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明集中識字、部件識字、分散識字、注音識字等識字方法的主要特點,并以識字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識字興趣培養(yǎng)為切入點,論述提高識字能力的教學策略,從而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提升識字能力。
【關鍵詞】識字教學 識字方法 費曼學習法 思維導圖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7-0113-0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教學要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對學段目標與內(nèi)容提出要求;在第一學段(1~2年級)和第二學段(3~4年級)對學生的識字量都有明確要求,分別是1600字左右和2500字左右。由此可見,識字、寫字依然是小學低年級的主要教學任務。學生的識字量會影響其今后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學生身邊的教育資源,提高識字寫字教學的實效性呢?
一、兒童識字方法的理論探索
基于漢字的音、形、義三要素,小學識字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集中識字;二是部件識字;三是分散識字;四是注音識字。其中,集中識字法,現(xiàn)已發(fā)展成“集中識字、大量閱讀、分步習作”的完整教學體系。
“集中識字法”就是以“字形”為識字難點的突破點,讓學生優(yōu)先學習和掌握最基本的漢字結構和常用的偏旁部首,通過分類可以組成許多漢字,進而形成“字帶字”的延伸拓展模式。
部件識字法,現(xiàn)已發(fā)展成“部件識字和語言訓練系列化教學體系”。這種識字方法首先把漢字結構分為整字、部件和筆畫三個層次,然后給部件定名并明確其在漢字結構中的位置,最后依據(jù)書寫規(guī)則和習慣,清楚表述一個漢字的組成部件是通過怎樣的先后順序組成合體字的。
分散識字法,主張隨課文識字,寓識字于閱讀之中。其突出特長就是有利于學生掌握字義,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認識生字新詞。因此,學生在學習生字的同時,詞語和句子的學習已融入其中,對所學的字掌握得比較全面,這正是分散識字的精髓,也就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識字方法。
注音識字法,與分散識字法類似,其特點也是寓識字于閱讀之中,邊讀書、邊識字。其具體做法是取消單純的識字教學,等學生掌握漢字拼音之后,作為閱讀純文字文本的過渡,讓學生先嘗試閱讀漢字帶拼音的雙行課文,從而減少死記硬背的內(nèi)容,提供更多易于聯(lián)想的線索,更快更牢地識記漢字。
因此,學習漢字的關鍵在于解決記憶的線索和聯(lián)想的依據(jù)問題。集中識字和部件識字,都是從字形入手學習漢字,集中識字關注漢字總體規(guī)律,部件識字關注漢字內(nèi)部構成為主,再輔以位置和順序,因此可以從漢字的筆畫筆順學習提高到部件搭配學習的水平,很顯然也就減少記憶單位,增加記憶容量。而分散識字和注音識字,都是基于漸變原理,讓學生在大量閱讀中,通過接觸反復出現(xiàn)的漢字,繼而逐漸認識漢字。而學生一旦掌握了就比較牢固,因為學生會根據(jù)上下文會把漢字的音、形、義三要素很好地結合起來記憶。這些做法,是比較合乎科學的。
二、小學語文識字方法的教學策略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存在兩個需要改進的情況。第一,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使識字寫字變成一種枯燥而又毫無樂趣的課型,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累。第二,由于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生動、具體、新穎的事物較易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因而不少教師就在課堂上用較多時間講故事、看動畫、猜謎語,甚至演小品,為了有趣而有趣,殊不知過多的活動淡化了識字這一主題,識字教學的分量相對較少。而教師在識字教學課上的主要教學任務是解決識字問題、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因此,教師在識字教學課上應該吸取其他識字法的長處,在提高學生識字興趣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識字渠道。
提高小學生識字能力的三個基本要素:一是激發(fā)識字興趣,二是拓寬識字途徑,三是更新識字方法。因此,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要善于營造識字氛圍,提高識字興趣,創(chuàng)新識字方法。
(一)激發(fā)識字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第一老師,而玩游戲,又是兒童的天性,因此,教師可以抓住低年級學生好動、愛玩游戲的特點,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結合教學任務,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有趣的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識字效率和持久性。
1.STEAM項目化學習——卡片游戲組字法
針對低年級學生愛做游戲,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xiàn)等年齡特點,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設計STEAM項目學習課例,把識字目標融入STEAM任務中,并設定評價量規(guī)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主體的作用。比如,在卡片游戲組字的STEAM項目中,讓學生根據(jù)漢字結構分組,參與漢字部件的卡片制作、卡片組字游戲的設計、卡片游戲的實施和活動評價。通過組織這種與生字有關的游戲,借鑒STEAM項目學習的教育理念,以學為主,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2.“教具+動作”的具象記憶法
語文課標提出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的目標。在這一課程目標背景下,教師需要有效地利用投影、圖片、實物、課件等,設計實物見面、蒙眼粘字、動作猜字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具+動作”游戲,吸引學生投入識字活動,把枯燥無味的識記變?yōu)樾蜗蟮淖R記,把無意識記變?yōu)橛幸庾R記,使識字記得快、記得牢。
