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東輝
摘要:低年級語文教師常常通過范讀、領讀、齊讀、點名讀、自由讀等方式,引領學生朗誦課文、隨文識字,進而理解文本,但無法避免出現(xiàn)念經(jīng)式的唱讀、毫無感情的跟讀、破詞破句的指讀以及濫竽充數(shù)的混讀。將游戲應用于低年級朗讀教學中,有利于激活學生的大腦思維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拓展朗讀教學的參與面和針對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朗讀指導效果。
關鍵詞:游戲;低年級;朗讀教學;運用
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從低年級開始就得到了廣大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課堂上,教師常常通過范讀、領讀、齊讀、點名讀、自由讀等方式,引領學生朗誦課文、隨文識字,進而理解文本。然而,進入中年級后,學困生身上所顯現(xiàn)的閱讀障礙越來越明顯。比如,念經(jīng)式的唱讀、毫無感情的跟讀、破詞破句的指讀以及濫竽充數(shù)的混讀等。為了避免出現(xiàn)這些問題,從低年級開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我們積極探索游戲在低年級朗讀教學中的運用。
一提起游戲,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好玩。確實,游戲滲透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習者在輕松、愉快、積極的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真正實現(xiàn)以生為本,讓學生在愉悅中獲得知識、提高技能。游戲能使信息傳遞更加生動,擺脫枯燥的傳統(tǒng)單向說教模式,從而使學習變得有趣,這就是“游戲化學習”?!坝螒蚧瘜W習”又稱為“學習游戲化”,最早在 2011年游戲者開發(fā)大會上提出。“游戲化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借鑒游戲的“設疑、挑戰(zhàn)、自主”等理念,并根據(jù)學習者的個性特征制定教學內容和策略,通過游戲互動的方式進行學習,讓游戲者有想一直玩下去的沖動和干勁。游戲的及時反饋可以刺激玩家大腦多巴胺的釋放,讓他們產(chǎn)生快樂的感覺。
鑒于小學中低段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的學習缺少目的性,知識學習的枯燥及困難是顯而易見的,而朗讀訓練需要多次重復,如果僅僅是機械地要求學生重復,朗讀教學也會因乏味無趣而使效果大打折扣,更有可能影響學生朗讀的興趣。而將游戲融入朗讀教學中,有利于激活學生的大腦思維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拓展朗讀教學的參與面和針對性,從而提高朗讀指導效果。
一、“曉黑板”打卡,促進習慣養(yǎng)成
這是一個入門級的游戲活動,重在激發(fā)學生人人參與朗讀打卡。教師通過“曉黑板”APP發(fā)布朗讀習慣養(yǎng)成任務,學生錄制視頻、上傳音頻,系統(tǒng)自動統(tǒng)計學生的參與情況,提醒忘記打卡的同學。習慣養(yǎng)成結束后,還有習慣養(yǎng)成前后的對比。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朗誦情況,多字、少字、讀錯、停頓,都一清二楚;老師和家長可以查看孩子的進步情況,有利于親子指導;同學之間也可以點擊音頻,互相欣賞和學習,取長補短。出于新奇感,學生踴躍參與。后來,還有學生自己配樂朗讀,進一步提升了朗讀的層次,獲得了更多的成就感。
二、植入小游戲,提高興趣
教師要轉變單一、乏味的齊讀教學模式,穿插一些輪流讀、配樂讀、交替讀、分角色讀、比賽讀、開火車讀、選擇讀、聽讀、回讀、表演讀等“花樣”,甚至可以將朗讀活動設計成一個個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朗讀訓練。例如,在指導字詞過關后,將句段讀準確、讀流利的環(huán)節(jié)設計成與同學分別對讀的小比賽。學生同桌、前后或是左右兩兩成隊,一人讀、一人聽,交叉進行,互相評、相互比,看誰能讀得既正確又通順。在朗讀學習輸入階段,運用這個方法不僅能讓學生的積極性高漲,還能大大提升學生的記憶力和注意力。在朗讀的過程中,為了訓練學生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還可以設計一個坐公交車的游戲:一名學生朗讀小短文,挑戰(zhàn)者要在聽到規(guī)定的詞語時做出對應的動作,另外一部分學生作為監(jiān)督員,錯漏時會對挑戰(zhàn)者做出相應懲罰。這個小游戲在訓練學生準確、流利朗讀的同時,培養(yǎng)了其反應的敏捷性和社會公德。
