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青玲
摘 要:閱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一種合理途徑,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是建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需要,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需要。所以合理地研究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也就成為了廣大小學語文教師關(guān)注和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本論文結(jié)合實際課堂教學案例,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高效課堂教學
閱讀是學生學語文的重要途徑之一,不管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是什么,閱讀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懂得,只有通過合理的閱讀方法實施,才能為語文課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新時期語文教師應增強教育科研意識,采用多元化的閱讀教學方法,科學地引導學生的閱讀,豐富學生的閱讀學習活動,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為達到這一總目標,要求教師要把重點放在小學生語文閱讀的具體內(nèi)容上,分析其不足,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以推動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一、小學生語文閱讀課存在的問題
中小學語文新課改革創(chuàng)新取得了許多可喜的成績,但從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來看,許多教師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認識不夠,在開展課堂教育時,往往只讓學生閱讀,單一的枯燥乏味的教學方法使用,使得學生的閱讀興趣急劇下降。另外,現(xiàn)階段小學教師在閱讀主題活動開展方面也比較簡單,特別是在課堂上閱讀課程內(nèi)容時,很多教師盲目解讀教材文本,讓學生只是閱讀教材文本,并沒有能夠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學習、訓練和個人優(yōu)勢,向?qū)W生推薦豐富多彩的閱讀材料,拓展學生的閱讀積累。另外,現(xiàn)在的語文課閱讀,教師只說“讀”,讓學生不斷地讀課文,背誦課文,忽視學生對文本的獨立研究,忽視學生對文本的閱讀體驗和情感表達,完全忽視了學生的行為主體作用,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而且會使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不能做到相應的積累。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方式
(一)加強課堂引導教學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程教育和研究也不例外。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階段,課堂教學中的課堂導入部分精彩表現(xiàn),對于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果有著重要作用。為適應新教材的設置和學生興趣愛好的不斷變化,教師必須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以及學生學習的具體學習情況,充分進行教學設計的研究,精心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到閱讀文章內(nèi)容過程中。
例如在講授《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文章中描述的內(nèi)容,拿出一張地理地圖給學生,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標上所涉及的地址,像是小興安嶺和“北大荒”的部分。再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小興安嶺四季的美麗照片,并向?qū)W生播放。用地形圖作為載體,讓學生了解小興安嶺美麗的風景,同時利用各種錄像、照片等,讓學生感受到課程學習的趣味性。在學生對小興安嶺的學習興趣上升后,這時,教師就可以適時開展課文閱讀指導。通過學生較為主動的閱讀訓練開展,其學習效果也會有較大的提高。
(二)運用思維導圖教學
傳統(tǒng)的教學策略已不能適應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需要。在中小學語文教師積極推廣閱讀教學法的今天,創(chuàng)新的邏輯思維教學法不斷涌現(xiàn)。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的閱讀訓練與思維導圖繪制緊密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多樣性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通過科學有序的思維導圖繪制,讓學生可以在繪制中理清重點,把握主旨,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閱讀內(nèi)容。
例如在教學《父親、樹林和鳥》這一課時,在課堂上,教師在正確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內(nèi)容后,可以以父親為思維導圖的中心,展開其他的主線,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再次對其中每個段落進行深入分析,體會“父親”這一人物角色有什么樣的性格特征?通過學習每一條主線,使思維導圖的內(nèi)容更加完善。運用此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對所學內(nèi)容有較全面的了解。
(三)構(gòu)建趣味教學情境
為了有效地提高閱讀教學效果,必須選擇合適的閱讀教學方法。當前的學科教育中,情境創(chuàng)設這一教育方式是教師教育工作中經(jīng)常采用的一種教育手段。針對新的教育形勢變化,教師應優(yōu)化情境創(chuàng)設方式,立足于學生思維認知的特點,營造趣味性的教育情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程活動中來,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內(nèi)容。
例如,在教授《趙州橋》這節(jié)課時,教學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來理解趙州橋設計的特征以及優(yōu)越性。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有趣的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使這一學習目標更好地實現(xiàn)。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第一次閱讀課文之后,把整篇文本分成幾個部分,然后仔細讀每一部分,并在讀之前提出相應的思考問題。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閱讀段落后,思考哪一部分是說明趙州橋的外觀?具體是怎樣的?透過提問,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主動思考。通過這一教學方式的運用,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注意力,也可以讓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有更深的理解。
總而言之,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師應清醒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并在具體的教學方式運用上,以創(chuàng)新性的教育理念,優(yōu)化自身教學方式方法。通過不斷學習探索新的有序的教學方式,并將其運用于實際課堂,以促進小學語文閱讀課程教學效果獲得切實提升。
參考文獻:
[1]楊鵬.自主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下),2019(11):74-75.
[2]王明易,陳西.解密語用:找準閱讀教學的課堂生長點[J].教育科學論壇,2019(32):31-34.
(湖北省棗陽市七方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