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瀅婕
摘 要:語文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課程,能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已成為必然趨勢。文章對信息技術在學生語文自主學習中的應用進行探討,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語文教學;自主學習;信息技術;教學效率;教學質量;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9-0110-02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tǒng)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在自主學習活動中,學生占據主體地位,通過自主閱讀、分析、研究獲得知識。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與更新,為學生語文自主學習提供了重要幫助,如何科學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學習服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應重視和探討的問題。
一、信息技術在學生語文自主學習中的作用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占據著課堂主體地位,采取灌輸式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學習被動,課堂氣氛沉悶,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提升。信息技術的普及與應用,并沒有完全改變教師灌輸式教學方式,部分教師仍舊一味地、單方面地向學生灌輸知識,這不僅會使學生產生疲憊心理,還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應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充分了解學生學習需求,將信息技術科學合理地應用于語文課堂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信息技術應用于語文課堂教學,能增加師生的有效互動,活躍課堂氛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更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
二、信息技術輔助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的意義
初中階段,正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行為的最佳時期。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行為,能更好地適應未來更高層次的學習,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語文學習內容多以理解為主,而信息技術能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支持下獲取、加工、存儲、變換、顯示和傳輸文字、數值、圖像以及聲音信息。對于語文這門以大量文字為基礎進行學習和研究的學科,學生在自主學習時,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會得到進一步凸顯。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可以將文字從書本中脫離出來,以方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進行標注和摘記。信息技術可以用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將學習內容生動逼真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三、信息技術在學生語文自主學習中的應用策略
教學實踐表明,信息技術的科學規(guī)劃應用能力是學生高階學習能力之一。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時代,也是新媒體迅速發(fā)展的時代,因此,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推動了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如何運用信息技術輔助學生自主學習,已成為語文教學討論的熱點。
1.信息技術與學生語文自主學習項目化
語文項目化自主學習也稱行為導向學習。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學習計劃和目標,有明確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方向。應用信息技術,學生可以較輕松地對語文自主學習作出計劃,并確定相關的學習目標和任務,采用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效果。還可以通過各種信息渠道,如在線資源、電子期刊、數據庫等,查找相關的語文資料,并根據語文學習項目對資料進行篩選。
例如,在《小石潭記》一文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先確定自主完成的學習目標,然后分項目學習。一是先對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語句如“澈”“斗折蛇行”等進行標注,并通過在線詞典或資料認讀和理解。二是根據注釋和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對文章進行翻譯,從而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實現自主學習目標。
2.信息技術與學生語文自主學習情境化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閱讀與理解互不可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教師對自主閱讀任務的設置只注重閱讀的數量和速度,不注重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學生為了盡快地完成自主閱讀任務,往往會急于閱讀,而不去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和表達的情感。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能改變這種閱讀現狀,可實現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的情境化。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強大的信息包容和承載能力,快捷有效地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圖片、視頻等快餐式的信息傳播,能讓學生的自主學習在節(jié)省時間的同時,收獲更為真實的情感體驗。在情境化學習中,學生會對課文內容理解得更加透徹,印象更加深刻,實現閱讀和理解雙贏。
例如,在《孔乙己》一文的自主學習過程中,為了能夠更真實貼切地體會孔乙己的遭遇和情感變化,學生可以下載電影《孔乙己》片段。比如,課文描寫了孔乙己最后一次來咸亨酒店喝酒的情形,電影片段可以將學生帶入到這種情境中。秋末冬初,天氣凄冷,衣著破爛的孔乙己坐著蒲團出現在屏幕中,慘不忍睹。學生在無形中會受到心靈的沖擊,從而認識到這不僅是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還是人心世態(tài)的真實反映。電影中表現孔乙己這個人物的經典鏡頭還有很多,學生在自主完成語文學習任務時,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觀看。這有利于提高自主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高效完成自主學習任務。
3.信息技術與學生語文自主學習中的溝通
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語文課堂,勢必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語文學習要求學生具備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自主學習可以讓學生心情更加放松,思維更加活躍,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更高。同時,學生在語文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疑難和困惑,當所查資料不足以說服自身想法時,便可利用信息技術便捷的交流性,實時與老師進行溝通交流。
例如,在《白楊禮贊》一文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在預習課文時,會根據作者對白楊樹的具體描繪,切實體會到白楊樹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感受到白楊樹的“不平凡”。在深入閱讀課文后,學生可能會覺得這樣的理解過于表層化,便可與教師在線上溝通交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了解到這篇文章的深層含義。作者寫這篇文章是為了表現北方軍民團結抗戰(zhàn)、不屈不撓的偉大精神。信息技術為師生溝通交流搭建了平臺,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但凡遇到疑難和困惑都可以隨時與老師溝通交流,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4.信息技術與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自我評價
對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的檢查和評價是教師在語文授課過程中對學生自主學習狀況進行客觀判斷和分析的依據,有利于糾正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不良習慣。然而,在以往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奉行師道尊嚴的傳統(tǒng)觀念,一直扮演著威嚴的教育者形象。因此,師生之間難免會存在一種無形的隔閡,這不僅不利于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還影響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的評價。信息技術的應用能改變這種狀況,增強師生互動交流,增進師生情感。學生在自主學習結束后,可借助信息技術根據自主學習內容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對比核查,完成自我評價。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學生能充分認識到自己在語文學習方面的短板和漏洞,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語文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課程,能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已成為必然趨勢。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學生語文自主學習中的應用,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曾冬秀.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2020(18).
[2]孫紅雨.關于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結合之思[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0(07).
[3]王曉杰.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20(12).
[4]王珍秀.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