(二)拓寬識字途徑
1.環(huán)境中識字
中國現(xiàn)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民國四大教育家之一陳鶴琴先生提出“活資源”“活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因此,利用學生所處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有助于學生利用生活經(jīng)驗拓寬識字途徑,讓識字來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書本中的生字是有限的,社會環(huán)境的教育資源是無限的。教師要學會利用環(huán)境教育,讓識字教學資源“活”起來。
第一,讓學校識字資源“活”起來。學校的走廊、宣傳欄、櫥窗、墻面標識、教室周邊等環(huán)境都“隱藏”著許多語文教學的識字資源,學生對這些知識耳濡目染以至耳熟能詳,所以學起來也是很輕松。
第二,讓家庭識字資源“活”起來。家庭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很多需要學生認識的生字,常見的漢字出現(xiàn)的頻率極高。比如,食品包裝袋、家電說明書、玩具包裝盒、廚房佐料等用品都是讓學生識字的好資源。一方面,可以建議家長在家中隨處可見的門、窗、鉛筆、桌椅、拖布等物品上貼標簽,便于孩子隨時都能在身邊認識漢字而不用刻意再去花時間學習;另一方面,建議家長制作一些漢字的偏旁部首等卡片貼在家庭用品上,在家里使用卡片游戲組字法引導孩子學習漢字,讓識字教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第三,讓社會識字資源“活”起來。很多生字的認識渠道來源于社會,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廣告牌、廣告詞、店牌名、商店超市名稱、物品標價牌、電視節(jié)目商標、報紙雜志等都可以成為識字的重要途徑。學生把相關的資源收集起來剪剪、貼貼就成了最好的識字課本,教師再定期組織學生舉行識字大賽,使識字變成大家都樂意去做的一件事情。這樣,學生平時的積累與課本知識之間就搭起了一座識字的橋梁,識字效果事半功倍。
2.在閱讀中識字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認識漢字并不是語文學習的真正目的,而是為后續(xù)的閱讀和寫作打好基礎。因為學生學習語文的先后過程就是識字、閱讀和寫作。在低年級,重點關注的是識字,但也不能過于單純地看待識字問題。如果單純地把很多生字集中起來,一個一個地孤零零地去學習,學生可能短時間內(nèi)會認識很多字,但這種方法簡單、粗暴、重復、乏味,毫無樂趣,低年級學生很不喜歡,甚至厭惡和排斥。因此,除了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還要從閱讀和寫作應用的角度看需要把漢字學到什么程度,是否每節(jié)課所學的生字都要“當堂四會”(能讀、能寫、能講、能用)。在這個基礎上,開展閱讀識字教學時就可以分散學生識字壓力和難度,因為在大量閱讀過程中,增加了生字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的機會,使得每個字都從陌生到熟悉,相當于學生對生字做了及時復習,這也巧好符合記憶規(guī)律。經(jīng)過一段時間以后,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會漸漸被激發(fā)起來,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就可以認識大量的漢字,為以后的閱讀和寫作打下堅實基礎。
(三)更新識字學習方法
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往往注意力就比較集中,而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除了內(nèi)容有趣之外,就是方法也要得當。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痹诮虒W中教師應該敢于把球“踢”給學生,把權力和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去學,讓識字不再單調(diào)和枯燥。
1.費曼學習法。費曼學習法就是鼓勵學生做“小老師”,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嘗試用各種辦法記住自己遇到的生字,并不斷地總結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比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在平常的識字教學中,在日常閱讀中,只要遇到一個生字,就要思考用什么辦法快速而牢固地記住這個字,并且能夠用簡潔的語言講授給其他同學聽,使大家能很快記住。用這樣的方法啟發(fā)學生圍繞識字目標,展開聯(lián)想,效果就會事半功倍。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想象力,學生能夠在已有的基礎上自發(fā)地創(chuàng)造出許多令人眼前一亮的獨特識字方法。
2.思維導圖法。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教師可以根據(jù)漢字的結構特點和漢字本身的規(guī)律,有意識地鼓勵學生圍繞一個漢字或者一個偏旁部首,展開想象,把相關的生字用一些生動形象的圖形,畫出一個個分級和分層的思維導圖。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厘清生字之間的關系,配以漂亮的圖畫,讓枯燥、乏味的識字教學變得妙趣橫生,使學生不再對大量集中的識字產(chǎn)生厭煩情緒。另外,通過基于想象的思維導圖識字教學更容易觸動學生的情感世界,使識字過程也成為審美和陶冶情操的過程。
以上是筆者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實踐中的思考,筆者認為,以學生興趣為出發(fā)點,以學生主動性為內(nèi)動力,以學校、家庭、社會環(huán)境為識字教學資源,是提高學生識字效率的根本所在。
【參考文獻】
[1]佟樂泉.兒童識字方法的理論探討[J].語言文字應用,1996(17).
[2]鄭玉梅,張微.傳授學生識字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30).
[3]馬春波.創(chuàng)編識字方法提高識字效率[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22).
[4]徐麗娜.STEM概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研究[J].才智,2020(9).
【作者簡介】王春梅(1982— ),女,漢族,山東巨野人,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責編 黎雪娟)