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建峰 楊志華
摘 要:隨著教育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小學作為學生打基礎的階段得到了非常多的關注。在小學高年級的學習中,朗讀能力是語言學習的基礎能力,當學生學會朗讀之后就可以使今后的語言學習變得更加順暢。文章通過對小學高年級朗讀能力培養(yǎng)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對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提出個人見解,希望為關注小學高年級學生朗讀能力培養(yǎng)的人群帶來參考。
關鍵詞:小學教學;高年級;朗讀能力
一、 引言
在小學高年級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朗讀并不是單純的出聲閱讀,而是在閱讀過程中將內容聲情并茂地表現出來,朗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梳理閱讀內容,還能夠通過抑揚頓挫的朗讀使學生的聲音更加富有表現性。因此,有必要對小學高年級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策展開分析。
二、 小學高年級朗讀綜述
(一)文學詞匯積累
對于學生而言,培養(yǎng)朗讀能力能夠增加學生閱讀期間的注意力。學生的注意力大多可以維持在20~30分鐘,一旦注意力持續(xù)時間過長,就會導致學生出現疲憊的現象,而通過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則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另外,朗讀的前提就是閱讀各類文章、書籍,因此通過朗讀還可以幫助學生豐富自己的詞匯量,使學生在其他優(yōu)秀文章中為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未來的學習之路變得更加簡單。
(二)語言表達能力的養(yǎng)成
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處于容易緊張、害羞的階段,此時學生在發(fā)言時往往會顯得非常緊張,很難組織起自己的語言。然而朗讀卻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朗讀過程中,學生并不需要自己組織語言,只需要在朗讀時將文章內容表現出來,此時學生可以在文章中感受到的文字的魅力,加深文章內容在腦海中的印象,當通過朗讀積累到足夠文學素材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將會得到大幅提升。
(三)理解文章內容
學生在進行朗讀訓練時,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多次閱讀文章,此時學生對于課本內容的領悟度將會得到提升。通常情況下,小學生在剛剛接觸一篇文章時,因為文化底蘊不足,所以很難快速了解文章背后存在的意義,然而通過大聲朗讀卻能夠讓聽覺一同作用于課本內容中,此時學生領悟文章的速度將會提升,這也是部分教師在課堂中讓學生出聲閱讀的主要原因。通過對文章內容反復進行閱讀,能夠增加學生學習新文章的效率。
(四)提升學生鑒賞能力
朗讀訓練的開展肯定離不開大量文章資源,當學生閱讀的文章數量逐漸增多后,學生便能夠自行判斷出文章資料的好與壞,文章品鑒能力的提升可以使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得到提高。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所有文章都是精挑細選出適合小學年齡段的文章,其中的文字、語言不僅更加容易被學生接受,還能夠豐富學生的想象力。除此之外,在教師對學生朗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時,還可以鼓勵學生表達出自己對于文章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對于文學的興趣。
(五)提升學生語感
在文章學習過程中,語感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輔助效果,語感的養(yǎng)成主要在于學生文學知識的積累以及文章朗讀時的體驗。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時,應該幫助學生在朗讀文章期間投入課本帶來的意境中,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在朗讀時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沉浸在文章中。當學生真正從文章內容中感受到作者思想之后,就會使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學生的語感也會在此期間得到提升,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帶來幫助。對于學生而言,在高年級開展朗讀訓練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效率、質量得到提升,而且朗讀習慣的養(yǎng)成還能夠提高學生文學方面的綜合素養(yǎng),讓學生今后的學習變得更加簡單,因此小學高年級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
三、 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
在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時,教師應該著重強調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因為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朗讀能力并不能直接提升學習成績,所以很多學生并不會對朗讀產生興趣。只有通過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提升朗讀興趣,才能夠使朗讀訓練發(fā)揮出應有的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發(fā)現,學生在參加感興趣的各種活動時,往往會發(fā)揮出更多的潛力,此時學生無論是積極性還是學習效率都會得到大幅提升。與此同時,如果教師能夠在此時向學生提出表揚,還會為學生帶來更多動力,通過形成這種良性循環(huán),能夠使教師的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而且在朗讀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在朗讀期間發(fā)現自己產生的變化,當自己朗讀文章越來越順利以后,就會下意識認為自己擁有朗讀的能力,因為能力增加而產生對朗讀的興趣。在小學高年級教學期間,部分學生都缺乏朗讀興趣,
朗讀能力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朗讀能力的不足也會直接反映到興趣中,此時很多學生就會在早讀過程中浪費自己的時間,影響早讀效果。所以教師在提升學生朗讀能力時,應該從增加朗讀興趣中入手,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造合適的朗讀環(huán)境,讓學生感受到朗讀的魅力。
(二)給予學生有效的朗讀方法
1. 明確朗讀目標、內容
在對朗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時,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確朗讀目標與朗讀內容。在朗讀過程中,目標與內容將成為學生朗讀過程中的核心。學生在了解到朗讀的意義之后,就能夠讓朗讀質量得到提升。教師在開展朗讀訓練之前,需要提前根據文章特點來制訂相應的朗讀任務。例如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找出文章優(yōu)美的部分,以此來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發(fā)現文章中句子的語言美、情感美等內容。朗讀不是閱讀,朗讀訓練開展時需要學生將自己的聲音大聲講出來,教師還可以提前通過示范讓學生了解文章中各個語句的側重點,并在學生朗讀期間進行合理引導,通過這種方式教會學生朗讀文章時的抑揚頓挫以及其他朗讀技巧。當朗讀能力培養(yǎng)時的目標、內容明確后,教師教學將會更加具有針對性,教學效果也會因此而得到提升。
2. 提升自身朗讀能力
朗讀能力培養(yǎng)并不是一項傳統(tǒng)學科,所以教師就算想要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也常常會因為能力問題而無法達到良好教學效果。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通常就是“口授耳聽”的方式,教師雖然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需要保證聲情并茂,但是日常教學中的聲情并茂其主要作用卻是提升課堂氣氛,與朗讀文章過程中的聲情并茂擁有非常大的差別。所以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之前需要提前主動了解朗讀的藝術,只有這樣才能夠在課堂中成為學生的榜樣,讓學生從教師的身上感受到朗讀帶來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深入了解文章內容,保證朗讀期間能夠將作者的思想全部表現出來,以此來與學生形成情感共鳴。如果教師對于文章的了解程度非常高,擁有自己的理解,還可以使朗讀能力培養(yǎng)變得更加得心應手,教師的朗讀能力能夠在示范閱讀中發(fā)揮出非常好的效果,而對文章的了解程度則可以有效增加對學生的朗讀指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