在朗讀教學中,合理穿插各類游戲,可以使課堂變得“新舊搭配”“動靜交替”“難易有序”“收放有度”。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玩起來,師生之間充滿了期待、合作、愉悅和成功。
三、設計小關卡,分解目標
游戲的目的不僅在于激趣,更在于引領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因此,我們將朗讀要求設計成層級式朗讀游戲小關卡。例如,筆者將《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詩歌的朗讀設計成大家熟知的“植物大戰(zhàn)僵尸”游戲,按照難度、坡度分解、細化朗讀目標和要求,引導學生讀正確、讀通順、合理停頓、讀出感情、讀出意蘊。每一個小目標就是一個游戲小任務,每達到一個目標、完成一個小任務都能得到相應的游戲獎勵:種植最可愛的向日葵,得到土豆雷,拾取陽光等。結果,每節(jié)課學生都一次又一次模仿老師,爭先恐后地嘗試朗讀,不僅提高了讀書的積極性,很多同學甚至在不知不覺中背會了課文。
四、實施小獎勵,固化成果
在朗讀教學中,我們要利用多媒體等手段,設定相應的“實現(xiàn)·達成”獎勵,根據(jù)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努力程度,給予學生精神或物質上的獎勵回報。比如,在《植物媽媽有辦法》的朗讀教學中,筆者準備了“植物大戰(zhàn)僵尸”的貼紙,學生每完成一項任務就會獲得相應的獎品貼紙,集齊相應貼紙就算達到目標。對于難度較大的任務,要采用稀少性和渴望性特質的獎勵,也可以通過抽簽等手段來提升獎勵的稀少性,使更多的學生愿意參與更難的挑戰(zhàn),這樣自然也就提升了獎勵的效力。
物質獎勵能收到一時的效果,只有讓學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進步,才能維持長久的興趣。就像“現(xiàn)在自己的水平是40,要達到目標需要50,那么這個10要如何才能提升上去”一樣,只有用數(shù)字精準地把握現(xiàn)狀,接下去要做什么、努力的方向才能看得清晰。教師在指導朗讀時,可以利用軟件的智能評價、互動測評等功能,對學生的朗讀及時進行指導、評價和反饋。在游戲關卡中,教師可運用智能分析軟件對學生的音頻作品進行語氣、語調、音高等分析軟件對學生的視頻作品進行動作、神態(tài)等分析,這樣不僅能對學生的朗讀進行直觀的反饋、評價,還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在游戲的反饋設計中,應允許學生多端共同參與、實時互動、及時反饋。
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朗讀作業(yè)及時制作成作品集發(fā)到每位學生手上,這樣就能非常直觀地把學生的學習成果、實力變化呈現(xiàn)在眼前,幫助學生養(yǎng)成時常客觀審視自己的習慣,督促其時時關注自己當下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程度的變化。作品集對于學習者來說,在視覺上、情感上、心理滿足上帶來的滿足感比任何物質獎勵都珍貴,學習獲得感明顯增強。
事實證明,將游戲融入低年級朗讀教學中,有助于提升課堂朗讀的參與度,避免齊讀中的濫竽充數(shù);有助于增強朗讀的趣味性,讓學生享受閱讀的過程;有助于提高朗讀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深度理解;有助于增強朗讀的成就感,讓學習成果明確可見。
參考文獻:
[1]汪美群.淺談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的運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33).
(責任編輯: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