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忠
摘 要: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且知識具有抽象性,對以感性思維為主的小學生來說,在理解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探索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此,圍繞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進行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性;探究
讓學生的興趣被調動,引發(fā)他們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學以致用、解決問題,真正實現教學有效性成為當前教師的一項重要課題,筆者認為有效性數學教學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一、情境創(chuàng)設目的清晰且明確
情境教學方式在課堂上頗受青睞,借助一定的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這一情境中學習知識,而對數學課堂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首先要做到創(chuàng)設的目標清晰、目的明確,要基于學生學習數學提高認知技能、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等為出發(fā)方向來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融情入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感受新知識。同時,教師通過對一些知識點上的數學問題的提煉,以問題情境的方式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啟發(fā),使他們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具有明確的思考方向,從而在數學知識形成過程中,提升自身的邏輯性思維。
與此同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與時俱進,具有時代氣息。當前,隨著信息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學生不僅通過課堂獲取知識,還通過課外的一些電子產品來獲取大量信息,為了能與當前的時代相契合,與學生的認知需求相符合,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滲透當前的一些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引發(fā)學生進行思考,讓其感受現代化的濃厚氣息,同時在對社會與國家的發(fā)展關心中培養(yǎng)學生小小主人翁的意識與責任。在“百分數的應用”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中國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的一個情境,學生通過這一激動人心的情境,對各國投票的具體數據進行統(tǒng)計圖的制作,由此利用所學的百分數解決問題。此外,情境的創(chuàng)設內容要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符。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有活動情境、故事情境、實驗情境、動手情境、問題情境,種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都離不開符合所教學的內容以及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結合他們的實際生活經驗進行設計,讓情境不再是走形式、圖熱鬧、喧賓奪主,而是真正發(fā)揮其效果。對中、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多采用一些生動、直觀、形象的情境創(chuàng)設,如做游戲、講故事、多媒體情境展示創(chuàng)設情境。高年級學生則是為他們搭建交流合作的平臺,使他們圍繞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積極地發(fā)揮自我的思維,不斷在分析、探究、交流、合作中理解問題并解決問題,形成自身的知識體系。
二、開展探究性學習,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當下新課改大力倡導要開展探究性學習,讓學生真正地以主人的角色投入學習探索中,當他們產生疑問時,主動地進行探究分析,最終找見解決問題的答案這一整個過程,正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的一個過程。而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時,所創(chuàng)設的探究問題就具有價值,學生在思考、探究時具有一定的導向性,使他們的智慧得以啟迪,思維得以點撥。在課堂上,教師是引導者、主導者,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引導要導活、巧引妙導、導適時,學生才會學得有目的、有方向,學得輕松有趣,學的愉悅快樂。首先,要讓學生真正對這一創(chuàng)設問題進行感受,及時調動自身舊知識的經驗進行正向的遷移,問題探索價值就能顯現出來。而學生基于自己的知識經驗,會盡最大可能利用各種原始數據進行深入探索,這其中包括假設、驗證、再驗證、檢驗、結論,知識建構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教學真正產生有效性。當學生在解決一個新問題時,先會進行一番頭腦的獨立思考,等有了自己的想法與方向后,就會試圖采取一定方法進行解答與探索,最終獲得答案時,學生會有一種經歷重重困難后豁然開朗的感覺,無形中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需要秉承的數學態(tài)度。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解決數學問題所需要的思維能力,要不斷發(fā)散思維、拓展思維,讓學生體會數學的魅力以及成功感、喜悅感。而小組合作學習經過一番交流討論,是思維與思維的碰撞,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幫助他們構建知識結構,相互之間自由交流,傾聽他人的觀點,進行自我反思,取長補短中,有效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
三、尊重差異,引導學生共同進步
對小學生來說,認知水平不同,在設計教學目標、具體問題時,都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既要為每一位學生提供進行探索、合作、交流、參與活動等的平臺與機會,又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認知目標以及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使每名學生都能“跳一跳、吃果果”,避免所提問題過于籠統(tǒng),導致一些學生“吃不飽”,一些學生“吃不了”,因此既要關注全體學生的進步,又要關注個體的發(fā)展。
四、評價形式靈活多樣,促進學生進步
在數學教學中,評價是自始至終貫穿整個過程的行為,要避免簡單、單調的評價語言,既要及時進行評價,又要做到切中要害。讓評價成為激活學生學習的正能量,讓學生感受來自教師的關注,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這樣一種尊重客觀事實,同時也給予學生人文關懷的評價中,學生受到啟發(fā)、得到諒解,同時增強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總之,對有效課堂的打造,教師要秉承一種價值追求,不斷探索實踐,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錢勝嶺.談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J].中國校外教育,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