話題,并將其用自己喜歡的字體及形狀標注在紙張中心的位置。隨后選擇使用不同顏色的彩筆逐層向外繪制出相關的子話題。
以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材“我的暑假生活”這一口語交際教學內(nèi)容為例,筆者對教學流程進行了如下設計:1. 教學內(nèi)容導入,激發(fā)學生對教學活動的深入學習興趣。例如,“孩子們,時間過得好快,一轉眼六十天的暑假就已經(jīng)結束了,老師相信在暑假這段時間里,一定發(fā)生過不少特別的事情吧?比如高興的、新鮮的、難忘的或是讓人難過的,不如跟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一下吧”。2. 引導學生主動將自己認為特別的暑假經(jīng)歷與同桌或?qū)W習小組成員進行分享,將小組成員或同桌二人的暑假特別經(jīng)歷進行匯總并反饋,教師則可根據(jù)學生群體的反饋將學生的暑假經(jīng)歷歸納為參加勞動、知識與技能學習、外出旅游、拜訪親友等。3. 教師可主動向?qū)W生分享自己暑假期間的特別經(jīng)歷,并在黑板上演示樹狀思維導圖的繪制流程。4. 引導學生將自身的暑假特別經(jīng)歷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繪制出來,在此期間教師可在班內(nèi)不斷巡視,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繪制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并及時給予其正確的引導。5. 在學生完成思維導圖的初步繪制之后,引導其與自身所處學習小組內(nèi)的成員按照口語交際的要求與方法,向組內(nèi)其他成員介紹自己暑期的特別經(jīng)歷,且組內(nèi)所有成員要依次對其他成員的分享進行客觀評價,并指出其中的閃光點與不足之處。
(二)思維導圖在口語交際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教科書上的口語交際包含但不等同于與他人的日常交流,其還將對學生群體邏輯思維能力、自主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信息的挖掘與歸納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涵蓋其中。教育部門在進行教材編纂時,設置口語交際模塊的初衷旨在對青少年學生群體的傾聽、表達及應對能力進行科學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從而為其更好地適應之后的學習、生活與工作夯實基礎。如何才能通過思維導圖在口語交際教學中的科學應用,實現(xiàn)以上初衷則是亟待當前基層小學語文教師面對的重要課題。
以提示型思維導圖在口語交際教學中的應用為例。演講對當代的青少年學生群體而言并不陌生,提示型思維導圖則可應用于此。在演講過程中,演講者若準備完整篇幅的演講稿,則極有可能會在演講過程當中出現(xiàn)刻板地讀稿或背稿現(xiàn)象,從而影響演講效果。但若能在為數(shù)不多關鍵詞的基礎上,在演講現(xiàn)場將演講內(nèi)容進行即興“豐盈”處理,不僅能夠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得以有效提升,還可使臺下眾人對演講本身的期待值得以顯著提升。
學生可在對演講內(nèi)容進行構思時,根據(jù)心中所想進行思維導圖的初步繪制;嘗試將思維導圖上的關鍵信息轉化為有效的演講內(nèi)容;在實際演講過程當中通過思維導圖的提示,完成最終的演講全程。
五、結語
將思維導圖這一學習輔助工具應用于口語交際教學中是切實可行的。但當前國內(nèi)關于這一方向的研究相對較少,還需基層教師通過不斷的實踐進行客觀、科學的歸納與整理,并在之后的教學過程當中不斷通過實踐應用對其諸多潛在意義進行實際驗證。
參考文獻:
[1]李夢奇.立足于生活的土壤,培育出語文的種子:小學語文生活化習作實踐探索[J].華夏教師,2019(19).
[2]魯敏.讓習作之花綻放:小學語文中年段習作教學方法淺談[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9(4).
[3]劉思云.讓學生的習作“真實”起來:談小學語文中年段的習作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7.
[4]顏明旭.突出自主,加強指導: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教學策略分析[J].小學生作文輔導,2020(9).
作者簡介:
李少龍,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市定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