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本文以筆者旁聽的由陳映雪老師執(zhí)教的示范課為例,從“標新立異”的選材內容、“庖丁解牛”式的文章處理方式、“潛移默化”的學法指導、“畫龍點睛”的思維訓練、“水到渠成”的情感升華、“琴聲和鳴”的板書設計這六大方面入手,詳細解析了一堂令人震撼的英語閱讀課。
[關鍵詞]教學資源;文章處理;學法指導;思維訓練;情感升華;板書設計
12月24日下午,在福永中心小學的電教室里,我有幸聆聽了陳映雪老師的關于Top news的一堂課。雖然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聽陳老師的課,也知道陳老師個人素質很高,口語很棒,每次英語課的容量很大,但是這節(jié)課給我的震撼還是前所未有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激動不已——原來英語閱讀課還可以這樣上。
下面我從這幾個方面詳細說說本節(jié)課的令人震撼之處。
一、“標新立異”的選材內容令人震撼
畢業(yè)至今,聽過無數(shù)節(jié)課,有剛畢業(yè)老師的課,有非常有經(jīng)驗的一線教師的課,有名師的課,有專家的課,內容無非是我們的教材,其他版本的小學英語教材,亦或是繪本故事等。這還是我第一次聽到講述新聞內容的課。
以往一直抱怨我們的教學資源太少,除了英語課本之外沒有其他可用的資源,后來添加了繪本,還是覺得比較單薄。陳老師關于news的選材,使我如醍醐灌頂一般——原來身邊處處都是教學資源,只是看老師自己有沒有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有沒有善于創(chuàng)新的頭腦,有沒有挑戰(zhàn)自我的勇氣。
原來英語閱讀課還可以這樣選材。
二、“庖丁解?!笔降奈恼绿幚矸绞搅钊苏鸷?/p>
我們都知道,對學習英語的人來說,閱讀能力至關重要,因此無論是以前教師自己在高中或者大學學習的時候,亦或是現(xiàn)在我們當了老師教孩子們學習之時,都非常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閱讀技巧的提高。但是我卻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適的方法。
陳老師那如庖丁解牛般嫻熟的技法,帶領著學生慢慢摸索著新聞素材的大骨架、小肢節(jié),整體把握,逐個擊破文本的重難點,讓人感嘆陳老師的智慧。
首先陳老師利用Free talk中對自己daily life的介紹,來解決文本中要涉及到的Nick’s daily life這一信息點,設計非常巧妙,不露痕跡地使學生能從自己的daily life過度到文中主人翁的daily life。接著通過視頻直觀感受主人翁Nick,了解Nick的基本狀態(tài),并提出簡單問題“What can Nick do?”,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視頻,培養(yǎng)學生通過眼觀迅速獲取信息的能力。緊接著讓我們更多地了解主人翁Nick,通過純粹的集中精力的聽,獲取“What does Nick do in his daily life?”這一問題的答案,此時讓學生適當?shù)赜涗浌P記,輔助學生獲取重要的信息。這意味著帶領學生摸清了文本的主體結構,使學生從凌亂的信息中,摸出了頭緒。
再通過Read sentence by sentence這一環(huán)節(jié)帶領學生處理細節(jié),如chicken drumstick, lecturer, share...with, life lighter這些新詞匯的讀音及含義,使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文本。這意味著帶領學生摸清了文本的細枝末節(jié)。
緊隨其后的兩個問題“What do people call Nick?”“What does Nick usually say?” 使學生對Nick的形象有了個從外到里的認識,這里上升到了精神層面。陳老師就是通過這幾個問題,使學生一下子梳理了這個新聞素材。
原來“庖丁解?!笔降慕虒W如此一目了然。
三、“潛移默化”的學法指導令人震撼
陳老師十分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她利用她的教學智慧,將這些學法指導做得不露痕跡而又扎實有效。比如,她的語音教學lecturer,先是出示元音字母e,再出示le, 出示lec,用舊知牽引法出示單詞picture,去掉pic,讓學生讀出ture的發(fā)音,之后讓學生加上字母r,最后出示單詞lecturer讓學生試讀,并教授。對于所有的新單詞陳老師都是這樣教授的,比如:chicken drumstick, life lighter等。這樣的教授方式使學生去思考單詞發(fā)音的規(guī)律,以后當他們碰到新單詞時,就會首先想到用陳老師教授的方式自己嘗試著去拼讀單詞。這種“授之以漁”的方式非常值得其他英語教師學習。
