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摘 要:小學是小學生建立數學學習興趣的關鍵時期,小學數學教師應該仔細思考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進而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文章就小學數學教學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幾點教學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教學措施
一、 引言
小學生只有對數學感興趣,才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了解數學知識框架。目前,教師多是通過教材內容導入的方式引導學生了解數學知識,卻沒有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小學數學教學多是通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思考數學知識,卻沒有引導學生主動提出數學問題,分析數學知識。學生在接受抽象的數學知識時,往往因為無法理解數學概念的含義,進而對數學學習過程越來越不感興趣。同時,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多是讓學生掌握數字的運算規(guī)律,卻沒有引導學生通過結合生活、學習中的實例,來認識數學知識的意義。學生的應用意識低,更沒有親身感受到數學問題的抽象過程,進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有讓學生愛上學習,才能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學習數學的習慣,找到數學學習的竅門。
二、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情況
教師只有耐心地分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使學生愛上數學,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一)現有的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有待豐富
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工作時,會發(fā)現多數數學教師很少從數學教學過程中提煉數學模型,并且沒有引導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模型和實例。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卻不能主動的思考數學問題。同時,教師所傳授的教學內容不具有趣味性,學生很難快速集中注意力,跟隨教師的學習節(jié)奏分析數學問題。當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習數學知識時,教師已經將數學教學內容的重點講授完畢。教師所傳授的教學內容多是取之于課本,沒有創(chuàng)新性。學生在跟隨教師學習部分抽象的數學知識點時,多不能迅速理解該數學知識點的本質,進而失去了提高數學學習能力的機會??梢?,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認識到教學內容不夠豐富這一不足之處,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
(二)現有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有待創(chuàng)新
小學數學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有待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越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生的學習興趣越高。如果教師每次講課都采用同一教學方式,留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較少,就很有可能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如果教師講課時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就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發(fā)現數學問題背后的數學思想方法。目前,部分小學數學教師采用了微課、多媒體教學工具,并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學習、課堂提問學習等教學方式,這些教學方式都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但是部分教師在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過程中,也遇到了許多問題。比如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雖然節(jié)省了板書的時間,在展示PPT上的數學知識時,由于切換PPT速度太快,數學知識點在學生眼前一閃而過,學生很難從學習過程中有較大的收獲,更沒有做好學習筆記??梢?,數學教師應該仔細思考教學方式的不足,從而探究出更加適合學生提高學習效率,訓練學生數學思維的方法。
(三)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不高
小學數學教師雖然大體了解新課標對小學數學教育工作的要求,但是仍然沒有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組織了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但是缺乏對學生的監(jiān)督與考核,學生學習效果不佳。且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時,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了解數學知識的背景,更沒有引導學生思考數學知識規(guī)律的推理與驗證過程,導致學生只會按部就班的完成數學作業(yè),缺乏自主探究意識。教師在實際教學時,沒有引導學生思考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工作、社會環(huán)境中的事物相聯系,導致學生的應用意識不強??梢姡處煈撜J真落實小學數學教學要求,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措施
小學數學教師只有認識到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一)結合多媒體教學工具,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
多媒體教學工具在數學教學中有了較為深入的試點,且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小學數學教師完全可以選取適合多媒體教學的內容,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教師在開展課堂導入課程時,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工具來提高學生對不同數學概念的認識。數學概念往往是比較抽象的,如果教師能夠從學生容易理解的角度入手,那么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就會有所提高。比如在新授“圓的面積”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先請學生思考生活中有關圓的物體,并分析圓存在的意義。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會逐漸認識到圓與圓心之間距離的關系。同時,教師可以提出教學問題:“如果用繩子將小明家的小狗拴在一根繩上,小明保持不動,讓小狗圍繞小明轉圈,那么小狗所走過的路可以近似看為一個什么?”小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會逐漸認識到圓的意義,并與同學進行熱烈的討論,從而找到圓形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然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多媒體中用電腦工具畫出圓的過程,進而讓學生逐漸理解圓形面積的求法。學生在跟隨教師思考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興趣也會逐漸提高,問題意識也會有所增強。教師通過簡單的多媒體課堂導入和問題導入,快速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提高了數學教學的效率。
(二)加強計算思路講解,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計算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教學內容,小學數學教師應該仔細分析當前數學教學的問題,進而挖掘出更加適合學生提高數學學習能力的方法和思路。比如教師在提高計算準確率教學時,要設計計算的混合計算題目,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合作完成例題講解環(huán)節(jié),并讓學生深入分析典型的數學問題,找到數學解題的思路。而計算思路講解可以讓學生重視預習和復習過程,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思路,讓學生課上實時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在提高計算準確率教學設計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改編的習題和例題,并擴大知識面,讓學生在一定難度的習題訓練中發(fā)展邏輯思維。比如在學生學完“從一個數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可以減去這兩個數的和”的知識后,教師可以刻意訓練學生的計算意識。比如當學生計算“232-28-32”的題目時,學生可能會選擇“232-(28+32)”的計算思路,而不是選擇“232-32-28”的計算思路??梢?,學生的固化思維很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生對減法性質的逆用感較差,會導致他們不能選擇合適的計算思路計算數學題目,計算準確率不高。因此,教師要告別傳統(tǒng)的機械訓練方式,要讓學生改變傳統(tǒng)的計算思維定勢,活學活用知識,進而掌握數學思想,樹立數學意識。學生在學習計算知識結構時,需要先掌握常見的計算方法。然后,教師再通過具體的題目來訓練學生的計算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學生通過反復學習計算規(guī)則,就會逐漸掌握計算思路,進而提高計算準確率。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也會逐漸推導、換算不同類型的數學題目,進而加深對計算技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