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摘 要:課內為主的傳統(tǒng)班級合唱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模式固定、教學方法單調、教學內容缺乏新意,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而將班級合唱走出課堂,走出校外是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對學生而言,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課外音樂學習活動能彌補傳統(tǒng)班級合唱教學上的不足,同時為學生表現(xiàn)音樂、實踐音樂搭建平臺,是傳統(tǒng)班級合唱課堂教學的延伸。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形成,有助于讓學生得到更好的合唱鍛煉,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合唱技巧、藝術表現(xiàn)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班級合唱;課外合唱;實施
當前,我國素質教育已取得顯著成績,伴隨教育改革的深入,學校教育理念與模式都有了極大的改觀,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yǎng)?;诂F(xiàn)代化的教育理念,班級合唱教學在教學模式上也開始由封閉走向開放,由校內走向校外,課外音樂活動已成為合唱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內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有力推進班級合唱的發(fā)展,能有效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
一、班級合唱走出“班級”的意義
班級合唱是以班級為單位的多聲部合唱,班級合唱走出“班級”是一種教學理念,也是一種教學形式。班級合唱走出“班級”,要求教師拋開思想上的束縛,不把班級合唱的教學僅僅局限于教室里的課堂教學,還可以拓展延伸到教室外、校園外。以課內為主的傳統(tǒng)班級合唱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模式固定、教學方法單調、教學內容缺乏新意,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而將班級合唱走出課堂,走出校外是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對于學生而言,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課外音樂學習活動能彌補傳統(tǒng)班級合唱教學上的不足,同時為學生表現(xiàn)音樂、實踐音樂搭建平臺,是傳統(tǒng)班級合唱課堂教學的延伸。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形成,有助于讓學生得到更好的合唱鍛煉,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合唱技巧、藝術表現(xiàn)能力的提高。
課外合唱的形式是豐富和多樣的,無論是合唱活動,還是合唱比賽的開展,都有助于強化師生對合唱教學的重視,為學生打好扎實的聲樂基礎做好充足的準備。因此,讓班級合唱走出班級,舉辦小組合唱表演、班級合唱展演等課外音樂活動,是學生對所學合唱知識學以致用并接受檢驗的過程,大大地提高了班級合唱的教學質量。
二、積極開展課外合唱活動,有效促進合唱教學發(fā)展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合唱活動能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調動學生學習合唱的熱情,有效促進合唱教學發(fā)展。以容桂小學為例,該校的班級合唱課程開設三年來,學校課程組為全體學生搭建了科學、有效的成長出口——多元而豐富的藝術實踐。多元體現(xiàn)在載體的多元,學生的藝術實踐早已離開了教室發(fā)展到年級、校園的各個角落,藝術實踐形式豐富,手段多元,參與面廣,再一次體現(xiàn)出課程的普惠性、公平性,在學生不斷的藝術實踐中也逐漸打造了學校的藝術品牌,容桂小學的“班級合唱案例”獲得順德區(qū)案例評比特等獎,多次獲得省、市、區(qū)級各項比賽好成績。
多元豐富的課外合唱藝術實踐活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定期在校內開展班級合唱展演活動。
2.地區(qū)內廣泛開展合唱比賽。
3.組織學生欣賞優(yōu)秀合唱團體的演出。
4.帶領學生進社區(qū)、部隊、養(yǎng)老院慰問演出。
5.舉辦教師音樂會。
6.組織課外合唱練習。
三、課外合唱實踐活動的實施
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與需求,制訂科學、合理的合唱實踐計劃,包括教學目標確立、教學任務的制訂以及實施策略的探索等。與此同時,人員選擇及時間安排也將作為計劃的一部分,值得教師充分考慮。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也需要格外引起注意,要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與溝通,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投入合唱教學活動中。
(一)人員的選擇
課外合唱團與班級合唱團,在人員選擇上的標準與要求是一樣的。通常興趣和天賦是兩個主要的參考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合唱藝術有著濃厚興趣的人才能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具有一定音樂天賦的人,他們具有良好的音樂感知能力,具備一定的音準、節(jié)奏能力。具有良好音樂素養(yǎng)的人對合唱團的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在人員選擇時,這兩類人一般都是被優(yōu)先考慮的對象。有些人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系統(tǒng)訓練后,在音樂素養(yǎng)方面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這類人通常也在選擇的范圍內。
(二)時間的安排
受到升學壓力的影響,中小學生學業(yè)壓力普遍較大,尤其是中高年級,他們課外休閑的時間有限,為此,就需要合理安排課外合唱時間。這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盡量選擇適合學生的時間來排練,課外合唱活動時間間隔應適度,既不可過疏,也不可過密,應做到疏密有度,既要避免與學生的學習時間發(fā)生沖突,也要保證合唱的教學效果。
(三)總排與合練的交替進行
課外合唱的學習一般遵循從“樂句—樂段—分聲部旋律—多聲部合唱—歌唱情感處理”等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推進教學進程,加強對合唱隊員多聲部聽覺能力的培養(yǎng),分聲部練唱時對歌曲的音準、節(jié)奏把握住,養(yǎng)成聽和弦與復調的習慣,不能習慣于聽單旋律,還應以段落為單位,重點段落和難點部分要重點把握。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領悟歌曲的情感,學習對歌曲進行情感處理,有感情的音色就像一壇令人沉醉的老酒,讓學生知道歌唱的靈魂在情感。
參考文獻:
王堅英.創(chuàng)建特色的班級文化,有效促進班級和諧發(fā)展[J].新課程(小學),2016(12):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