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梅花
摘要: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將課堂內(nèi)外知識點聯(lián)系到一起,讓學生在課堂中完成對自然、社會的探索,感受地理知識的魅力,從當前地理教學情況來看,雖然絕大多數(shù)教師都能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但實際教學效果卻差異明顯,這與教師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差異有直接關系。為了更好地發(fā)揮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積極作用,對其應用模式研究至關重要。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地理課堂;有效結合;
引言
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和綜合能力培養(yǎng)已經(jīng)成為當前我國學科教育的主要出發(fā)點,初中地理學科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引入生活化教育模式使地理知識學習變得容易很多,最重要的是初中學生可以在生活實踐中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具體問題,實現(xiàn)個人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從生活出發(fā),引導學生地理學習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構建生活化教學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從生活出發(fā),引導學生進行地理學習。當然,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存在的多種現(xiàn)象,將日常生活中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介紹,讓學生通過這些基本的生活現(xiàn)象學習到相關的知識。另外,教師還需要不斷地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和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意識和習慣。例如,教師在進行“季風”知識點授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現(xiàn)象,操場上國旗飄揚的方向,樹葉飄動的方向等,讓學生進行觀察并記錄,然后再給學生講解季風的有關知識,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點。生活化教學就要求教師要從生活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和能力,引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和地理知識在生活中運用的能力,真正實現(xiàn)地理學科的教學價值和目的。
二、從生活中獲取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地理是一門關于地球上生活的人以及其所處地理環(huán)境之間關系的學科,其主要關系到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以及周圍環(huán)境,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不但可以把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一些現(xiàn)象完整地濃縮在情境中,讓學生可以通過課堂看到外面的世界,而且還可以極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究的熱情,調動學生地理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更高效地掌握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生活中有很多關于地理教學的資源,教師要從生活中深挖地理信息與現(xiàn)象,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生活化教學情境。例如,學生會在假期時間到各地去旅游,那么在《中國的地理差異》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旅游經(jīng)歷與教學內(nèi)容進行結合,讓學生講一講旅游中的所見所聞,說一說當?shù)氐臍夂蛱卣髋c地理環(huán)境等。再或者在《天氣與氣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當?shù)氐奶鞖庾兓?,通過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來講述所屬的氣候特征。生活中有著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加以有效運用,讓生活與地理有效融合,讓學生能從生活中學到更多的地理知識,也能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三、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大膽嘗試新型的教學模式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采用說教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雖然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相比當前的新型教學模式顯然較為落后。在當前的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想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就一定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模式,結合教學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首先,教師可以利用舉例教學法,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例子,開展課堂教學,讓學生通過對于生活中實例的理解來理解課堂中的知識,從而更好地豐富學生的認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可以通過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用探討的方式在小組合作和學習的氛圍中思考、交流、表達、歸納、評價、創(chuàng)造等等。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實際知識運用能力。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適當引入問題,讓學生針對某一問題進行思考,用所學到的知識去分析、解決。同時要關注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這樣對于學生日后的學習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設計課堂訓練生活化,強化學生知識記憶
通常情況下,為了讓生活化課堂訓練有實效性,我會仔細觀察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xiàn),并根據(jù)他們的實際情況調整訓練難度,以確保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在課堂訓練過程中獲得進步與提高。例如在“中國的民族”這節(jié)知識的課堂訓練中,我為學生設計了答題競賽游戲,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差異,我選擇將他們分成若干小組,盡量控制好各小組能力的均衡,以確保競賽游戲的公平性。在答題過程中,我會運用信息技術隨機呈現(xiàn)出某一個民族的要素,如特色美食、特色頭飾、特色樂器或者特色節(jié)日等,各小組需要舉手進行搶答,答對加分,答錯不扣分,其他小組繼續(xù)搶答。在此種訓練模式下,學生不僅獲得了愉悅的訓練感受,同時還能夠進一步了解對我國民族及其文化內(nèi)容的知識,這為初中地理教學工作帶來了重要助力。在此基礎上,我還讓各小組隨機抽簽選擇民族,在課后搜集該民族的資料,等到下節(jié)課時向全班同學介紹該民族,由此做到讓學生進入生活中探究地理知識,在提高學生地理素養(yǎng)的同時,實現(xiàn)初中地理學科的素質教育目標。
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推動了地理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化教學的步伐,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缺乏應用性的不足,增強了學生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地理水平組織生活化的實踐活動,顯著改善地理教學的整體效果。
參考文獻
[1]郭興會.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52):141-142.
[2]毛婷婷.談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開展[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S1):170.
[3]馬艷紅.生活化教學與初中地理教學有效結合探究[J].新課程(下),2018(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