陳老師對學生的學法指導還體現(xiàn)在她對文章的處理上,當她用關鍵詞name, daily life, call him, think of ,always say處理了第一篇文章之后,立馬出示了一篇類似的文章,讓學生利用上篇文章所學到的學習方法,自己處理文章信息,以做到學以致用。通常老師們在上課的時候都只會處理一個文本,而本節(jié)課出現(xiàn)了一個主文本和一個副文本,老師帶領學生一步步處理主文本,然后完全放手,讓學生用所學的方法自主處理副文本,這樣的做法非常智慧,也讓學生學會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原來學法指導還可以做得這樣不露痕跡。
四、“畫龍點睛”的思維訓練令人震撼
陳老師十分注重讓學生思考文本之外的內在的內容,給學生思維的空間、思考的時間,以鍛煉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比如這三個問題“What does the lift lighter mean?”“Nick has no arms or legs, but he is ……”“What do you think of Nick?”, 這些問題,在文章當中都無法找到答案,要通過深層次的思考,理解全文之后才能回答出來。老師以這些問題為思維的平臺,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教師甚至把這種思維性的問題延伸到了課后,兩個作業(yè)的布置也充分體現(xiàn)了思維:What do you think of Nick? What can we learn from Chen Tianxiang?
再比如,“Read and make a title”這種開放性的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歸納和總結出文章的標題,事實證明陳老師隨意叫上去書寫題目的學生都能根據(jù)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給出自己認為合適的標題---The bravest people, Something about Nick, No arms no legs no worries, Strong of heart, A lift lighter。甚至我們聽課的老師也在思考著自己的答案——Story of Nick, Hero Nick 等。
原來思維的火花可以如煙火一樣絢爛。
五、“水到渠成”的情感升華令人震撼
通過兩篇關于人物的學習,我們可以通過他們學到些什么,是值得我們討論的問題。以往我們很多上公開課的老師喜歡在后面加上一些牽強的情感教育,再用些名人名言羅列出來,雖然也沒有錯,但是總感覺比較牽強,也缺乏說服力。比如Anything is possible,No pain no gain等,這樣一來說教的嫌疑就比較重。
而陳老師總結得短小精悍---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life,We should smile to life.無論學生,還是聽課的教師,都能深深地被打動,都能在聽完這節(jié)課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微笑地面對生活,這遠比無謂的說教來得真實得多。
原來情感教育也可以如此潤物細無聲。
六、“琴聲和鳴”的板書設計令人震撼
陳老師的板書對文章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調理清晰,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這個板書設計有適當?shù)撵`活性,主動給學生留出“填補空白”的思維機會,讓學生參與板書設計,和老師共同完成板書,這在以往的聽課或者自己的上課中也常常被忽略。而給學生參與板書,能使學生產(chǎn)生創(chuàng)造的樂趣,更有力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能使教師的板書更加豐滿,更具有生命力。
原來板書設計也可以與學生琴聲和鳴。
此外,陳老師對于細節(jié)的處理也非常有智慧。在她的帶領下,學生做的Let’s be a reporter也輸出得非常精彩。
都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堂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是我覺得陳老師的這節(jié)課根本找不出來遺憾之處,處處都是智慧,處處都是經(jīng)驗,處處都是經(jīng)典,處處都值得學習。在我的內心,陳老師儼然已經(jīng)成為了我頂禮膜拜的偶像。
原來閱讀課還可以這樣上,原來教師還可以這么有魅力,原來英語課堂也可以如此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