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教學不斷改革與發(fā)展,教育領域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我國社會經濟日益發(fā)展,懂法、守法成為當前每一個公民必不可少的知識模塊,這就需要從小抓起,培養(yǎng)正確的法治觀念和道德教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讓學生能夠認識到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教學期間有很多知識點都涉及到一些案例,這些案例恰恰從日常生活中所獲取,為教育教學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借助生活化教學為學生們普法、知法,讓生活元素流淌在課堂中,將所學知識運用在生活中,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诖?,本文主要對創(chuàng)生活情境——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實踐研究進行了分析,以期幫助學生實現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生活情境;小學道德與法治;實踐研究
道德與法治教學對于小學生而言屬于啟蒙階段,有助于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構成,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道德觀等。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給予真切地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觀念以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和諧相處、交際交往的能力,不僅要學習書本上的教學內容,還要參與更多的實踐活動。教師要創(chuàng)設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情境,以生活為伴,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便于理解和掌握,能夠體會學以致用的道理,通過親身體驗能夠直接了解理論知識的內涵,學會道德與法治的真諦。生活情境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以學生的方式來理解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為今后的學習之路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生活化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學習體驗
小學生步入學習生涯后,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學習中離不開學習行為和學習體驗,這也是提高知識內化的有效途徑。在以往教學活動中,由于受應試思想的束縛,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部分教師會對照書本中的內容照本宣科,涉及到的案例、例題也僅限于書本之中,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并沒有獲得太多的體驗感。但是,生活化教學的運用,能夠使課堂教學有顯著的提升,教師將所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自然銜接,使學生能夠將知識活學活用,通過理論知識聯系生活經驗,借助生活經驗驗證理論知識,使課堂教學更加靈活、多樣,更加生動趣味,獲得更多的體驗感。
(二)知識內化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還處于成長、發(fā)展的時期,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不斷激發(fā)和挖掘,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經常以形象化思維呈現,這也是作為小學生難以接受純粹的理論知識的原因之一。因此,生活化教學化解這一難題,將理論與實踐相互融合,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場景,讓他們親自去感知、感悟,認識道德與法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提升學生知識內化的效率。
(三)參與實踐
有句話說的非常好,紙上得來終覺淺。在教育教學中不能一味地只追求與課本內容和理論知識,這樣容易讓學生的思維萎縮、定型,一定要積極參與實踐,實踐出真知,通過實踐經驗才能獲得更好的實踐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運用生活化教學能夠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積極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到生活實踐中,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生活經驗。
二、生活化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實踐研究
(一)開展生活化實踐活動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健康、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對外界事物以及學習中的知識點有很難理解和掌握的地方,難以用正確的方式接受。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學習的內容比較嚴謹、抽象,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能夠使枯燥單調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從興趣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更加生活化,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作為道法教師,應當積極開展生活化實踐活動,讓學生們能夠融入生活、了解生活、熱愛生活,從而能夠形成一條完成的知識體系。
例如,在學習《干點家務活》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共同參與到生活實踐中去,利用課下時間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深知自己作為家庭中的一名成員,有義務和責任幫助家長分擔家務,同時也是對父母表達愛的一種方式。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建立勞動意識,讓學生們不僅要參與到家庭勞動中,還要開展家務活競賽的活動,看看這一周的時間內,哪位學生做的家務活最多、質量最高,最后還要讓家長積極配合學校布置的工作,在一周后對自己的孩子進行評價。為了能夠證實學生們參與勞動,在家庭勞動過程中家長可以為孩子拍攝照片,等到再上課的時候,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勞動照片,將學生的日常生活融入到教材之中,激發(fā)學生的心靈深處,真正體會到勞動帶來的快樂。
(二)實踐教學促能力提升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教學理念,開展多元化、個性化的教學情境,結合課本內容和學生的興趣方向,創(chuàng)設出活靈活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歡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會達到一個興奮狀態(tài),接受知識的能力和思維方式會大大提高。在情境教學中,學生能夠很直觀的親自體驗,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從此對道德與法治課有所期待,發(fā)自內心的喜歡上這堂課,并且能夠積極主動的探索知識,發(fā)現其中的奧秘和樂趣。
例如,在學習《變廢為寶有妙招》這一節(jié)內容時,這節(jié)知識點主要讓學生能夠了解到垃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帶來的污染問題,垃圾日益暴漲的現狀分析,了解在眾多垃圾中有一部分垃圾是可以回收再次利用的,樹立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思想意識。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獲得真實感受,對所學知識能夠深入理解,在教學活動中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進行規(guī)劃設計,將垃圾進行合理分類,如何清理垃圾,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等內容做了詳細的解釋。這時,教師拿來一些生活中可回收的垃圾,讓學生們進行手工制作,將生活中的小垃圾能夠變廢為寶,其中包括:牛奶盒、廢舊紙箱、瓶蓋、橘子皮等,學生們看后狀態(tài)非常興奮,積極踴躍地參與其中。教師安排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進行手工制作,學生們突發(fā)奇想,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手工制作的過程中,教師還不斷引導,讓學生們回答關于垃圾分類、垃圾危害等內容,學生們熱火朝天地落實學習任務。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能夠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和認知感受。這就需要教師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共同參與生活實踐,樹立良好的法治觀念和思想品質,培養(yǎng)學生生活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性發(fā)展,真正實現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林曉娜.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新課程,2021(30):199.
[2]馬赟.讓小學生在生活體驗中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J].青海教育,2021(Z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