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瑩
【摘 要】 近幾年來,“創(chuàng)客”作為一個新興詞匯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并且,隨著時代和科技的不斷進步,創(chuàng)客思維也被廣泛應用到人們?nèi)粘I畹母鱾€方面。其中,教育活動也受到了創(chuàng)客思維的影響。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也應該融入創(chuàng)客思維,在這樣一種新的創(chuàng)客視域下開展教學活動,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動手能力。
【關鍵詞】 創(chuàng)客視域? 小學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創(chuàng)客即“Mak-er”,其中“創(chuàng)”是指創(chuàng)造,“客”是指從事某種具體活動的人,合在一起指的就是在活動中積極創(chuàng)新,將自己的想法落實在行動中的人。為了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學校教育也必須充分重視創(chuàng)客思維,以創(chuàng)客思維來引導教學體制的改革。其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尤其需要融合創(chuàng)客思維。但是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心智尚不成熟,要想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創(chuàng)客思維仍然具有一定的難度。對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該仔細研究這些難題,在創(chuàng)客視域下逐漸改革教學模式。
一、基于創(chuàng)客視域,激活探究興趣
創(chuàng)客視域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首先要充分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信息技術的知識相對較為復雜,且綜合性程度較高,這就導致許多學生對這些知識內(nèi)容并不感興趣,在課堂上走神的情況層出不窮。要想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信息技術課堂中,熟練掌握各種信息技術的應用技巧,是需要一定的教學策略和方法的。教師應該在課堂上運用各種手段,讓學生看到信息技術的無限妙用,將學生的視線拉回到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教學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刺激學生對于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的方法有很多,教師應該改革整體的課堂教學風格,從方方面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制作課程表》的教學活動為例。教師首先可以以一個生活化的情景來引導學生進入課堂。比如教師可以先收集班級上各位同學自己手繪的課程表,并制作成一個視頻在課堂上展示,然后再與教師自己運用信息技術制作的課程表以及網(wǎng)絡上其他的形形色色的課程表進行比較。讓學生看到運用信息技術制作課程表的優(yōu)勢。接著教師詢問學生:“你們自己制作課程表的時候會考慮哪些問題呢?”“怎樣能讓自己的課程表變得更加美觀呢?”等問題,讓學生以自己制作課程表的經(jīng)歷為基礎,思考并回答這些問題。接著再由教師引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集體制作一張班級課程表,搭配上各種表情、圖畫,盡量使課程表更加美觀。最后打印出來發(fā)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親自感受到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
二、基于創(chuàng)客視域,鼓勵自主探究
創(chuàng)客視域下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只注重教材知識的講述,以各種手段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并以背誦的方式檢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一定程度上講,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分離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作用沒有被發(fā)揮出來,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符合創(chuàng)客思維的培養(yǎng)要求,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主動投身于學習實踐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獨立自主能力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即動手實踐和提出問題。前者強調(diào)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后者則突出的是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例如在對學生進行制作幻燈片的知識教學時,教師首先要仔細講解教材上的各個知識點以及操作步驟,讓學生初步掌握幻燈片的相關知識內(nèi)容。但是教師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講解,還要讓學生親自動手,獨立自主地操作電腦,在自己的思考下制作一個幻燈片。在學生獨立制作幻燈片的時候,教師不是一個旁觀者,而是要仔細觀察每一位學生的制作過程,發(fā)現(xiàn)學生制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積極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且及時給予解答。教師通過將課堂時間留給學生獨立實踐教學內(nèi)容,可以極大地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也使得學生在自主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針對自己未能完全掌握的相關知識點提出疑問,從而在解決中鞏固所學知識。
三、基于創(chuàng)客視域,培養(yǎng)合作能力
創(chuàng)客視域下的教學除了要讓學生掌握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還要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從來都不只是一個人的事,而是需要與他人的學習成功進行溝通交流,從而互利互惠,達到共同進步的作用。但是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都以自我為中心,不習慣與別人進行交流討論,這就導致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較差。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形成團隊精神,在交流合作中促進學生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例如在《機器人的組成》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就應該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合作學習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分組,教師應該盡量保證將學習能力較強和較差的同學進行交叉,讓每一組的學生整體的學習能力持平。隨后教師要布置小組學習任務,并讓學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在學生動手實踐之前,要讓學生把每一組的任務分工寫在紙條上,并收集起來交給教師。接著每組準備一個簡單的機器人,讓小組中的學生分工完成拆機器人、識別機器部件、記錄機器人組成情況、組裝機器人各個任務。通過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可以幫助學生盡可能地降低學習難度,并減少學生完成任務的時間,同時也使得學生可以在合作中進行溝通交流,從而共同進步,這是符合創(chuàng)客視域教學的要求的。
總之,在創(chuàng)客視域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極大地鍛煉學生的思維水平,也有利于教師開展更加合理的教學活動,最終可以充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教師應重視這一教學方向,全方位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參考文獻
[1] 祁曉東.創(chuàng)客教育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探究[J].科技資訊,2020(9):120.
[2] 王如華.創(chuàng)客教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華夏教師,2019(20):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