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會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高年段語文作文教學明確提出“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的要求。該文從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生活,選取生活中的素材寫入自己作文的方法入手,提出“三心(留心、幻心、換心)激趣法”,從留心觀察,幻心想象,換心易物三個方面,用自己教學的課例舉例,示范了如何化腐朽為神奇,以小寫大,以虛寫實的方法,提升學生觀察生活的趣味性,提高寫作能力。
關(guān)鍵詞:作文教學;寫作激趣;觀察生活
小學生進入到六年級,寫作水平能力的提升逐漸被語文老師所重視。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指導學生放下畏難包袱?筆者在教學時,指導學生從身邊事寫起,寫自己最想表達的情感與想法,放松寫作,化難為易。采用“三心(留心、幻心、換心)”激趣法,點撥學生觀察生活,用心寫作。
1.留心觀察,化朽為奇
正如曹文軒所說,寫作除了需要“掃視”,更需要“凝視”。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事物,需要仔細觀察,特別是吸引自己“多看一眼”的事物,更需要凝神思考一番。
一年前,我曾經(jīng)在新接手的班級發(fā)現(xiàn)一缽吊蘭,花盆是一個廢棄的鋁鍋,這引起了我的興趣,經(jīng)過觀察、思考,我寫出了一篇《綠植盆》的散文。
對于發(fā)現(xiàn)不同,我對這盆植物進行了描寫:“綠植群的末端,有一盆吊蘭吸引了我。吊蘭不算茂盛,但長得生機勃勃,綠葉滴水,看得出主人勤于施肥,打理得精細。剛生出的莖葉才拔了兩個節(jié),有些欲垂難折的意態(tài)。吸引我的不是吊蘭本身,而是裝吊蘭的盆兒。其他的綠植,看得出都是在花鳥市場現(xiàn)賣的,每一盆都還有溫室的氣息和肥膩。那些花盆兒也是五彩繽紛,造型別致。而唯有這一盆吊蘭,裝花的盆兒是一個鋁皮的小湯鍋,雙耳已經(jīng)熏黑,鍋身還有搽洗不掉的煙垢隱在凹處。鍋底打了四個小洞,用于濾水。再用一片鋁皮兜住,以防多余的水滲出,弄臟了臺面?!?/p>
不僅僅是觀察,我還對生活中的現(xiàn)象進行了思考:“小小的樸素和細節(jié),彰顯出家庭的細心。我想最初,這個小鍋,發(fā)光發(fā)熱的地點肯定在廚房,熬過米粥,燉過骨頭,煨過湯油。曾經(jīng)是與美食為伴,受過烈火的錘煉。而今,在這里,安然地當著花盆兒,其間的經(jīng)歷,是不是猶如童話的素材,一樣精彩一樣跌宕起伏?”
最后,引發(fā)我對人生的思考:“吊蘭種在鋁皮的湯盆里,普普通通一個綠植,給人的啟發(fā)就像一個哲人的點醒:每一個人的生命意義沒有誰能給他固定,也許在那個生命的轉(zhuǎn)角,新的意義就生發(fā)出來了。每一個孩子的意義,也是如此!沒有那一段旅程是相同的,沒有哪一個生命含義是固化的。哪怕像我,年復一年面對這同一階段的學生,眼光不同,意義大不同!”
生活中本來就有許多哈腐朽為神奇的例子,我們有所見聞,有所感悟,寫入作文,信筆而作,佳作自來。
2.幻心想象,以大寫小
六年級的學生,童心未泯。老師指導作文教學,特別需要借用這一優(yōu)勢,激發(fā)鼓勵學生盡情想象,把觀察到的生活和想象進行想象聯(lián)想加工,采用以大寫小的手法進行寫作。比如《濟南的冬天》,老舍將濟南城想象成一個嬰兒,將四周的山想象成一個小搖籃:“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就是以大寫小的手法。又如《童趣》記載兩只蛤蟆“拔山倒樹而來”也是以大寫小的手法。
老師當場舉例,下水作文一段:一日,在校園的桂花上,我看到一只螳螂。校園里這一種動物并不常見,只見螳螂悠然漫步在樹葉之間,沒有看見我,也沒有看見其他的威脅。這一瞬,我突發(fā)想象:螳螂好像遨游在太空的太空人,那兩只突兀的大眼睛和三角的頭,就是戴著的頭盔。樹葉的顫動使它失重,它從一只樹葉攀行到另外一只樹葉,看似充滿技巧又似極為驚險,仿佛稍不留神就會消失在茫茫的太空。那一片樹葉與另一片樹葉的距離,好像是星球與星球的距離,它吊行得極為小心,極有失重之態(tài)。
像這樣的想象,很得學生所長,比如螞蟻扛食物好像史前巨獸爭斗,飛蛾撲火好像太空采集恒星能量……發(fā)揮想象,極小之物有極大的胸襟,即可寫出別樣的感受。
3.換心易物,以虛寫實
虛實相生,擬物擬人,是寫作的一重高超境界,但是在點撥七年級學生寫作時,可以從有趣而簡單易行的題目入手。
比如用此題激趣:如果“數(shù)學”是一種可以吃的食物,你認為數(shù)學是什么?將原本之物陌生化,抓住共通特點,以物換物,陌生化寫作。
學生腦洞大開:數(shù)學是苦瓜,難題就是苦瓜的苦,解出難題,苦盡甘來。
數(shù)學是西瓜,不得門徑,就好比吃西瓜不知道皮不能吃,胡亂啃食,不得要領(lǐng),難受難吃。當找到方法,切開瓜瓤,果肉鮮美,美不勝收。
數(shù)學是米飯,細細品嘗就有絲絲甜味,一日不可少。
由此思維引路,可以要學生重新思考我的小學學習、小學老師、小學學科等等相關(guān)的作文題目,教會換心易物,虛實相生。像這樣的以虛寫實,在平時作文中也有出現(xiàn),比如《童年的色彩》,優(yōu)秀習作中就有學生采用童年是紅歌飛揚,童年是粉紅回憶,童年是橙色酸爽為線,串起菁菁校園生活點滴。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溫儒敏.立足“語文核心素養(yǎng)”,切實提升教學質(zhì)量——在教育部舉辦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使用培訓會上的講話[J] 小學語文教師,2019(Z1):23-26
[3]曹文軒.在“希望杯”全國中小學生作文決賽的講座.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324/20/28551700_544967604.shtml
(湖北省枝江市紫荊嶺學校?湖北?宜昌?44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