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琴
摘 要:小學教育一直以來都是老師和家長較為頭痛的難題,1~3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還處于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階段,而到了4~6年級階段的學生,如果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學起來也會特別的吃力,甚至有些基礎不好的學生容易出現自暴自棄的心理特點。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當代學生的學習壓力和競爭都特別大,除了學校的繁重學業(yè)之外,還會有很多課外輔導班、奧數班、興趣班。這也表明了現在的家長都特別重視學生的教育問題。但是,在教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授學習方法比教授學習內容更為重要。文章就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養(yǎng)成方法進行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獨立思考能力;養(yǎng)成方法
一、 引言
現代教育已經不像傳統(tǒng)教育那般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知識點,現代教育提倡師生要掙脫應試教育的束縛,要學以致用,舉一反三,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養(yǎng)成遇到難題先獨立思考的思維模式,這比單純的教會學生某個知識點重要的多。獨立思考能力是指一個人可以在具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仍然保持自主思考的過程數學教育主要是傳授學生解題思路,讓學生可以根據思路自主思考從而解開一道道數學難題。簡而言之,小學數學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從小培養(yǎng)學生建立良好的數學思維,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興趣。即使學生出錯了也不要急于責備或糾正,應該要先對學生獨立思考的行為進行肯定再糾正錯誤,不要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獨立思考的自信,從而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的習慣。
二、 小學數學教育的現狀
(一)小學階段的學生尚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通過細心觀察身邊的小學生其實不難發(fā)現,許多學生在做作業(yè)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會的難題,他們不會立馬請求老師或家長的幫助,而是會進行一系列的小動作,如此表明了該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習慣不好,雖然遇到困難本能的選擇逃避是人之常情,但對于學生而言這樣的習慣一定要糾正。老師應該要引導學生遇到難題時要學會獨立思考,多嘗試幾次不同的解題方法,嘗試獨立的去解決難題,而不是選擇逃避或者立馬請求身邊人的幫助。
(二)小學階段的學生自控力較差
前面提到在學生沒有養(yǎng)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數學基礎沒鞏固好就升入較高年級時學起來會相對吃力些,這時候部分學生在遇到難題時會直接抄參考答案,我想應該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吧,雖然這樣可以讓學生快速地完成作業(yè),但是這與教師的教學初衷背道而馳,如果學生長期依賴參考答案,會讓學生逐漸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并不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作為一名學生,遇到數學難題直接抄參考答案是出于本能,所以這時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端正學生的學習的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引導學生在遇到難題的時候先進行獨立思考,多嘗試,哪怕最后解題錯誤也沒有關系,重要的是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三)小學數學教育課堂氛圍枯燥乏味
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現在還有部分數學教師上課還是很刻骨死板的對照教材講解,整個課堂氛圍十分枯燥乏味,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就是老師在講臺上枯燥地講著,學生在課堂上很難做到專心致志的聽見。這就使小學數學教育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為了提升小學數學教育的教學效果,數學教師應該多采用幽默風趣的話語來講述某個知識點,將知識點融進日常生活中,例如教師在講解三角形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可以先引導學生舉例生活中常見的物件中哪些是三角形,同時也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見到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然后讓學生動手用一張紙剪出一個三角形,從生活入手,讓每位學生都參與思考發(fā)現,大膽的展開思考。然后拋磚引玉出三角形的相關知識點。寓教于樂,擺脫傳統(tǒng)教育的束縛,拋開古板的授受式教育,不要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知識,這樣容易造成學過就忘的現象,而且小學生正處于好動、對世界充滿好奇的階段,教師可以捉住這個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吸引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小學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系方面存在缺陷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過程中,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及大課堂教學的影響,很多教師都無法了解每位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學習接受能力,這樣就難以根據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備課,學生也就無法得到針對性的輔導,并且在教師講解知識點的過程中,小學數學的理論知識很難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畢竟小學生也不可能在生活中購買東西時用到數學的乘除法,這樣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教師應當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庫,教學也要與時俱進,抓住當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針對性的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五)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有效的教學目標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明確數學教育最重要的建立良好的思考思維,是要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思維模式,而不是簡單的傳授某方面的知識點,很多老師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過于注重知識的積累而忽略了學生數學思維的建立的重要性。教學過程中失去了主次,這不利于提升學習的學習效率,在小學階段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數學思維模式,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有著很大的好處,小學數學教育的主要教學目標應當是培養(yǎng)學生建立良好的思考方式,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學會獨立自主的思考問題,因為當學生升入更高年級的學習時會遇到更多的思維難題,所以在小學階段打下夯實的思維基礎是至關重要的。
三、 小學數學教育中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獨立思考能力是指一個人可以在具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仍然保持自主思考的過程,擁有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可以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及智力,提高學習成績。在生活上,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可以讓學生在成年后減少對父母的依賴,形成良好的獨立人格。
四、 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養(yǎng)成方法
(一)明確教學目標
前面提到過現代小學教育中存在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不明確,導致課堂教學效率較低的現象,那么要培養(yǎng)小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首先就需要教師先明確教學目標,教師的教學行為會直接受到教師課前確定的教學目標的影響,整個課堂的也是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的,所以教師的教學目標要明確且正確,同時也要具備與時俱進的精神,可以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方式進行調整,適當的方式會促進教學的有效開展。充分發(fā)揮教師在小學教育過程中的引導作用,鼓勵學生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