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摘要】我國的教育體制在進行改革,小學作為教學的起步階段,受到很廣泛的關注,而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以及閱讀能力的重要學科,其教學地位十分突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重中之重,而文本細讀作為閱讀的一項技能,需要在教學中進行重點培訓,但在實際教學中,文本細讀還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本文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入手,分析文本細讀的作用,并給出文本細讀教學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教學 語文閱讀 文本細讀
一、文本細讀的現(xiàn)狀
(一)存在“杰克現(xiàn)象”
“杰克現(xiàn)象”是指小孩利用閱讀來打發(fā)時間,而不是真正的喜歡閱讀的一種現(xiàn)象。而“杰克現(xiàn)象”名稱來源于一個故事,一個叫杰克的小孩,平時在喜歡看書、報紙甚至是家里所購買產(chǎn)品的說明書,他都看了好幾遍。但他的語文老師卻向父母反映,杰克閱讀課不認真,不喜歡閱讀課。通過了解發(fā)現(xiàn),杰克在家閱讀各種書籍報紙,只是為了打發(fā)時間,而不是真的喜歡閱讀。其實,在我們身邊,這樣的孩子還是比較多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正確引導,調動學生興趣和好奇心,讓學生對閱讀課充滿期待。
(二)教師解讀過多
小學語文教師的解讀能力很強,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學到更多知識,對所閱讀的內容有深刻的理解,教師就會從不同角度,對文章進行全方位的解讀。這種教學方法是不可取的。首先,小學生閱讀能力不強,深刻的解讀使他們難以理解。其次,閱讀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去仔細閱讀文章,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文章中心的思考,教師過多的解讀,會阻礙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師進行過多的解讀,占據(jù)學生自主思考時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
二、文本細讀的作用
(一)提升教學水平
文本細讀符合新課改的發(fā)展要求,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閱讀學習中,教師采用文本細讀就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通過引導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并能夠進行探究性學習。在這個過程開始之前,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使整個閱讀教學始終圍繞細讀文本進行。在文本細讀中,教師思想得到轉變,教學方法和策略也相應改變,從灌輸者成長為引導者,長期這樣進行教學,教師能夠更深入準確的把握難點和語句,這有助于專業(yè)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課堂效率
文本細讀注重的是學生的閱讀,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能夠對文本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在文本細讀中,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思想,以學生為本,同時還要整理好文章學習思路和教學結構,使整個教學過程更緊湊。在具體教學中,要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規(guī)律,教學要由易到難,體現(xiàn)出層次教學和因材施教。所以說,文本細讀能夠加深課堂教學結構深度,還能夠形成高效的閱讀課堂。
(三)提高學習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運用文本細讀方法,能夠提升學生閱讀主動性,同時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文本細讀不僅能轉變教師教學理念還提高教學設計層次,還能夠將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兩者進行結合,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閱讀,促使學生與文本進行有效對話,學生思維在引導中被打開,從而激發(fā)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整個課堂呈現(xiàn)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語文閱讀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學習、積累和運用字詞句,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美的享受,才能更好的將所學運用到日常習作中,實現(xiàn)文本閱讀的指導意義。
三、文本細讀的策略
(一)把握整體,細讀局部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一篇文章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文章的每一個段落、出現(xiàn)的每一個文字都和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主旨息息相關,在進行閱讀時,不能單獨閱讀某模塊,也不能夠逐字分析。在文本細讀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整體把握文章主旨,從文章整體角度對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行分析,然后再細分到段落,詳細探究具體段落。避免在閱讀開展過程中把文章劃分太細,弄得支離破碎,使其失去原來有的美感。整體性閱讀,需要總結文章的綜合信息,幫助學生把握文章價值、結構、語言風格以及背景,這樣才能進行有效閱讀。例如在巴金《鳥的天堂》一文的教學中,一般情況下,教師從引導學生閱讀關鍵段落入手,讓學生對于大榕樹的壯觀和美有所體驗。這樣的閱讀教學,學生只能從概念上理解“鳥的天堂”的熱鬧。而另一位教師,則利用另一種閱讀教學方法,首先,從大榕樹為鳥營造怎樣的居住環(huán)境入手,“安靜、安全、安逸”,在這樣思路的引導下,將“鳥的天堂”一點一點的鋪展在學生眼前,以畫面再現(xiàn)為主線,這樣學生對文章才會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之后再進行字詞句細化分析,使“鳥的天堂”更深刻的印在學生心中。
(二)深淺得當,規(guī)律細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面對的一群閱讀理解能力不高的學生,對學生來說,每一次的文本段落分析都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同時也是學生整合知識,內化知識以及再學習的過程,在這樣的閱讀學習中,教師要注意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不能把他們當做成年人看待,要注重教學的趣味性,并且利用深入淺出的閱讀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深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文章大意的掌握,并通過細節(jié)引發(fā)學生思考,使學生通過情感進行閱讀,透徹分析關鍵字詞。
(三)課外拓展,合理教學
課外拓展是閱讀教學重要的一部分,但盲目的延伸會讓學生陷入思維困境,使閱讀分析無從下手,并對閱讀學習失去信心。這時就需要開展科學合理的課外閱讀延伸。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掌握能力,選擇符合學生閱讀特點的課外文本,而不應該設置學生難以思考的閱讀問題。課外閱讀要致力于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擴大學生閱讀面,引導學生多讀書,細讀書。
結語
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要重視文本細讀的作用,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能力,同時也推進了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學生自主閱讀,在細讀中感知作者的寫作意圖并與之產(chǎn)生共鳴,這體現(xiàn)了新課改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本文雖然討論了文本細讀的作用以及應用策略,但如何發(fā)揮細讀文本的最大作用,這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進行豐富和總結。
【參考文獻】
[1]蔣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亞太教育.2016(01)
[2]肖余.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求知導刊.2014(10)
[3]戴吉春.芻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J].教書育人.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