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愛霞
摘要: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涉及豐富的內容,教師要結合新課程改革教學的要求,采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探究力,促進學生在學習中提高核心素養(yǎng)。本文就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滲透的重要性和教學問題加以闡述,并探討了家國情懷的滲透措施,希望有助于歷史課程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高中歷史? ?家國情懷? ?滲透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從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歷史知識,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質量。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滲透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問題
1.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滲透的重要性
(1)有效強化學生責任感、使命感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基礎上,注重從中滲透家國情懷,強化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家國情懷滲透,培養(yǎng)學生勇于擔當?shù)囊庾R,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這對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高中歷史課程中涉及家國情懷的素材內容比較多,教師通過合理運用可以強化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學生形成愛國、愛家、愛校的情感。
(2)有助于傳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可以促進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更多認識和了解,這對實現(xiàn)學生高效學習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并融入傳統(tǒng)文化,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將儒家文化和中國的倫理文化等思想觀念作為教學的重點,讓學生能夠對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
(3)有助于學生綜合發(fā)展
高中歷史教師要在轉變教學方向的基礎上,以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目標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滲透家國情懷的內容,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同時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家國意識,讓學生深化歷史知識認識。這對學生智育發(fā)展有著促進作用,也有助于調動學生的歷史學習積極性,從不斷探索中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
2.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滲透存在的問題
(1)教學功利化的問題突出
目前,有部分歷史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比較深,沒有及時轉變教學方向,仍然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忽視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學的功利化現(xiàn)象比較突出。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沒有注重家國情懷的滲透,沒有正確的把握家庭、國家和個人關系,缺乏引導學生樹立強烈民族認同感和社會責任感,教學中沒有擺脫功利化的觀念,必然會影響整體教學質量。
(2)教學內容沒有體現(xiàn)全面
教師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比較片面化,沒有從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角度出發(fā)設置教學內容,學生在學習中對內容的理解比較片面,學習積極性不高。歷史學科的內容中有諸多豐富情感的教育素材,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情感和價值觀,但教師在實際設計和應用的時候存在著片面化的現(xiàn)象,這不利于學生的素質發(fā)展。
(3)教學方法沒有積極創(chuàng)新
教學方法是影響歷史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并且存在著不科學之處,傳統(tǒng)講述的教學方式顯然不利于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缺乏創(chuàng)新的思維觀念,沒有多樣化應用歷史課堂教學方法,造成了教學效率低下。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滲透的措施
1.結合教材內容滲透家國情懷
歷史教材中涉及的家國情懷素材比較豐富,教師在講解時要結合教材內容,滲透家國情懷觀念,促進學生樹立家國情懷的觀念意識。教師要注重啟蒙學生的心智,積極培養(yǎng)學生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引導學生從平淡文字敘述中突出有價值的內容。筆者在為學生講述“啟蒙運動”時,探討了理性啟蒙問題,課程中的啟蒙思想家對理性進行了探討,通過理性思維方式取得的思想成果,對價值觀正在形成的高中生而言十分重要。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以人文精神塑造學生健全人格,開啟學生理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國家和中華文化認同感。如在教學“經濟成長歷史”時,教師可以先講述農耕時代的手工業(yè)知識點,再讓學生對中國絲綢和瓷器等技術進行講述,提高學生對國家和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2.生活化教學滲透家國情懷
如在講述歷史知識點時,教師要注重以學生家國情懷滲透為途徑,提高學生歷史知識學習的質量。歷史課堂中描述的歷史事件離學生生活的年代比較久遠,教師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進行講述,就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生活化教學出發(fā),引導學生從生活化的角度思考探究歷史知識,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知識學習的興趣,從中滲透家國情懷,提高教學的質量。
如在教學“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時,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xiàn)1975年我國房屋是土筑建筑、街道比較狹窄、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車的現(xiàn)象。然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xiàn)2021年的房屋建筑和街道的場景、出行的交通工具等系列的變化,讓學生從直觀的畫面中對比,認識到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所發(fā)生的變化,從而促使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
3.設置疑問滲透家國情懷
在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通過設置疑問的方式滲透家國情懷,調動學生思考探究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深度解讀歷史知識的典型問題。在設置疑問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素質培養(yǎng)的需要,激發(fā)學生思考探究的熱情,讓學生在歷史知識的分析探索過程中形成愛國情懷。
如在教學“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時,學生可以了解絲綢之路是漢朝一統(tǒng)天下后開創(chuàng)的偉業(yè),然后對歷史上國內各民族文明聚合,以及東西方文明交流途徑開拓進行了解,從絲綢之路的開辟當中彰顯的精神中受到感染。此時,教師可以結合當前“一帶一路”的構想,將這兩者進行對比,讓學生探討兩者的變化和異同點,讓學生對國家民族的繁榮昌盛有更明確的認識與體會,有助于家國情懷教育效果的良好呈現(xiàn)。
4.借助真實歷史事件滲透家國情懷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把真實的歷史事件和歷史教學結合起來,教師要注重家國情懷的有效滲透,提高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我國的歷史發(fā)展中有諸多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教師要注重讓學生對真實歷史事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加深學生歷史知識的學習印象,讓學生能夠在實際歷史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受到感染。如“鴉片戰(zhàn)爭”“辛亥革命”歷史事件是體現(xiàn)家國情懷的重要素材,在教學時,教師要詳細闡述相關歷史名人,可以通過播放影視資料和紀錄片等方式,讓學生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有立體化的認識和了解,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感受到在國家的發(fā)展過程中,一些歷史偉人所做的貢獻,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前人的努力換來的,讓學生能夠心存感激,強化民族意識。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滲透家國情懷的時候,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采用多樣化的滲透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中能真正認識到歷史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同時,筆者希望通過上文中家國情懷滲透的探究,為實際教學產生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小霞.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入家國情懷教育[J].科技資訊,2020(35).
[2]王超.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路徑[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20(5).
[3]劉向陽.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探析[J].教學與管理,2019(33).
[4]劉麗麗.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教育之誤區(qū)和對策[J].華夏教師,2020(14).
[5]王群飛.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素養(yǎng)[J].中國農村教育,2019(19).
[6]張蕓芳.高中歷史教學中滲入家國情懷教育的策略分析[J].智力,2020(25).
[7]黃素萍.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入家國情懷教育的思考[J].文理導航(上旬),2020(9).
[8]何選.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入家國情懷教育[J].科教導刊(上旬刊),2020(10).
(作者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哈密市第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