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少君
【摘要】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提倡與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展研學旅行活動,讓學生的學習不拘泥于校內(nèi)的學習,要鼓勵孩子們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小學科學課程學習中,探究式學習又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而課程的內(nèi)容貼近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大自然息息相關,帶領學生通過研學旅行方式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既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又能夠很好地讓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更好的領悟科學思想、學習科學方法,獲取科學知識。
【關鍵詞】研學旅行;科學探究;場地;準備;實施
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方式多種多樣,但是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2012年《走向探究的科學課》出版,此書記錄了章鼎兒、路培琦、李子平三位小學科學泰斗的教學理念及觀點,書中多次提到科學課中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性,并以大量的實例舉證闡述此書的觀點。而我們小學科學課程中的部分內(nèi)容,是無法在課堂上進行探究式學習,需要讓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才能夠更好地讓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活動。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提倡與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展研學旅行活動,讓學生的學習不拘泥于校內(nèi)的學習,要鼓勵孩子們走出校園,走進社會。這無疑是給科學課程的教學提供了一個很好地教學方式。
《走向探究的科學課》一書中提倡增加探究活動中的自主建構部分:減少教師的提問,只圍繞一個核心問題展開探究。而通過研學旅行活動能夠很好地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式學習,激發(fā)孩子們探究的欲望,給他們更多的自主發(fā)揮空間?;诖?,以粵教科技版五年級上冊科學課本內(nèi)容為載體,借研學旅行活動引導學生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在開展科學活動的過程中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選擇適合開展活動的場地
開展研學旅行活動時,需要提前選擇好適合開展的場地,比如:如果是讓學生學習了解植物的種類及多樣性的話可以去植物園,植物園內(nèi)的植物種類繁多,專業(yè)引導性強,是不可或缺的學習場所;若是學習了解植物的生長階段等,可以去農(nóng)場等地,一般農(nóng)場會針對于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技術了解與學習,并且了解植物的不同生長階段,植物開花、結果等,有多種農(nóng)作物可供學生觀察與探究。了解動物的繁殖一單元可以去動物園,通過走訪與實地考察,了解不同動物的繁殖方式、繁殖活動等。如果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活動,則需要到去水利樞紐工程進行實地考察,通過專業(yè)人士的講解與實地走訪,了解地區(qū)的水循環(huán)方式和如何解決居民用水問題等。如果是了解物質變化時,可以到化工廠、火力發(fā)電廠、環(huán)保部門等,全方位了解多種物質變化的情況。
二、提前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在研學旅行中帶領學生開展探究活動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具體的準備工作如:(一)安全應急方案的制定,當遇到緊急情況該如何處理與應對,爭取將一些不必要的危險排出或者降至最低。(二)設置好各組的組長,實行組長負責制,落實具體的任務分工,避免個別同學沒有事情做,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參與到活動中,并且能否發(fā)揮其主動性,幫助團隊完成其任務。(三)必要時可與相關校外機構合作,籌備好車輛、餐費、保險等相關事務,為保障孩子們的研學旅行活動順利開展。
三、制定可行性開展活動的方案
制定可行性的的活動方案,方案內(nèi)涉及到安全、責任、應急處理、活動的主題、內(nèi)容、開展形式、活動效果的評價等各方面,方案的制定,能夠很好地將問題的出現(xiàn)扼殺在搖籃里,在預設情景的時候,能夠籌劃的更加全面,有力的保障活動的順利開展與實施,為研學旅行活動的順利開展做良好的鋪墊。
以五年級的科學課程內(nèi)容為例,在引導學生進行物質變化的內(nèi)容學習過程中,需要讓學生了解燃燒的秘密。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過程,我們需要注意的當學生在活動時出現(xiàn)火災時我們該如何處理?如何讓學生能夠通過活動了解到燃燒的秘密等相關探究活動呢?這都是需要我們考慮的具體問題。解決方法可以是提前旁邊放一盆水、滅火器等相關滅火設備,給學生提供的材料有所把控,移走身邊的可燃物,夠把安全防御做到位,防范與未然。也可以讓學生進行事情設想,根據(jù)具體的場所,自己小組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法,教師做為監(jiān)督員,檢查每一個小組的解決情況,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探究燃燒的秘密。
做好第一步工作后,再布置學生進行方案的制定,如何用給的可燃物將水燒開?讓學生先進行預案的設計,如何選用燃燒的材料、大概使用多少燃料能夠將水燒開、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什么樣的問題、完成這些內(nèi)容大概需要多久等。通過尋找燃料,進行點燃,從而知道燃燒時需要有可燃物,可燃物會有燃點,然后經(jīng)過燒火的過程中知道燃燒不但需要可燃物和燃點,還需要有氧氣。通過預算可燃物和計算時間,讓孩子們知道學習數(shù)學是為了讓我們計算更精準,學習科學是為了讓我們更科學。
四、注重活動過程中的引導與分工
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分組,設計表格,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合作完成,并在組長的帶領下,分工合理,讓大家能夠順利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完成探究任務。在此的過程中,老師是做為一個引導者,也就是一個監(jiān)督員與裁判的角色,提出任務要求,監(jiān)督學生完成任務,并在學生實施的過程中有可能會引起安全事故的時候,及時提出并制止或引導改正等,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去完成任務。若發(fā)現(xiàn)學生分工不合理,也要及時提出來,如果有必要,教師應該把活動的規(guī)則進行細化,通過每一個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來給小組進行綜合的評價,通過合理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的任務分工趨向于合理化,保障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
五、做好活動后的總結與分享
活動后的總結與分享是知識形成的載體,也是學生進行完探究活動后內(nèi)容的梳理與反思。此內(nèi)容也是研學旅行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既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探究習慣,也能夠讓學生在分享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在今后的過程中去改進活動中的缺點,保留自己的優(yōu)點,認識到自己的長處。通過各小組之間的分享,了解其他同學的閃光點,學習優(yōu)秀小組的做法與經(jīng)驗,實現(xiàn)共同提高,從而讓游學活動變得更加有意義,讓科學探究的深度能夠得到進一步地提升。若條件允許,可以讓學生把此次活動分小組做成一個PPT、手操報、小論文、研究報告等形式,多元化的匯報方式,能夠有力地促進孩子們多方面的提高。做為教師需要在活動的總結與分享形式上下功夫,設計好總結方式、總結的內(nèi)容,給學生提供更多種的分享形式,讓研學后的收獲與意義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研學旅行活動是集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chuàng)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是非常好的一種學習方式,對學生來講既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又能夠讓學生將學習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茖W探究活動重在學生的探究過程,通過探究的總結與反思才能夠引起學生對知識的重新認識。而以研學旅行方式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很好地彌補了科學課堂教學中無法親身體驗與實踐的短板,又能夠很好地將大自然做為我們的課堂教學資源,學生無論從身心發(fā)展還是社會實踐,都能夠得到很好地鍛煉。在研學旅行活動中如果能夠做到以上幾點,無疑能夠使得學生獲取更加真實的體驗與更多的收獲,也能夠做為一種范式教學進行推廣,讓科學探究活動在研學旅行活動中生根發(fā)芽,更好地為教學提供更多的資源。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北京: 北京師范 大學出版社,2017.3
[2]科學.五年級.下冊/劉頌豪主編.—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廣東科技出版社,2016.12(2018.1重印)
[3]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612/t20161219_292354.html
[4]走向探究的科學課:章鼎兒、路培琦、李子平評說科學課/北京桂鑫慈善基金會主編.—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