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云
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最需要精心引導和培養(yǎng)。班會歷來是班級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需要從契機、素材、活動形式等方面挖掘班會的創(chuàng)意元素,提升班會的德育功能。
關鍵詞:初中階段;班會;德育功能;有效策略
初中生是特殊存在的群體,這個群體的年齡集中在12-15歲之間,被稱為人生的少年期。這個時期的孩子身體迅速發(fā)育,生活經驗隨著年齡逐漸豐富起來,有自己的獨特思維,但心理發(fā)展又相對遲緩,身心發(fā)展的特殊性和不平衡容易引發(fā)一系列的矛盾心理,因此,這一時期往往是孩子的叛逆期,他們不像小學生那樣崇拜迷信老師,也不像高中生那樣逐漸成熟懂事,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會感覺初中生特別難管教。但同時,初中階段又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最需要精心引導和培養(yǎng)。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立德樹人,德育先行。班會歷來是班級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提升初中階段班會的德育功能,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一環(huán)。如何組建好一堂高效班會令其大放光芒呢?需要從契機、素材、活動形式等方面挖掘班會的創(chuàng)意元素。
一、抓住契機,適時引導
班會的主題和內容一般沒有限制,但是,要發(fā)揮班會的德育功能,就要圍繞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來展開,培養(yǎng)學生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根據(jù)這個要求,組建班會的契機有很多:
1.重大節(jié)日。如:春節(jié)、中秋節(jié)進行倫理文化的教育,傳承優(yōu)良家風、善待親友;教師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進行感恩教育,懂得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國慶節(jié)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家國情懷;世界XX日的相應主題教育;學校的藝術節(jié)、科技節(jié)、校運會等的集體主義教育……
2.國內外的重大事件和時政新聞。如:結合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衛(wèi)生防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誠信守法教育、心理素質教育等;結合廣州市開展的“一盔一帶”活動,對學生進行生命安全教育、規(guī)則意識教育;結合袁隆平院士的生平事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抱負教育、節(jié)約糧食教育……
3.校內突發(fā)事件。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總會不定時發(fā)生各式各樣的問題,當問題出現(xiàn)的時候,班主任應及時捕捉教育契機,因勢利導。如:本人所帶的初一新班級,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部分男生突然對人體構造產生濃郁的興趣,課余還以觸抓對方身體的隱私部位為樂,在班上引發(fā)一股歪風邪氣。為了讓學生對青春期有個正確的認識,利用班會時間,我邀請了一位當醫(yī)生的家長來開講了一次關于“青春期”的講座。在講座之前,先用問卷調查學生對青春期的相關認知,了解學生迫切想獲取的信息,根據(jù)問卷結果有針對性地鎖定講座的內容,告知學生應該如何正確對待青春期自己和同伴的生理心理變化。講座過后,那股歪風邪氣悄然消失。
德育教育的契機形形色色,只要留心捕捉,適時加以引導,就能積小勝為大勝,讓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格植根于學生的心田。
二、精選素材,服務主題
教育的本質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1]。組建一堂好的班會,離不開鮮活典型的情景素材。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獲取素材:
1.從文化瑰寶中取素材。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智慧民族,祖先留給我們的燦爛文化,浩如煙海,其中的傳統(tǒng)美德,熠熠生輝。一句名言,一首古詩詞,一個歷史典故,一個人物故事,一次歷史事件,都可以服務于我們的德育主題。
2.在當下生活中淘素材。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我們的教學資源豐富多樣。一則激動人心的新聞報道,一張寓意深刻的漫畫圖片,一段啟人深思的短視頻,一個生動有趣的生活案例,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教育的功效。
素材之多,需要我們精心篩選。素材的選用需要符合以下原則:切合主題、符合學情、深刻典型。切合主題才能事半功倍,符合學情才能產生共鳴,深刻典型才能直擊心靈。
三、形式靈活、多向互動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林格倫提出師生交往互動的四種形式:
“道德是感染而成的,不是教出來的,沒有活動就沒有教育。”基于初中生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一堂好的班會應保持一種有效的多向交往互動,重視學生的活動體驗,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班主任或班委會組織學生活動,使學生直接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讓他們在體驗和感悟中茅塞頓開?;顒拥男问娇梢杂校河螒?、演講、競賽、表演、辯論、團康等。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更可以是多元的、綜合的。
2021年3月,一則“河南中學生上學路上扶摔倒老人,反被訛5000元”的新聞在網上牽起了軒然大波,這則新聞也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有孩子專門跑過來跟我說:“老師,您看,這老人倒地還是不能扶?!蔽乙浴胺鲞€是不扶,這是個問題”為題,讓全班進行辯論,道理越辯越明,有些孩子還能引經據(jù)典,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引用出來了。最后大家達成一致認知:老人倒地,扶還是得扶,但是要懂得保留證據(jù),保護好自己。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边@不僅應該是教師一生的追求,也應該成為孩子們的一生追求。組建高效班會,讓孩子們愛上班會,需要每一個老師平時多觀察、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多創(chuàng)新,才能讓班級德育教育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德)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 鄒進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 1991年.
[2]劉佩佩. 立德樹人下初中班級主體班會的開展研究[J].神州.2019(14): 92.
(作者單位:廣州市第二十六中學,廣東 ? 廣州 ?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